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培养幼儿良好用眼卫生习惯的有效措施

2022-11-21 04:28福建省大田县均溪温镇幼儿园叶晓蓉
亚太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护眼眼部视力

福建省大田县均溪温镇幼儿园 叶晓蓉

6岁前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幼儿养成健康用眼习惯的关键期,它对幼儿一生的眼部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当前幼儿及青少年的用眼习惯上来看,存在长时间用眼视物、缺乏眼睛保护的意识、缺乏良好的用眼习惯等问题;此外,姿势随意地读书、看手机现象十分常见,长时间看电视、缺乏间歇的情况也很多,这会使晶状体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中,肌肉难以恢复,久而久之,会逐步形成近视眼。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前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幼儿的用眼卫生问题,帮助幼儿养成卫生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幼儿视力损害问题的发生,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以规范文件为指针,形成共识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珍视健康的浓厚氛围,减少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意见指出,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幼儿阶段是提高身体体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我们需要重视幼儿用眼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幼儿终身受益。这要求学校、教师、幼儿、家长四方形成共识,提高培育效果。如何形成共识?需要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幼师以及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用眼卫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宣传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宣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黑板报、文化墙、文化走廊等设施,将用眼卫生的相关内容以童趣的方式给幼儿展示出来,如可以做一个“我们明亮眼睛”的文化墙,将相关知识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呈现给幼儿,有利于幼儿接受;同时也可以创设“爱眼护眼”宣传版,各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一起在走廊墙面上动手布置精美的宣传版面,如“保护眼睛好办法”“眼珠转转转”“小眼睛亮晶晶”等,增强幼儿爱眼护眼意识,促使其养成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良好习惯。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设立专业的眼健康教育活动室,组织各班在活动室开展活动,让幼儿通过模型展示,知道近视的发病机制,通过专业的设备感受近视之后的世界,利用身临其境的感受带动幼儿,让幼儿获得相应的眼部健康知识,提升幼儿的用眼常识积累。通过构建相应的文化氛围,让幼儿、教师、家长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知道健康用眼的重要性,同时促进家校联合教育的开展。

教师还可以利用展板、微信推文、发放近视防控宣传单等方式,进行有关保护视力以及预防近视的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从而使儿童懂得护眼常识、用眼卫生,自觉预防近视,提高视力。各幼儿园应该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注重幼儿健康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健康用眼习惯,减少幼儿患眼部疾病的风险,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二、以教育管理为抓手,重在落实

(一)全面改善幼儿视觉环境

改善教室照明环境是保护幼儿视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需要根据教学需要、教师需要、幼儿需要,及时改善班级照明,确保教室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标准,照度分布均匀,以此减少幼儿患眼部疾病的风险。在给幼儿园选址时,要注意不要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修建幼儿园,更不能选择阴暗潮湿的地方作为幼儿的教室。在一些小城市或城乡接合部,仍然有部分人为了利益,不考虑幼儿园教室的采光问题,在一些条件很差的地方修建幼儿园,长期用室内照明代替正常采光,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幼儿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出现眼部不适,患有眼部疾病。

(二)增加硬件设施,减少幼儿患有近视的风险

幼儿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因此给幼儿选择适合的桌椅是减少幼儿近视的一个途径,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特点给幼儿定制可调节的桌椅,让幼儿可以舒适且健康地学习。在配备投影仪或者是电视等设备时,也要选择具有护眼功能的电器产品,让幼儿在使用这些设备进行学习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眼睛。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观看这些设备的距离,通过硬件设施的投入,给幼儿规范一个合理的使用教学设备的场所,既不能让设备离幼儿太近,也不能让设备离幼儿太远。硬件设施投入强调科学性,需要科学布局、科学选择,这样更加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三)制定规范的制度,保证落实到位

幼儿一日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度过,科学的幼儿在园一日作息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要根据一日制度去制定相应的周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要依据幼儿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动静交替、视近和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或者每周的游戏与活动,促进幼儿眼部健康。同时,在规定中,还要针对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时间做出限制,如使用一体机或者投影仪的时间一次不能超过15分钟,让幼儿与设备保持科学的距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幼儿健康用眼习惯,并严格落实一日作息制度和周计划,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时间,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在感觉幼儿有视觉疲劳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窗户进行远观,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让视神经得到有效调节,提升保护效率。

(四)开展活动,促进培养效果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教师可以开展“爱眼护眼”主题教育,通过游戏、绘画等形式,让幼儿知道健康用眼常识;同时,还可以在爱眼日开展主题教育,如开展“爱眼护眼,从小做起”主题活动,通过活动普及幼儿科学用眼知识,提高全体师幼爱眼护眼的意识。各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全国爱眼日的来历;通过宣传片引起家长对幼儿眼部健康的重视,向家长宣传保护眼睛的具体方法,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将爱眼护眼融入幼儿园课程,让幼儿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养成正确的用眼、爱眼和护眼的好习惯。

