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出版与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研究

2022-11-21 10:53张闯闯吴忠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出版业武汉市科技

□文/张闯闯 吴忠才

(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岳阳)

[提要] 本文探究武汉市科技出版整体空间分布特征和科技创新集聚力水平,并利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认为科技出版为城市科技创新提供原动力,科技出版的数字化将有效促进城市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并且发展科技出版业是加快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推动科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出版业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科技出版的影响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首次将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首位,意味着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和突出。科技创新集聚力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要素的集中,通过不同资源配置的方式,达到一定的规模产生集聚效应,产生了地区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因此,研究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科技创新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学者们往往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创新能力与其他要素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一致认为创新能力对不同的主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方法包括典型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突变级数法等,研究尺度涵盖国家层面、省域尺度、地级市、企业等。从科技创新集聚的关联要素来看,相关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城市内外部门、先进制造业等。从影响因素来看,研发人力与经费投入、创新环境、金融发展等因素对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些成果都为城市科技创新研究提供了研究视角和范式,丰富了科技创新研究理论和方法。但是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有关科技出版与城市创新集聚力的研究还不多见,两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需要系统性的研究。鉴于此,选取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武汉市科技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科技出版与科技创新集聚力相关性进行研究,为科技出版业发展与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概况。武汉市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截至2020年末,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1.56万亿元。武汉市科技创新集聚资源非常丰富,在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具备基础、条件和潜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2020年度全口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18%,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47.08%;科技成果方面,2019年度有2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奖,占全省比重为92.68%;知识产权方面,2020年度全市有效发明专利58,157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18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389件,三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随着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科学基础设施的完善,武汉市科技创新集聚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本文利用Python方法爬取高德地图2019年武汉市所有科技出版社与报刊,经过清洗后获得有效数据为661个。科技数据来源于武汉市科技局统计信息及武汉市统计年鉴,受到样本数据的限制,获得2012~2015年的科技统计信息。将上述数据运用ArcGIS10.5软件导入到武汉市地图中,经过处理最终得到武汉市科技出版的整体空间分布图。根据相关文献,选取如表1所示指标。(表 1)

表1 科技创新集聚力与科技出版综合指标体系一览表

(三)研究方法

1、核密度估计。核密度估计是探测数据分布的一种方法,它能够避免参数估计中函数设定的主观性,能有效捕捉到数据分布的客观实际分布。核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2、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测度。本文基于上述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与科技出版相关指标,采用熵值法测度科技创新集聚力,限于文章篇幅,具体步骤不再论述。同时,为了避免特征变量的量纲和数值量级的差异性给计算权重造成影响,对数值采用极值法进行无量纲化理处理,将数据转化为0~1区间内。

3、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广泛用于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其值介于-1~1之间。当因素之间系数处于0.8~1之间相关性极强,处于0.6~0.8之间相关性强,处于0.4~0.6之间中等,处于0.2~0.4之间相关性弱,处于0~0.2之间无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武汉市科技出版社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武汉市科技出版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可用ArcGIS软件中的核密度估计进行测量,分布数量越密集集聚程度越高,其密度值则越大,反之密度值则越小。科技出版社数据处理后获得核密度分布结果如图1所示。整体上看,武汉市科技出版业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单核心集中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武昌区和洪山区的中部,形成了一个高密度集聚分布区域,占据区域主导地位,其密度值由核心区向外围逐渐递减。其他区域出版社零散分布,密度值较低,边缘性较明显。究其原因,核心区是武汉市智力资源高度集中地,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出版社紧紧依托平台优势在市中心形成集聚状态。(图1)

图1 武汉市科技出版核密度分布图

(二)武汉市科技出版与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相关性分析。根据计算的结果,武汉市连续四年的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0.0001、0.4157、0.6546、0.9798,在时间维度上科技创新集聚力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武汉市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发展势头强劲。同时,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科技出版数和科技创新集聚力综合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具体分析可知,科技出版数和科技创新集聚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965,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说明科技出版与科技创新集聚力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科技出版对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的影响

