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主题及趋势

2022-11-21 10:53李金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聚类红色文化

□文/李金花

(台州学院商学院 浙江·台州)

近年来,红色文化的研究取得一定的发展,我们需要整理中国红色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了解未来研究的趋势,对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我国红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来源,设定检索主题为红色文化;文献时间跨度为2004~2020年,选取其中的CSSCI及核心期刊,于2021年5月3日进行检索,为保证数据的精确性,人工进行数据清洗、去重,共获得1,145篇有效的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当前主流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5.7.R5W),对导入的文献数据生成可视化图谱,主要有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不同维度。可视化分析软件中数据处理参数设定为:时间范围为2004~2020年,时间切片为2年,阈值选择Top50 per slice,即选取每个时间切片前50个节点,通过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节点类型,绘制相应知识图谱,以呈现我国红色文化研究的整体态势分布与研究主题热点及趋势。

二、红色文化研究态势特征

(一)年度发文量趋势。如图1所示,2004~2020年间,我国红色文化研究文献量呈现波动但整体上稳健增长的发展趋势。在早期发展阶段,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队伍薄弱,随着更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加入,研究质量和深度有了很大提升。从文献数量的整体态势上看,2012年、2020年是两个转折点,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实施的政策导向会带动红色文化问题域的变化。例如,从图1来看,2012年出现的研究峰值是中共十八大召开影响的结果,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大量红色主题的研究文献数量激增。(图1)

图1 2004~2020年我国红色文化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图

(二)文献作者及研究机构分布。从图2中核心作者分布来看,发文量排名前三名的作者分别是马静(8篇)、刘建平(6篇)、李康平(6篇)、刘玉标(5篇)。从总体上来看,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呈现散点状分布,说明红色文化的合作研究较弱,尚未出现多元学术力量的核心作者群。极个别小型研究团队,大都为两人之间的小规模合作,比如马静、刘玉标等是西南大学的同事,合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图 2)

图2 2004~2020年我国红色文化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

从研究机构发文量的统计数据来看,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文量最多,其次是遵义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发文量相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是红色文化研究的主力军。南昌、遵义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红色圣地,所在地的大学显然拥有地域、情感和科研条件等优势。(表1)

表1 2004~2020年我国红色文化研究机构发文量前5名统计表

三、红色文化研究热点主题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红色文化研究进行关键词分析,深层次文献解读,共提取关键词数435个,根据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变、时区视图等,把握红色文化研究态势及前沿趋势。

(一)发展脉络。第一阶段为外延式扩张阶段:侧重红色文化概念和地方红色资源外在利用的研究(2004~2009年)。这一阶段成果不多,主要为概念界定,核心点都是红色和文化的有机整合,并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性释义。第二阶段为内涵式发展阶段:侧重红色文化的内在发展(2010~2015年)。学者在不同的方面挖掘不同的价值功能,主要是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等各个方面,其中又以教育价值为关键研究问题。第三阶段为多元深化阶段:侧重红色文化深度拓展阶段(2016年至今)。学者们的研究离不开时代背景和大政方针,集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实践领域;在研究视角上融和理论和时代特征,开发红色文化特色品牌;研究方式上开始吸纳大数据等前沿分析方法和技术。(图3)

图3 2004~2020年我国红色文化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二)研究内容。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红色文化关键词进行聚类生成知识图谱,得到435个网络节点,网络密度为0.011,Modularity Q值为0.549,大于0.3,说明聚类结构是显著的;Mean Silhouette值为0.8774,大于0.5,说明聚类结果是合理的。生成的知识图谱中包括10个主要聚类。为突出显示重要信息,图4中隐藏了节点数较少的聚类 #8、#10、#11、#12、#13、#14。这 10 个主要聚类反映了我国红色文化研究的4大类研究内容。(图4)

图4 2004~2020年我国红色文化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类I:红色文化理念和对象研究。主要包括#0红色文化和#1红色文化资源。聚类#0“红色文化”的关键词有红色文化、文化资源、与时俱进等,聚类#1“红色文化资源”的关键词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精神、红色基因等。关于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阐释和概括。狭义上指从中国百年革命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广义上既涵盖了革命文化也包括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设发展阶段的红色文化,更是延伸到未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和活力,具有鲜明的时代主旋律特点。

