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毅前行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2-11-21 15:49刘国海
创造 2022年5期
关键词:决议维度马克思主义

刘国海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全局性、历史性的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份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首要的应该是从以下九个维度准确理解《决议》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地位,从而准确理解其是勇毅前行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纲领。

一、从《决议》重大意义维度深刻理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我们党历史上所作出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其目的是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看清楚我们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文件从“事业的需要”“全党的需要”“奋斗的需要”深刻总结了《决议》的重大意义,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具有根本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与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相比,既有“形成于重大历史关头”“都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统一思想、意志、行动”这些共同点,又有第一、第二个历史决议主要是总结教训,第三个决议主要是立足新时代总结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区别。既体现了“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的一脉相承,又吸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要会议上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总结、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的内容,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

二、从“两个确立”维度深刻理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两个确立”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全体共产党员做到“两个维护”的前提。从发展实践来看,2019年1月31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将“两个维护”表述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2019年6月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将其表述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次表述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样的表述更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船重千钧,掌舵一人。服从核心、维护核心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

三、从丰富党的创新理论核心内容维度深刻理解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通过法定程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两个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意愿。

《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段表述与之前的表述相比,实现了“二增一改”。第一个“增加”,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概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决议》的这段话,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二个“增加”,即在原“八个明确”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开拓创新”两个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十个明确”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进一步丰富,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一改”,即将原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的表述,分别改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四、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维度深刻理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杜绝以往历朝历代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政亡人息政权更迭“周期率”的创造性制度设计。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一个国家的制度好不好,人民最有发言权。从实际来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仅从完整的制度程序方面,而且从完整的参与实践方面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涵盖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全过程,实现全过程全领域民主。所以,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完整的制度链条。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含量高、民主成色足、深受中国人民欢迎。《决议》从正反两方面得失中进行深刻总结,强调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政治制度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

五、从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秘诀”维度深刻理解

《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正确道路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了深沉的道路自信,其直观显现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决议》用“八个坚持”总结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秘诀”。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资国、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华尔街日报》曾这样报道中国固有的优势:世界级的基础设施、齐全的制造业,依然廉价的劳动力,最重要的是它的市场规模、它的制造规模,都无法取代。

《决议》从“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在全面从严治党上”等十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秘诀”。其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是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全球最大独立公关公司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2021信任度晴雨表”表明: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达91%,蝉联全球第一,达到10年来的新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已达到80%以上都是轻罪案件。

六、从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维度深刻理解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的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逐步富裕。

2021年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的四大原则和“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六大措施。总体来说,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高质量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蛋糕”;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按“增低”(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调高”(合理调节高收入)、“取非”(取缔非法收入)措施,分好社会财富“蛋糕”,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使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七、从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维度深刻理解

《决议》用“三个需要”概括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必要性。以“十个坚持”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

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总结来说就是“四个历史时期、四个伟大飞跃”。具体来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八、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维度深刻理解

《决议》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五个方面,对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进行深刻总结。

走过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从关于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内涵丰富发展维度也得到了彰显。党的十九大,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概括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二为二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概括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三为三谋”;《决议》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概括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四为四谋”。“四为四谋”的表述,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刻、聚焦;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

九、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维度深刻理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始”,是建立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建立了一个走过72年执政期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共产党的“终”,是继续完成党的建设这第二张卷子,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奋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决议》指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汲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答题”。

《决议》开创性地阐述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系统性地总结了“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全局性地概括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强调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要求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发出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胜利和荣光的号令。

《决议》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精准思维,用深邃的历史眼光、现实眼光、未来眼光,立足百年奋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筑牢的坚实基础,全面、准确、科学地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经验。3.6万多字的《决议》字字意蕴深刻,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一个勇毅前行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纲领。

猜你喜欢
决议维度马克思主义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三读决议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