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孩子的心弦
——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新思路分析

2022-11-21 04:28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教育局朱爱勤
亚太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童声音准歌唱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教育局 朱爱勤

一、在音乐课堂开展童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形成的黄金时期,学生本身对音乐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时期教师可以开展童声合唱教学活动,通过音乐鉴赏、律动赏析、歌唱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使学生在音乐中进行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合唱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培养音乐综合素养,坚持带领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基础知识,为合唱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世界中时,就可以体验音乐中古老的文化底蕴,并将音乐中所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童声合唱时,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正面纠正并鼓励学生,减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紧张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

二、小学童声合唱现状

(一)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歌唱方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了解较少,歌唱活动也仅凭借着“喊”与“说”等方式进行。小学生对唱歌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在课堂中享受歌唱带给自身的乐趣,音乐素养与基础都较为有限。教师应纠正学生唱歌方式,并对其进行良好的训练与培养。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唱歌方式不够重视,认为合唱对小学生而言就是在“开玩笑”,因此在课堂中这部分教师只是敷衍地让学生按照合唱队形站好,敷衍地让学生跟着多媒体进行歌唱,对音色与音域的开嗓训练并不重视,甚至会直接删减。长此以往,学生的音乐素养将无法得到提升,并且无法在音乐课堂中产生学习自信心,对音乐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二)教学方式不够恰当

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合唱,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并加深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其良好的歌唱方式以及歌唱习惯。小学时期,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手段之一便是对成人进行模仿,教师若是长期在课堂中只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将无法对音乐进行有效的理解,无法与之产生共鸣,更无法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配合教师开展童声合唱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途径之一,但是教师不能在课堂中长期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若想使学生对音乐合唱更加感兴趣,应树立正确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将感情注入音乐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音乐共情能力。

(三)评价方式未转变

小学生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喜爱情绪,但是接触时间较短,在课程开启时会产生莫名的紧张情绪。教师正面的鼓励与表扬,能帮助学生有效消除学习紧张感,并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欣赏以及关爱。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成长速度过于重视,在课堂中学生若是稍有错误便对学生大声批评,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熄灭,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评价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

三、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新思路分析

(一)结合多媒体进行音乐辅助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的眼界与思维也随之进步。教师若在音乐课堂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随着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进步,教育行业将多媒体教学引进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帮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将抽象化的音乐知识转变成为具体直观的内容。教师在与多媒体配合教学的同时,不能忘记自身的榜样作用,在课堂中应适当加入多媒体教学,而不是全程都利用多媒体对学生展开音乐教学。

例如,在《牧童谣》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在音乐节拍中进入学习,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位小朋友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放牧的动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牧童谣》。教师利用钢琴弹唱本节课的歌曲,示范正确的演唱方式,并利用多媒体出示音乐图谱,使学生跟着图谱进行音乐学习,并在教学结束后开展正确的合唱演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在音乐中正确的歌唱方式

合唱学习对学生的音色与音域有着全新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方式。首先,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收放自如地控制自身歌唱气息,并将其运用到合唱学习中,利用稳定、圆润的音色,在合唱中与其他同学相互配合,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并养成良好的歌唱呼吸方式,加强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其次,加强自身对音准节拍的掌握,在音乐合唱中,听取音乐节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培养学生感知正确的音准以及音乐节奏,提高学生对歌唱的灵敏性,以防在合唱中出现抢拍、气息不稳、拖拍等情况。针对个别理解较慢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保证合唱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歌唱方式。

例如,在“声音的长短”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找朋友》音乐律动进入课堂中,并利用不同的声音长短,使学生猜测教师模仿的是什么小动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图片的方式了解声音的长短应怎样表示,并通过合唱的方式,演奏声音的长短,在总结时鼓励与表扬学生,布置课后任务,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长短不一的声音,进行记录并与班级同学分享。

(三)让合唱更具表现力

童声合唱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音准较差。小学生的嗓音正处在发育阶段,唱歌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吸气和呼气,无法保持平稳的呼吸,这导致很多学生的音准较差。为了提高学生合唱的表现力,让童声合唱能够更有张力,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学生声部发声的训练,不仅要将基本的音乐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让学生掌握呼吸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学会用胸式呼吸法,使学生的声音能够更加稳定、和谐。

