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价值及路径

2022-11-21 04:28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王莎媚
亚太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统音乐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 王莎媚

传统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音律为基础,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表达。在欣赏传统民族音乐时,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可见其可以将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传承传统民族音乐意义重大。为此,音乐教师及学生都应该为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做出努力。

一、传统民族音乐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还是国情,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要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公平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国,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传承都各不相同。为此,针对音乐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深入探究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将传统民族音乐传承和发扬。

(一)音乐教育是传承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

目前,我国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严重,因此初中音乐教学除了要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要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教师只有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作为重点,培养出的音乐人才才能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经研究发现,几乎每一个传统民族音乐作品都代表着一个民族故事,其不仅历史韵味十足,而且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随着我国快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传统民族音乐的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为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加强传统民族音乐教育,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性人才。

(二)音乐教育是传承传统民族音乐的载体

学校要想更好地促进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应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建立具有全方位、系统性的音乐体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理解,促使其更好地传承。现阶段,传统民族音乐通常是由一些民间团队进行传承,其不仅系统性和稳定性不足,而且缺乏具有专业性的整体规划。学校的优势在于既有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专业特色方面也尤为突出,无论是实力还是资源都可以作为传承传统民族音乐的最佳载体。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在世界发展趋于多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其中很多外来音乐逐渐取代传统民族音乐,比如欧美、日韩等音乐深受人们的喜欢。据调查发现,我国很多中学生对欧美、日韩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缺乏热情。为此,音乐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民族音乐,并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将其传承。

从初中生的角度来看,传统民族音乐于他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这是因为他们小时候经常听到有关传统民族音乐的言论,但是对其中的内容无法理解,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致。同时,就传统民族音乐本身而言,其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呆板性,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这种情况下,初中音乐教学为了更好地实现将传统民族音乐传承下去的目的,教师可以将自身特色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将传统民族音乐中的文化内涵渗透于其中,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为学生讲解传统民族音乐背后的故事,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在教学中融入相关音乐知识,确保传统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应用和传承。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民族乐器,这样既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又能促使学生充分认识传统民族音乐中所应用的乐器。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现状

(一)情感教学引导不足

就初中生而言,他们的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民族音乐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开展情感教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缺乏对情感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教学过程浮于表面,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学生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无法被激发。

(二)学习积极性不足

现阶段,部分初中生不仅缺乏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正确认识,而且思维方式也存在一定欠缺。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的学习以现代化教育为主,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接触和认识不足,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改变教学模式,创新并完善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基础,最大限度改善教学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民族音乐传承。

四、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策略

(一)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表现形式

传统民族音乐的创作离不开民族劳动者的真实生活,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不仅具有独特的美感,而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民族音乐传承下去,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群体学习特性,而且对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也要有一定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使教学范围更加广泛,同时顺应了学生多元化成长趋势。现代教育中,传统民族音乐资源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但是就初中生而言,他们对各种流行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传统民族音乐缺乏理解。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探寻问题根源,采用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利用多种音乐形式,如小调、山歌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助力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

以《凤阳花鼓》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首歌的不同版本,然后为学生介绍这首歌的历史背景,延伸有关凤阳花鼓的艺术特色,比如表演方式、伴奏乐器等。这样的形式学生容易对凤阳花鼓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歌曲进行改编,如果条件允许,学生也可以去当地采风,以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注重音乐背景教学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教学方法也在随之改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外,还要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重点位置,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师应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对传统民族音乐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严重不足,忽视了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对其的理解浮于表层。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音乐教师应该立足音乐本身,重视音乐背景教学,促进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比如,在学习《歌唱祖国》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搜集与祖国有关的歌曲,然后将其整理组合,在上课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上述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背景,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充分感受到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引发情感共鸣,有利于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

(三)构建意境框架

相对于现代音乐来说,传统民族音乐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具有强烈的距离感。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传统民族音乐更好地传承,可以通过构建意境框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尽可能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升学生在音乐技巧方面的学习参与度,深化学生的体会。以《乌苏里船歌》《月牙儿五更》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强化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旋律的感知能力,提高分辨能力。其次,促使学生对音乐形式结构产生一定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加强理解。比如,在教学《在那遥远的地方》时,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采用民谣的形式为学生演唱,然后让学生欣赏现代版本。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唱出现代版及民谣版两种不同的风格,通过这种方式助力学生传统民族音乐趣味性的感知。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他们在研究传统民族音乐风格的同时探究其流派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现代教育深入发展的大环境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相关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学习获取的知识,视觉占58%,听觉占12%。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听觉和视觉同样重要。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加牢固。总的来说,就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感知程度。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各种音乐设备,可以使教学更形象,更具有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音乐作品的分解,同时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谱例的制作更为有利,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与音乐作品有关的视频,这样学生的音乐学习不再只是听,而是边听边看,产生强烈的画面感,同时能够了解曲目演唱家的动作、神态,从而全身心投入歌曲演唱,深刻体会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提升鉴赏水平。例如,在教学《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云南彝族的秀丽风景,山清水秀,蓝天白云,当地人们热情好客,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为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夯实基础。

(五)运用校园艺术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艺术活动有着紧密联系,校园艺术活动除了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以外,还能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将传统民族音乐融入校园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感受传统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组织校园艺术活动的同时,渗透有关传统民族音乐的内容,为传统民族音乐搭建一个平台,促使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例如,教师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网络搜集各种信息,包括与传统民族音乐有关的歌唱家或者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等,然后引导学生在微博等平台发布相关信息,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动态有实时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产生热爱之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校申请定期举办与传统民族音乐有关的讲座活动,从校外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讲解传统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并进行相关表演,加深学生的体验,促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传统民族音乐的动人魅力。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民歌大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歌进行演唱,最后由教师评分,这样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能促使学生被传统民族音乐吸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在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来说,中学阶段不仅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助于他们坚韧品质的形成。因此,音乐教师的工作重点除了促进学生乐理知识的获取,促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以外,还要认识到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并将其渗透到音乐课堂,使学生对国家的认识更具体,更具全面性,深化学生对民族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能够对不同的民族文化持以尊重的态度,有助于学生热爱团结美好品质的养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传统音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