类II:红色文化价值功能研究。这是红色文化研究的核心知识群,包括聚类#2红色旅游、#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信仰教育、#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类研究受到学者的持续关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一是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余凤龙较早借鉴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的经验,提出了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2017年十九大以来,创新“旅游+”模式,探索以特色文旅为核心的高品质红色旅游实践路径。二是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黄三生认为其政治价值不仅是马克思思想政治灵魂的中国化发展,更是积极推进马克思理论中国化、大众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其本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的认同再生产能力。三是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红色文化的精神和物质力量为高校思政课程提供了人、事、物等鲜活素材,成为高校思政课程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但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任务基本上留给了高校,虽然高校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但不是唯一途径,也应该考虑到家庭、企业等相关组织。

类III:红色文化发展实践路径研究。主要包括#4路径。关键词有立德树人、公共文化、文化传承等。实践路径的研究就是为了红色文化价值功能的实现,为了把红色资源保护好、继承好、传承好。当前对红色文化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红色文化内容与内涵外延的挖掘。文化建设相关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创新内容和载体,使红色文化走向民族化、大众化,满足不同群体的现实需要和可接受方式。二是用好主渠道,创新教育载体。通过学校教育平台,用大学生可理解和可接受的方式自觉参与进来,主动探索学习红色文化。发挥地方优势,实现基层文化载体和红色文化元素的融合。三是整合优化形成特色红色文化产业链。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上,把握市场,创新红色资源新业态,整合区域资源,树立品牌意识。

类IV:红色文化传播研究。主要包括#6红色文化传播、#7传播、#9文化品质。关键词有融媒体、红色文化传播策略、视觉重构等。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对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红色文化传播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多媒体手段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红色文化传播矩阵。比如,开发以红色文化重大节点、事件为背景的沉浸式数字化体验资源;创造红色题材影视剧等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学习、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二是多主体传播自觉。融媒体时代,打破了主体和客体的角色界定,民众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在接受红色文化传播的同时,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主动创作,自觉传播红色文化。三是红色文化需与时俱进的大众化。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使之成为既体现时代特征,又富于生活气息且深入人心的文化,成为社会大多数人认可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对于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量化评估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研究趋势。图5展现了红色文化研究发展演进路径,对关键词突现(Burst)进一步分析表明,自2004年以来,我国红色文化研究逐渐向文化自信、红色基因、乡村振兴等内容演变,研究主题的演变体现了在继承中发扬创新的发展趋势。(图5)

图5 2004~2020年我国红色文化研究关键词突现强度排序图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根和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传承和创新。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更需要从红色基因中获取前进的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红色文化为依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来建构“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当下通过“四史教育”传扬爱国、大义、奋斗、正气观等精神,更好地发挥以史为鉴、不忘初心,为民族强起来奠定自尊自信自强的历史本源。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的融合是产业趋势,既能解决红色文化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促进红色旅游的转型升级。近几年的研究更深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旅游和亲身体验中不断深化红色文化品牌精神,实现大众对红色文旅品牌价值的认同和共鸣,进而融入到我们的主流文化中。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2004~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为基础,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阐述红色文化近15年来的发展,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就研究整体来看,红色文化研究的发文量处于不断攀升的趋势,反映了红色文化的研究日益成为热门关注话题;从研究者分布来看,红色文化研究的合作网络密度不高,相关学者之间的联系和核心团队有待加强;从发文机构来看,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遵义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是红色文化研究的主力军。其次,就研究主题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价值功能、红色文化发展实践和传播路径等方面。其中,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和路径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其研究与时俱进。最后,就研究趋势而言,红色文化研究向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上,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既反映了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需求,更反映了红色文化研究与时俱进的品质。

当前,红色文化研究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深入。未来红色文化的研究将朝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在研究视角上,多学科交叉和融合。近年来,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开始渗入红色文化研究领域,研究红色文化价值功能的实效性量化评估和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实现多学科研究视角的有机交叉融合。二是在研究主题上,紧扣时代与时俱进。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讲好时代故事,构建红色文化研究的时代话语体系。三是在研究方法上,规范化和多元化并存。立足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提炼品牌,建构概念框架。同时,积极探索前沿方法,充分运用数据挖掘等工具,探讨红色文化研究的新范式。

猜你喜欢
聚类红色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