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困境与对策

2022-11-21 10:53黄小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年金养老保险计划

□文/黄小桐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提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造成巨大的压力,发展企业年金成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要求,企业年金制度对于国家、企业和员工都有着显著的优势。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年金制度的推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经济下行、企业生命周期短、缺乏认知等问题。当前亟须清除中小企业年金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2021年,国家提出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要求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其中,企业年金制度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经历多年时间探索企业年金制度,前后相继出台《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和《企业年金办法》,对企业年金的建立、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做出了相关规定,但目前我国仍处于企业年金发展的初级阶段。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仍是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发展滞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年金制度。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但局部地区仍有反复。因此,在当前阶段如何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如何推广企业年金制度,是积极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必要性

(一)企业年金制度的优势

1、有利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了10亿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8,07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4,797万人。当前,我国退休人员主要依靠基本养老保险作为收入来源,然而在人均寿命延长、通货膨胀、投资不稳定的风险下,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较大,政府在养老方面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财政负担日益沉重。仅仅依靠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不足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发展企业年金制度是积极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增强养老保障体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顺应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2、有利于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员工福利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第一,企业在人才招聘环节更具有竞争力。求职者在选择企业时,不仅考虑工作的薪资与发展机会,还会考虑到员工福利等因素。企业年金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为员工的退休生活提供了保障,且年金储存于员工个人账户,能够使企业在招聘时吸引到优秀的候选人。第二,研究发现企业年金对员工任期有显著的延长效应。企业年金制度属于长期的激励计划,年金基金的积累与工作年限挂钩,因此有利于减少人员流动,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度。第三,企业缴纳年金数额与其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企业年金制度无疑可以激发员工积极性,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有利于提高职工退休生活水平。若企业建立了年金制度,员工和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同时缴纳费用存入账户,经由金融机构投资运营产生收益。由近年来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回报率来看,除了极个别年份出现收益率为负的情况,大多情况收益率稳定可观,处于3%之上。员工在退休之后则不仅能够领取到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还能够领取到来自于企业年金基金的养老金,届时领取的年金包括了员工、企业缴费部分及其投资产生的收益,那么员工的养老生活就拥有了更为充足的经济来源。在巨大的养老压力下,企业年金制度有助于退休人员拥有更充足的物质基础,过上幸福安乐的老年生活。(图1,根据《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2021》数据整理)

图1 全国企业年金基金历年投资收益率折线图

(二)中小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现状。工信和信息化部门表示,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加强创新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虽然中小企业已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其企业年金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首先,企业年金计划覆盖面小,参与的企业数量少。截至2021年末,全国有11.75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2,875万人,积累基金26,406亿元。城镇就业人员46,773万人,企业年金对于职工的覆盖率仅为6.15%,覆盖率还有待提升。其次,地域差距较大,企业年金规模较大的地区多集中于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参与较少、年金规模较小。最后,企业类型分布不均,或受政策强制要求的影响或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大多为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以及大型企业,而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企业年金制度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我国中小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已陷入了困境,普及企业年金制度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经之路。

二、中小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障碍

(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存困难。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是需要公司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的,企业的发展与盈利情况又和经济环境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后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逐年降低,从2010年的10.6%降至2019年的6%,到了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增速骤降至2.3%。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再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的经济局势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实体经济首当其冲,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较小,资金基础较差,抵御风险能力较弱,陷入了停工停产、劳动力短缺、资金链断裂等困境。在一项对中小微企业的调查中,85%的中小微企业表示疫情期间的现金余额维持不超过3个月。疫情对于原本经营就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倒闭破产的企业不在少数。此时,中小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的缴纳都存在困难,导致建立与发展企业年金制度的阻碍更大。(图2,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整理)

图2 201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统计图

(二)企业生命周期短,员工流动性大。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经营以及基金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较短,不具备建立与维持企业年金的实力,无法为员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百年企业数量庞大,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就相形见绌。据了解,美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年左右。

由于中小企业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环境不稳定等原因,平均而言,我国一家中小企业经营仅3年左右就走向了消亡,若企业无法保持稳健的经营,那意味着不具备时间和实力健全配套的人力资源与员工福利体系。除此之外,中小企业经营不善也会造成内部的员工流动频繁、劳动关系不稳定,而跳槽的员工若想获得企业缴纳的资金部分,是受到工作年限的限制,最长可达到8年,较大程度地抑制了员工参与企业年金的积极性。而且企业年金制度在员工更换工作时可能会产生部分年金的损失,年金的转接手续较为繁杂,这也给员工带来了不便。

(三)缺乏对企业年金制度正确的认识。对于企业而言,盈利是首要目标,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国家的养老保障体系以及员工的退休生活水平缺乏支持与关心,在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上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财力。而且企业年金是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建立的制度,企业方普遍将缴纳的年金费用视为成本支出,未将之与企业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忽视了企业年金在吸引与激励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员工而言,他们的观念和意识会影响企业年金的选择。一是部分员工就业是怀有“短择”的观念,这与企业年金需要长期积累的性质产生了矛盾。二是缺乏对养老保险的了解与养老生活的规划,认为只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就已经足够满足退休生活的需求。三是看待年金存在误区,更重视当期收益,由于扣除一部分工资存入企业年金基金意味着当期的工资减少,能够支配的收入减少,是一种损失,再加上中小企业员工的薪资待遇并不高,所以对缴纳企业年金的动力不足。