(一)科技出版为城市科技创新提供原动力。科技出版作为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原动力。科技出版作为传播科学技术和知识的重要平台,在提高人力资源科技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城市发展要紧紧围绕着科技人才汇集为目标,人才是城市科技创新的核心因素,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可以利用各种线上线下出版物学习前沿的科技理论知识与方法,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制造出高科技产品,实现高质量的技术产品供给。武汉市智力资源密集程度高,拥有众多名牌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优势显著,为科技出版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基础,为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二)科技出版的数字化将有效促进城市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科技出版数字化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科技出版与其他产业融合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科技出版业的融合既包括传统出版业与新兴出版业的融合,也包括与在线教育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电子商务等其他行业的融合。在传统纸质出版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手段,在纸质版内容上增添相关电子资源网址等方式,有利于实现向新型出版过渡。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能够改变科技知识传播的形式,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科技创新功能。

(三)发展科技出版业是加快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科技出版物对高校、研发机构、实验室、创新型企业等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平台产出的无形知识成果通过科技出版的转化,大大提高了科学技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增强了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高校学报作为传播科技思想最有效的平台之一,为科研人员发表最新学术思想与成果提供方便,还有一部分平台承担着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在核心领域掌握着关键技术,平台发表的论文、期刊、申请专利等数量越多,意味着科研成果越加显著,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可能性就越大。武汉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0,69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17.83亿元,同比增长9.4%,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成效。科技出版的发展将提升城市科技的集聚力,推动创新要素的汇集。

四、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对科技出版的影响

(一)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推动科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进步,推动了科技出版内容与形式的更新与发展,推动了科技出版向高质量发展。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广泛应用,催生出了许多新经济现象和新领域,这些都对科技出版内容提出了新要求。科技出版平台要紧跟科技热点和学术前沿,及时更新展示内容,增加信息量,向大众群体传播最新科技进展。同时,出版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专业的网络平台,将出版内容转化成数字化产品,通过在线的形式直接传达给用户群体,与传统出版业相比较,在传播范围、普及深度、用户体验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进步。

(二)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促进科技出版业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对出版各环节的影响不断加深,重塑了科技出版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出版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基础设施,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从出版流程来看,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发行、售后服务等环节受到科技的冲击,部分创造性弱的环节容易被更具有优势的技术所取代。出版业的价值链不断拓展与延伸,且价值链转型为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因此,用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运用,在出版的选题策划、编辑制作、营销传播等环节上下功夫,打造清晰的产品线。

(三)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增强科技出版影响力。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功能将各种人力、资本、产业等创新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城市空间内部产生一定规模的创新实体,产生了集聚效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发展软硬环境。城市为出版行业提供了创新内容来源与用户群体,尤其是得益于专业期刊和高校出版的快速扩张和知名度的迅速提升,使得科技出版业的实力大大增强,影响力日益提高。

五、科技出版促进城市科技创新集聚力壮大的路径

(一)加大对科技出版的资金支持力度。科技出版相比较其他出版业,对出版内容和专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且出版社的盈利性较弱,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当前武汉市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提高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健全科技研发体系,以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强化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明确投资重点和方向,加大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的占比,有利于从根本上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二)优化科技出版业发展环境。营造和优化科技出版的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性复杂工程,应从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着手。内部环境主要涵盖出版自身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及人员素养等内容,科技出版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市场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创新内容和形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重视社会经济效益,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引进创新型人员,打造高素质的出版人才队伍,提高科技出版的质量和影响力,从而使得出版业内部要素结构达到功能最优。外部环境主要重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减少科技出版审批环节,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科技出版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对科技出版的版权保护。版权是科技出版业赖以生存的资源性资产,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关系到文化创新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法律层面上,要继续健全和完善版权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为科技出版版权提供根本保障。在行政管理上,按照《湖北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有关要求,构建科技出版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将各有关部门力量进行充分整合,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执法力度,形成网络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合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的全链条,更好地推动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通讯作者:吴忠才)

猜你喜欢
出版业武汉市科技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