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探究

2022-11-21 04:28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漳墩民族中学
亚太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乡土教学资源资源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漳墩民族中学 蔡 辉

地理课程资源本身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含与地理课程知识相关的所有内容,如社会、自然、学校等包含的所有地理要素。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课程资源体系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师生所生活的空间中所包含的地理要素,包括区域空间的人口、气候、地形、交通、民族、文化等。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引入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帮助下,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工作中,有必要加强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方式的研究,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和引导学生打好基础。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充足

教学资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资源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直观、有效地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其本身所具有的直观性,远非教材中的资源能比。但就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工作中,未能充分认识到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依旧以教材为主对学生进行引导,乡土地理资源常处于不利用以及利用程度不足的尴尬地位,无法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乡土地理资源本身的挖掘不足,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会觉得可以被使用的资源较少,因此要想让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价值,就更加困难。

(二)教学方法未创新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引入,并没有在形式或内容上有太大的局限,教师既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图表、图像甚至视频的方式将其引入,发挥乡土地理资源应有的价值。但就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利用时,并未重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得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较高的单一性,既无法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堂知识,也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如在实际课程教学中,部分地理教师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引入,仅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完成,缺乏对实际生活观察的学生则难以跟随教师的描述,有效理解课程知识。

(三)教学拓展不充足

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引入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可以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要真正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根据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能够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进行关联,从而真正有效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品质。就目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发现部分教师仅做到了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引入,并未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得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价值发挥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的方式

(一)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创设乡土地理资源集合

教师作为学生课程学习中的主要引路人,应当在实际课程教学工作中,充分意识到自身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影响,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课程的有效改革和优化。在面对教学资源建设不充足的问题时,初中地理课程教师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实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搜集,并创设初中地理课程资源集合,为自身和其他教师更好地开展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提供工作的基础。

以福建省建阳区漳墩民族中学为例,该校地理教师可以考虑从建阳区和漳墩镇的行政区划、地理环境、地理资源、人口、经济、交通、社会、民族、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完成乡土地理课程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如在地理环境方面,教师可以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引出建阳区的位置、地势、地形、气候、水文等。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天气与气候”时,就可以将建阳区漳墩镇的气候类型引入,让学生有效地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而后再让学生以此为基础,通过降雨、气温等地理要素,完成其他气候类型的理解,从而真正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为了使得课堂教学中引入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加具体、形象,教师不仅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图表展示本地区的降雨和气温等地理要素,还可以通过具有时节性的事物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台风、农收等,利用学生生活中具有直观体验的事物,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记忆,逐渐加深学生对气候的理解。

(二)强调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乡土地理资源类型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的独立个体,其本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统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进而导致课程的教学效果始终无法得到提升。教学资源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断增强其丰富性,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工作中,有必要不断提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各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引入提供了充足的教学基础,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教育技术,将多种不同类型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引入课程教学中,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研究,明确课程教学的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建设。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程“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为例,在该章节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区分地形和地势两个基本概念,还要把握我国地势的基本走向和地形的构成。在帮助学生区分地形和地势两个基本概念时,教师可以从福建省建阳区的地形和地势角度进行思考,借助多种不同的地势图,让学生自行总结建阳区的地势走向,即西北和东部地势高,其他地区地势稍低,呈马鞍状。利用学生实际生活区域的地势,加深学生的印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区域,提升对地理课程的感知能力。

在地形方面,建阳区及漳墩镇的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必要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低山丘陵和平原,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地形概念的理解。为了尽可能提升课程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文字、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渴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区域的地势时,教师除了可以借助地势图向学生进行介绍之外,也可以尝试借助希沃白板,有效地结合各地区的图片和简单的线条,构建出较为简单、直观的三维地理模型,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了解本地区的地势走向,然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延伸,从而引出我国的地势及主要的地形结构,逐步完成课程教学实效的提升。

(三)关注乡土资源的内容,增加资源与学生的共鸣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引入,是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降低课程知识理解的难度。因此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引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时,教师应当加强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内容的关注,确保所引入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形成共鸣,从而真正地体现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引入的价值。为此,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中,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第一,基于学生视角,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挖掘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找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地引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确保学生对教师所引入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了解。第二,基于区域生活,挖掘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引入的价值。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国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为例,从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如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等层面来看,该章节课程的内容理解难度并不是很高。但在涉及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理解上,学生本身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因此很难有效地完成课程内容的理解。为此,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教师可以以区域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引入区域中的人口数量,之后将森林资源进行平均处理,让学生认识到区域自然资源总量的丰富性,以及区域自然资源平均后的缺乏。然后,教师可以引入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自然环境,通过直观的对比,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现状,逐步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此外,考虑到学生本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除了通过上述方式用数据对学生进行引导之外,也可以从“相对”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人数差异较大的两个群体。然后再为每一个群体分配一定的资源,尽可能让人数较多的群体拥有更多的资源,从而先展现出资源丰富的特点。而后再让大群体和小群体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平均分配。此时小群体中每个个体所获得的资源数量更多,进而展现出大群体本身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特点,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强调实践活动的构建,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基础

实践活动的构建,可以让学生进入更加真实的地理环境中,让学生综合性地分析不同的地理要素,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完成学科知识、学科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共同发展。因此当教师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引入课程教学活动中时,也可以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创设的重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地理课程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综合性的运用,逐步提升学生课程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为了让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在实践活动创设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目标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设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根据现有的资源,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实现对各种课程学习资源的有效应用。第二,主体性原则。教师在创设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监督和引导的价值,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地理课程实践活动中,促进乡土地理课程教学资源价值的发挥。第三,学科性原则。初中地理课程实践活动的创设,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乡土地理课程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水平,所以在创设初中地理课程实践活动时,教师必须让实践活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学科性,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其中实现学科知识的理解及学科能力的增长。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在课程内容结束后,教师可以创设地理实践活动,如“建阳区(漳墩镇)自然特征(农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在课下,综合课程中所学的内容,对自身所生活的区域内的自然特征及农业进行调查,并将其整理成简单的报告,必要时学生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图片资料。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明确地理实践活动创设的目的,如:(1)了解自己所生活区域的地理环境;(2)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及农业情况;(3)完成课程内容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深度学习。然后再对学生所撰写的“建阳区(漳墩镇)自然特征(农业)调查报告”进行格式和内容的要求。如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介绍,包括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水文、气候等基本要素;(2)研究区域地理的经济发展情况;(3)研究区域农业发展情况;(4)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5)自己对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看法或建议。当然,为了提升学生地理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学生还需要下到实际环境中,用拍照的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记录,尽可能地提升初中地理课程实践活动创设的价值和意义,更加有效地对乡土地理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应用,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需求。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作为一种极其有效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对地理课程教学实效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所以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加强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研究,找到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完成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猜你喜欢
乡土教学资源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