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课堂的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2-11-21 04:28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城关中学黄惠玲
亚太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欣赏课信息技术情境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城关中学 黄惠玲

随着创新改革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新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开发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欣赏、鉴赏的综合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学实践课堂中,深刻体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快乐,从而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升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思维的前提下,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音乐整体的教学质量,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提高综合性的信息素养,转变自主探究学习音乐知识的学习效果。

一、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的局限性

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通常只有一部录音机、一架钢琴或电子琴、一本书,教师是课堂主体,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或是用录音机播放一首曲子,要么就是教师范唱,学生学唱。这种教学方式没办法给学生创设情境,课堂内容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会好到哪里去,不能对学生进行素质的提升培养。

教师在没有运用信息技术支撑的多媒体环境下给学生上课,课堂通常会比较沉闷乏味,学生就会丧失对音乐课的兴趣,从而造成学校不重视音乐课,甚至音乐课被其他课替代的现象。

二、有效发挥信息技术促进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

(一)增强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支持的音乐课堂大大优化了课堂的每个环节,很容易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兴趣。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欣赏课的注意力及兴趣,能充分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巧设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使学生在情境教学模式以及多元化教学技术手段的背景下,拓展学生了解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创作背景以及音乐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课下自觉学习掌握音乐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巧,并通过教师课堂引导,尽快融入音乐课堂互动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探究学习方式等,促进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氛围及教学质量,也促进师生形成互动学习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课教学探究的技术手段

教师总结与完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教学经验,通过课堂上巧设多元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并在课堂教学课程体系中逐步完善应用信息技术展现可视化教学的背景环境下,促进学生开阔视野,拓展学生认识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充分感受并体验音乐教学带给学生的审美熏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思维模式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展示有关音乐作品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用巧设的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课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挂图等巧设提问式学习方式,展示歌词的含义及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体验并感受作者在当时创作音乐的整体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律动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感悟音乐教学的力量,并带给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整体音乐欣赏的审美能力。

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分析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音乐教学的共鸣效果

首先,整合现阶段创新型的音乐欣赏课堂深入改革创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后,通过换位思考,有效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导意识。教师需要创设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欣赏教学课堂效果,通过巧设情境教学模式的课堂环节,不断完善与创新学生认知音乐欣赏课堂学习的创新思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探究音乐知识的课堂效果。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气氛,最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音乐教学的情感共鸣效果。比如教学《春江花月夜》时,可以通过先来感受“春江”“花”“月夜”这些字眼的意境,然后进入正课,学生也会变得更主动去思考,去联想音乐营造的场景。然后教师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每个有画面感的乐段配上画面加以展示,学生在如此美的情境中欣赏音乐,大大提升了课堂效果。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教师也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其次,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音乐课堂展现丰富的创新教学效果。教师积累多年的音乐教学素材,通过构建多媒体课件,以可视化的短篇视频播放展示音乐欣赏课的整体教学效果。借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转变思想理念,不断创新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思维想象力,有效提升了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及现代化教育设施完善自身理解教学与实践的整体学习效果,提高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使其音乐欣赏课堂达到充分展示音乐教学基本操作的智能化管理课堂效果。比如有的曲子作者创作的手法会在旋律上有充分体现,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在曲子上做好标记,让学生学习,引导他们创作几小节,很好地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最后,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教学模式中,深刻体验并感受了三维视频教学带来的情感式教学体验。学生提高了整体的音乐欣赏学习能力与兴趣,同时通过体验音乐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认知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学习的思想理念,拓展了多元化教学技术手段体验音乐欣赏课堂的视野空间,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自信心,以及音乐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创新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的独特形式,促进学生掌握国内外音乐教学的不同特征,拓展了学生学习音乐教学与实践的视觉与感观,扩大了学生认知音乐欣赏课堂的视野与格局。音乐无国界,全世界的音乐都可以通过音乐要素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和地域性,与当地的风俗人情、劳作习惯息息相关。音乐本身也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如《瑶族舞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黄河船夫曲》等,都具有强烈的文化背景,此时只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很难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优化整合,让学生在充满文化背景的音频、视频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既开阔了眼界,又拓展了音乐文化知识,也会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信息技术创新音乐教师教学技术方法