例如,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节课程的时候,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呼吸使自己的声音更加平稳。教师可以采用闻花香的方式帮助学生练习呼吸,然后让学生假装打哈欠,放松喉咙,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气口,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发音。尤其是在进行童声合唱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负责高声部,有的学生负责低声部,那么教师可以鼓励高声部的学生,以假带真练习发声,使学生的声音能够更加平稳。在童声合唱的过程中,喊唱的方式较为明显,教师可以通过轻声唱法引导学生改正演唱问题,帮助学生保持喉咙和下巴的放松,使学生能够轻松唱出歌曲,避免喊唱情况出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合唱的技巧和方式。

(四)合作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合唱的魅力在于不同声音在歌唱中进行碰撞,将美丽的音符用歌声表演出来。因此在合唱中,教师应营造平等、和谐、尊重的环境,提升学生之间的关系,满足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需求,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唱歌时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并在进行训练时产生音乐之间的共鸣。因此,教师应结合多元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合唱热情,让学生在演唱中与他人不断磨合,不断提升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增加音乐合唱的趣味性。

例如,在《我爱我的家》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谈话导入,使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庭成员称谓,并说一说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家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音乐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学唱本节课的歌曲,并创设不同的小组合唱,部分学生合唱第一部分的音乐,剩下学生合唱第二部分。教师在指挥的时候,引导两组学生进行合唱。

(五)合作训练,增强和声表现力

合唱比独唱更有魅力,原因在于合唱是将很多人的声音集合在一起,给听众一种不同的听觉体验。虽然合唱中有许多不同的声部,但是声部之间互不干扰,能形成十分和谐的演奏效果。在进行童声合唱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找到合唱的关键,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声音与声音之间的合作,完成歌曲合唱。在进行合唱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进行合唱,在学习一首曲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领唱,然后让学生合作配合,以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唱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合唱中。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合唱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例如,在讲解《老师呀,请你别生气》这一节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感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一位学生扮演歌曲中的学生,一位学生扮演教师,让学生对歌曲中的内容进行演绎,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一首歌曲通过不同的音调表现出来,让学生对比自己与教师的音色,丰富学生的听觉感受,使歌曲更加具有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童声合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仅考验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声部的节奏和音准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这需要学生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相关经验。音乐教材中的曲子合作难度较大,学生可能把握不好音准,此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适当降低歌曲难度,将内容简化处理,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其实合唱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仅可以分声部进行演唱,还可以通过轮唱的方式,让音乐更加生动。轮唱也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因为其可以降低歌曲的演唱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合唱技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人们良好的视听感受。

(六)注重合唱的发声训练,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合唱训练是童声合唱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合唱训练包括姿势训练、发声训练和整齐度训练等,童声合唱对学生的合唱能力和感知能力的要求较高,发声训练是童声合唱训练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合唱的整齐度。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发声训练开始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帮助学生正确呼吸,让学生学会在合唱时,鼻子和嘴巴同时吸气和呼气,并可以根据歌曲的进度调整发声节奏,保持合唱节奏,将歌曲中的情感完美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发挥合唱的优势和魅力。

(七)为合唱注入更多情感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演唱哪种歌曲,都需要情感的带入,如果缺少了情感,再好的音色和音准都无法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可以说,合唱是对作品的创新,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要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其中,只有用心唱,才可以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才可以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音乐作品中很多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到位,无法渗透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为合唱注入更多感情。

例如,教师在讲解红色音乐作品的时候,学生会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无法体会到当时的创作背景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教师在讲解课程之前,可以给学生讲解音乐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年代故事,让学生逐渐了解歌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反复播放歌曲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可以认真聆听和感悟其中的情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开展童声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陶冶学生艺术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地开展音乐教学与指导,完善学生的音域与音色,并在音乐合唱中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切实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年龄特点,用全新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童声音准歌唱
童声飞扬
夏 天(童声合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歌唱十月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
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