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11省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

2022-11-21 10:53董亭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长江流域省市指标体系

□文/董亭汐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烟台)

[提要]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长江流域的绿色发展建设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一环。本文基于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从三个维度选取9个二级指标构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我国长江流域11省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逐渐提高,省市间的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但上中下游之间区域间梯度分布差异明显,呈现分化现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和重化工的重点。多年来,重工业不仅给长江流域带来经济发展,也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因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本文将通过2016~2020年11省市的数据分析我国长江流域的绿色发展情况与地区差异特征。

一、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绿色发展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书中指出绿色发展不仅关注经济增长,更要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不顾及生态环境,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停滞经济发展。因此,本文将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来考量地区绿色发展并构建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敏感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思路,并参考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借鉴中国绿色指数年度,构建了我国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考虑对绿色发展影响较大的诸多因素,选取了部分能反映我国产业绿色增长、资源环境及政府决策的指标。本指标体系设置3个评价层——经济绿色增长度(A)、资源环境承载力(B)、政府政策支撑力(C),9个评价因子,见表1。(表1)

表1 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三)评价方法与模型。能否合理确定指标权重,对评价结果是否科学准确至关重要。通常我们把权重赋值方法分成主观权重赋值法和客观权重赋值法。其中,客观权重赋值法是指标体系构建中比较常用的,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这三个方法中,主成分分析法要求有一定的条件才能使用,且提取要求高,结果容易与原始变量含义背道而驰。层次分析法的数据中定量较少,更多的是定性成分,容易使得权重信度较低。相比来说,熵值法能够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评价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为保持客观性,本文采取熵值法对绿色发展评价体系进行赋权。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其权重也应越大;熵越大,则相反。其主要步骤为:

1、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矩阵:假设有m个待评方案,n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ij)m·n,则Xij为第i个待评方案第j个指标的指标值。

2、为了消除各评价指标的量纲效应,充分表达各指标值所包含的信息,体现正指标和逆指标之间的差异,定义X^ij为Xij对于理想值的接近程度,采用极差法对越大越优型指标(除B2以外的8个指标)做如(包括B2指标)做如下的标准化处[0,1];定义标准化矩阵

3、计算评价指标的熵

4、计算评价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1-ej。

计算样本的评价值:用第j项指标权重wj与标准化矩阵中第i个样本第j项评价指标接近度X^ij的乘积作为xij的评价值fij,即fij=wj×X^ij,第i个样本的评价值fj=∑fij。

二、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结果与分析

本文选取长江流域11省市为研究对象,根据表1的中国省际绿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查询2016~2020年的9个指标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经熵值法处理后,最终得出2016~2020年11省市的绿色发展指数,见表2。(表 2)

表2 2016~2020年长江流域11省市绿色发展水平得分及排名一览表

从整体层面来看,2016~2020年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指数得分均值逐年上升,从2016年的0.377提高到2020年的0.395,说明长江流域整体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头部几个省市指数从2016~2020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得分下降可以理解,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2016~2020年,绿色发展水平一直排在前三名的是上海、江苏、浙江,每年排名会有波动。这三省都在长江下游,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绿色发展也走在前沿。安徽省发展水平排名比较波动,但总体来说还是靠前,说明安徽省绿色发展水平比较稳定。湖南省2016~2019年一直在第10名、第11名,但2020年排名第8,说明湖南省绿色发展水平较稳定且2020年发展趋势迅猛。四川、贵州、云南几乎一直处于后几位,这三个省位于长江上游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没有余力发展绿色经济,因此绿色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湖北省2016~2019年得分较平稳,但排名逐渐落后,2020年终于一路赶超,迅猛发展,排名与得分都有大幅提高。重庆市2016~2019年发展平稳,得分稳步提高,2020年后继无力又有回落。江西省整体来看名次波动不大,但得分大幅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指数在0.5以上的只有上海、江苏,其他省份得分均在0.5以下,这说明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依然不高,地区差异明显,大部分省市绿色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所有省区市绿色发展指数极差在2016~2020年一直在缩小,从2016年的0.439到2020年的0.388,说明绿色发展两极分化现象一直存在但有所改善。

分区域对2020年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指数以及产业绿色、政府政策、资源环境三个评价层逐一进行对比分析。下游地区产业绿色方面优势明显,得分遥遥领先,而资源环境方面有一定的相对优势,所以绿色发展水平总分排名靠前。总分方面,下游地区各省市排名前三。产业绿色方面,中游除江西外,其余省市都发展较好;上游除重庆排名较前外,其余省市都有待进一步发展。政府政策方面,下游地区与上中游有较大差异,无一省市排名靠前;中游省市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其中湖南省表现最好;上游各省市间政府支持力度差距较大,云南省较好,贵州省较差。三个区域在资源环境方面差异最小,其中上游地区表现稍差。

三、结论与讨论

观察各省市历年绿色发展指数的变化,发现2016~2020年各省区市绿色发展指数变化幅度较小,有进步有退步;同时,省际的绿色发展指数差距相当明显,体现了中国区域绿色发展仍然不均衡,空间分异现象比较严重;位于发达地区的省市发展指数较为接近,且大部分都聚集于东部沿海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指数的差异相对比较明显,且多数位于中西部地区。因此,未来政府应加快促进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异,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均衡发展格局。

2016~2020年,长江流域生态发展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三大区段中上游和中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稳定发展并逐渐提高,下游地区略微退步。但由于各区段之间基础的差异,它们的差距依然较大。省、市绿色发展指数的排名和排序基本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梯度变化很大。上游地区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环境最为优质,绿色发展承载空间大,但经济基础薄弱,相应的,上游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提高空间也大,潜力足;中游地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都处于中间水平;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各项指标都优于上中游,但政府政策支持方面还有待进步。各区域各省市应针对各自的短板和特点着重加强改善,推进绿色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在环境管理的基础上,对区域发展方式进行改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加强绿色产业发展,注重绿色管理,加快对新能源、新生产力的发展。

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水平还受限于其沿岸企业的污染行为,污染治理和责任落实要加紧实施,公众和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意识有待提高,基层部门执法力度要加强。不公平的产业结构会导致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可以通过适当的环境管理加以弥补,当水进入下游时,水污染就会随水流扩散。河流上游的水污染必将对下游产生不利影响,阻碍下游地区的经济增长。长江沿江省市生态环境治理应充分考虑各省、市、部门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合作。坚持流域管理“一盘棋”,协调各省、市、部门共同推进管理工作,促进长江流域生态治理的转型和完善。各省市应根据各项指标得分,立足当前绿色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按照绿色发展的主要要求和重点任务,着力优化空间格局、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绿色理念、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猜你喜欢
长江流域省市指标体系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长江流域园区的府际合作研究
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我国长江流域汽车需求量分析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