三、中小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完善关于企业年金管理的法律规定,增强规范性,并且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吸引力,共同鼓励中小企业推进年金制度,激励员工加入,提升企业年金的覆盖率。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企业年金的管理办法,但是经过实践,其具体的内容和条款有待优化和细化。一是适当缩短企业年金归属的工作年限,或者对年金逐步划分归属的年限要求做出进一步的规范,以适应员工流动较大的时代背景。二是增加企业年金制度的强制性力度,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受强制性政策的影响下,开始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普通企业目前是自愿参与,未来可制定评判标准区分出经营状况稳定的企业,逐渐强制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年金制度。三是规范企业年金的转接手续,简化衔接的程序事务。四是针对集合年金计划制定专门的管理法规。

在税收政策上,还需要加大优惠力度。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采用EET纳税模式,即在年金缴费和年金投资收益环节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将纳税义务递延到个人实际领取年金的环节。但该政策激励作用有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年金的不公平性。因此,首先在企业缴费环节,给予更高的免税比例。我国企业是可对工资总额的5%税前列支,与美国15%的税前列支比例相比缺乏了吸引力。提升免税比例是较为直接有效的鼓励手段,有利于引导企业发展年金制度。然后,在领取年金的环节,采取差异化的纳税税率,对中小企业员工或者中低收入的员工减少纳税额度,避免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收入群体中“一刀切”的情况。

(二)保障中小企业稳定经营,推动转型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背景下,首先需要保障中小企业有序恢复经营、稳定经营,再推动转型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拥有了物质基础,企业才能够建设企业年金制度。

从短期来看,疫情背景下,应当帮助中小企业恢复经营,保证共生存,促其发展步入正轨。建议疫情期间落实贯彻减税降费的政策,延缓基本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对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倾斜;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恢复生产经营的同时,企业应当遵守政府疫情管控规则,加强防疫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安全,适应“防疫常态化”的背景。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推动中小企业健全年金制度归根结底是需要企业具备足够的经济基础,因此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增强其盈利能力是关键。一是国家应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税收、融资等方面提供支持。二是企业不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研发力度,引进优秀人才,将企业自身的业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从低端的产业加工转型向高附加值生产。三是积极探索新型员工管理模式。规范管理制度,厘清员工职责,压缩不必要的管理成本,还可运用数字化工具来提升工作效率,倡导居家办公与现场办公相结合的方式,以此应对疫情反复的突发情况。

(三)发展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企业年金计划类型通常以单一计划和集合计划为主,其中集合计划更为适合中小企业的需求,发展集合计划更有利于普及中小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指同一受托人将多个委托人交付的企业年金基金,集中进行受托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它具备诸多优点:第一,由多家企业参与,易形成规模经济,在市场上更具有谈判地位,实现投资多元化。第二,集合年金计划准入门槛较高,要求更加公开的信息披露机制,基金的运作更加透明。第三,企业年集合计划中开户、交易、审计等固定成本由多家企业共同分摊,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大大降低了企业年金运营成本。

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在我国发展较为迟缓,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1,802个企业年金计划,其中集合年金计划58个,仅占总量的3.41%。集合计划还有待普及和推广。一方面增强集合年金计划的产品多样性。以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为例,它包括了行业年金、零售年金和除外年金等计划类型,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设计相应的年金计划,涵盖了小微企业。参考国际经验,我国金融机构可根据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所处行业等特点,细分年金产品,推出更针对性、精细化的企业年金计划。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监管力度。出台针对于集合计划的法律规范,在的运营、投资、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指导,并由政府监督部门审查监管,保证基金的安全性。然后,建议成立委托人联合会,由企业代表和员工代表加入,再引入专业人士,共同实行对受托人等年金管理机构的有效监督。

(四)加强企业年金宣传工作。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尚未普及,多数的中小企业以及其员工对企业年金了解不充分,需加强宣传工作,转变认知。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普法讲座等方式,使企业知晓年金制度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引导企业将年金制度并与企业战略发展相结合;宣传企业年金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介绍该行业标杆企业的年金制度,促使中小企业向优秀案例看齐,培养完善薪酬福利制度的意识。

对于员工而言,通过发放知识手册、发布微信推文、举行理财讲座等方式,介绍企业年金的作用和缴纳规则,阐释企业年金制度所能产生的经济收入;更新观念,加强员工长期投资的意识,使其注重短期利益的同时考虑长期规划;通过工会组织的宣传与活动,加强员工对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为退休生活寻求多方面、多层次的保障,向企业提出更完善的福利制度要求。

猜你喜欢
年金养老保险计划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协调发展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退休领取年金时该如何计税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超过5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