第一,音乐教师为了增强音乐课堂整体的创新教学模式效果,可以采用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教师范唱导入等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并领会音乐欣赏的艺术境界,以及音乐欣赏的情感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认知领会实践音乐欣赏课堂实施范唱教学的体验互动感受,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作者所处年代与环境下创作音乐背景的情感共鸣,真正体会到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以及在所处历史背景下的教育意义。课堂的导入是教师上好这节课很重要的钥匙。信息技术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到大量跟课堂有关的知识。音频声像很容易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对知识产生好奇,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比如,学习《红旗颂》的时候,教师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问学生这是什么画面的时候,学生一定都会回答出来,然后用剪辑好的《红旗颂》主题旋律和其他相近的音乐让学生判断选择,学生就能很快融入课堂。再比如,教学“环球之旅——非洲与美洲”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对于非洲的音乐是陌生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网上下载和收集关于非洲的音乐,将风俗人情的音像资料制作成课件,然后运用在课堂导入上,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视频效果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欣赏课堂带来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配合教师。也可以采用对比欣赏的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呈现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达到教师授课的目的,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环境中感受到由于音乐要素的变化而呈现出的不一样的音乐表现力,感叹音乐的无穷魅力,寓乐于教,提升音乐鉴赏力。

例如,教学圣桑的《天鹅》的时候,教师加入了与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的对比欣赏,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下载了这两首作品的视频和音频,还有好几种《天鹅》的不同乐器演奏版本,学生很容易从音乐的氛围感中体会到美丽的哀伤和明媚的快乐。学生一看到那么美的画面,对比那么强烈的音乐,一下子都会沉浸在音乐的氛围感里,不由自主地跟随音乐动起来,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最后,教师还从网上下载了一篇非常优美的关于天鹅的散文,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得这一节音乐课实在是太美好,美好得让学生爱上音乐课,爱上音乐,完成核心素养下的素质教育。

学习《保卫黄河》管弦乐作品,体验气势恢宏的大型音乐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厚重感的体验,突出了音乐欣赏魅力效果的学习过程,彰显了大型管弦乐作品的磅礴气势。

第三,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融合创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充分展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教师通过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设施,展现音乐学科教学互动的整体教学实践效果,有效发挥了自身的音乐专业技术水平及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了音乐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体验并感受音乐欣赏教学,带给学生学习欣赏音乐审美的整体效果,锻炼了学生探究自觉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三)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认知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欣赏课堂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体验与情感意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音乐课堂知识的求知欲望。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巧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展示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力,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游戏教学活动方式,开展新鲜音乐欣赏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促进音乐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展现具体生动直观性的音乐教学模式及欣赏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领会到音乐欣赏课堂表达出来的趣味式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熏陶的情境教学体验与感受,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教师通过整合素材,运用多媒体融合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充分展现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创新教学模式效果,强化了学生体验乐器整体专业理论知识与综合素养的学习效果。在可视化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感受乐器带给学生学习音乐欣赏课的乐趣,增强了学生体验音乐欣赏课堂学习的审美情操,有效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体会实现信息技术发展的音乐欣赏课堂学习的浓厚气氛,有效促进了音乐欣赏课堂整体教学的发展趋势。在欣赏《伏尔塔瓦河》的时候,因为是西洋管弦乐作品,学生对西洋大型乐队的编制以及各个乐器组都不是很熟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乐器音色和乐器图片进行乐段剪辑和下载,然后进行优化整合,图文并茂、有声有像,通过有趣的听辨乐器音色、观赏乐器图片,在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吸收,而且课堂效果特别好。在音乐欣赏中,音色也是一个基本要素,音色不一样,表达的音乐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辛德勒名单》为什么要用小提琴,而不用别的乐器?通过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电影片段的欣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对音乐要素之一——“旋律”的剖析下,让学生感受曲子的内涵,体会为什么要用小提琴,通过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课堂的融合,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从而深深感受到音乐强大且丰富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用创新的教学形式,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完成任务的时间,促进学生在可视化的音乐教学效果下延长实践音乐教学的操作过程,全面提高整体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融合音乐欣赏课堂的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欣赏课信息技术情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