(五)创编眼保健操,保护幼儿视力

将做眼保健操作为提升保护幼儿视力的重要途径,课题组成员根据幼儿特点,结合《九眼位眼肌训练操》的动作轨迹,利用节奏、音乐、语言三个要素进行了创编,用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记忆动作,让枯燥单调的锻炼变得富有趣味和表演性,这种眼保健操更有利于幼儿眼部放松,也更有利于幼儿眼睛的健康。教师要将眼肌操融入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表,保证上下午各一次,每次4分钟,教师要按时组织幼儿学习做九眼位眼肌操。对动作不正确的幼儿,各班教师要及时纠正和指导,使幼儿能准确地掌握九眼位眼肌操的做法,学会珍惜爱护自己的眼睛。

(六)定期开展视力检测,建立视力健康档案

定期进行视力检测是保护幼儿视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健康用眼、获得幼儿眼部健康数据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应该每学期为全园幼儿进行一次视力检测,对视力不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个体、群体分析,定期进行追踪指导,从而降低近视概率。每学期初,幼儿园应该邀请当地的妇幼保健院医生对全园幼儿开展视力检测,对视力异常的幼儿,保健医生建立幼儿个人档案,并请班主任告知家长,保健医生以打电话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宣传视力保护的科学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幼儿视力保护,提高幼儿以及家长对健康用眼的认识,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七)制定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

通过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幼儿的营养教育,传授营养科学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均衡膳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保健医生每周合理编排幼儿带量食谱,为全体幼儿提供足量可口、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增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综合作用。需注意的是,膳食食谱需要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饮食习惯,很多幼儿在早期的家庭喂养中会养成挑食的坏习惯,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认识他们不喜欢的食物对自身的益处,进而帮助幼儿逐渐纠正饮食习惯;此外,幼儿园给幼儿供应餐食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多让幼儿食用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物,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眼部健康的维护。

(八)强化体育活动

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视体育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按照动静交替、视近和视远交替的原则合理安排每天的游戏与活动。强化体育活动和户外锻炼,多开展有器材的手眼配合运动,保证幼儿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开展亲子运动会活动,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沐浴在阳光下,锻炼身体的同时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

(九)培训师资,提升能力

依托卫生部门的资源优势,定期组织保健医生进行爱眼、护眼专题讲座和相关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与防近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科学知识和防近的做法和经验,促进保健医生、班主任教师防近专业能力的提高。这对培养幼儿的用眼健康问题十分重要,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他们的意识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将培养的理念融入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培养工作才能有效提升。

(十)加强督导,保证效果

幼儿园可以让保健医生每周不定时对各班幼儿座椅摆放、幼儿坐姿、户外活动、眼肌操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督促整改,保证制度和计划的落实,提升培养效果。

三、以家校共育为平台,提升效果

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的健康用眼习惯,仅仅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家长共同参与到培养过程中,这样幼儿才能形成一个较好的卫生用眼习惯,提升培养效果。

第一,定期给幼儿家长发送相关的宣传内容,提升幼儿家长对培养幼儿健康用眼的认识,如教师可以在假期通过各班微信群发布“爱眼护眼”宣传知识,指导家长在家期间注意幼儿用眼卫生和用眼习惯,及时纠正其不良用眼行为;也可以定期给家长发放眼部健康问卷,让家长通过回答问卷,提升保护幼儿视力的意识。教师也可以通过收集问卷了解家庭在用眼卫生方面所做的教育,把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微信群进行宣传,鼓励家长,给家长赋能,提升家庭教育效果。

第二,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全园家长会,各班教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利用PPT、视频、游戏等方式,开展了主题为“爱护眼睛,远离近视”“给孩子一双慧眼,让他们看得更远”的知识讲座,从近视的成因、近视的危害、近视前的征兆、近视的预防和控制向家长做了详细的讲解,并带领家长一起学习眼肌操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共同关心的眼部话题作为家长会讨论的议题,让家长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达成教育的共识。

第三,通过三“抓”活动,保证家庭履行“防近”监护责任,促进家园互动,确保形成近视防控的家园合力。一抓家长配合。要求家长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监督幼儿保持正确读写姿势,避免不良用眼行为,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和良好饮食习惯。特别是在幼儿玩手机或者是学习机之类的电子产品时,家长一定要帮助幼儿控制好时间,不能任由其玩耍。二抓家长榜样。提醒家长以身作则,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要用正确的姿势读书看报,给幼儿做好表率。同时,要积极和幼儿互动,陪幼儿玩耍,引导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幼儿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有效减少幼儿观看电子设备的时间。三抓家长意识。向家长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让家长拥有正确的育儿意识,进而提升家长育儿能力。家长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能用打骂等方式去教育幼儿,应该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的育儿技能,提升育儿效果,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用眼习惯,使幼儿受益终身。

总之,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的关键期,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幼儿、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幼儿健康用眼习惯养成问题,这需要多方努力,提升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护眼眼部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护眼“ABC”
正确用眼、护眼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爱眼护眼,知识和行动一个都不能少
视力测试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护眼有新招 缓解视疲劳
戴眼罩有助消除眼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