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家川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2022-11-22 12:31马智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张家普查种质

马智峰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种子管理站,甘肃 张家川 741500)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和育种创新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农业技术革命的突破,源于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谁拥有种质资源权,谁就掌握科研育种创新的主动权。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环境变化等,野生近缘植物资源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环境变化而急剧减少,一些地方品种、特色古老品种等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亟需加大力度对濒临灭绝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调查和收集,对生产上不再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地方品种及一些特异资源进行普查和征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基因库,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种业创新。

1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意义

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事关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有效实施。甘肃省地缘和生态的复杂性,造就了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目前,甘肃省记录描述定名的高等植物有4 500 余种,其中栽培作物80 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68 种。自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以来,甘肃省大力开展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收集保存了70 种作物的1.5万余份资源,但分散于全省各地、未得到有效保护的资源还有近万份,同时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和品种的不断更替,有些农作物种质资源已经灭绝。因此,开展普查与收集工作刻不容缓,要围绕目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快进度,切实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2 张家川县农业概况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北部,总面积1 311.8 km2,是陇东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现辖10 镇5 乡,共255个行政村,总人口34.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4万人,占总人口的91.9%,是一个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县。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胡麻、冬油菜、蔬菜、大麻、药材等,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三大类。202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8 466.7 hm2,其中粮食 34 866.7 hm2,其中夏粮14 986.7 hm(2冬小麦13 146.7 hm2、蚕豆1 840 hm2)、秋粮 19 880 hm2(玉米 8 726.7 hm2、马铃薯9 313.3 hm2、其他小杂粮1 840 hm2)。经济作物13 600 hm2,总产值2 100万元。全年粮食产量达125 000 t,其中小麦 38 000 t、马铃薯 38 600 t、玉米46 000 t、其他2 400 t。油料总产量达5 253.8 t。蔬菜总产量达236 000 t,总产值8.9亿元。种植业增加值达74 867.4万元。

3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任务

为全面查清张家川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作物良种使用率和农作物生产水平,根据《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甘农种函〔2020〕11号)、《天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方案》(天农函〔2020〕152号)及《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甘农种发〔2021〕4号)文件要求,结合张家川县实际情况,扎实推进普查与收集行动。

3.1 种质资源普查任务

以县为单位对辖区内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查清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及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多样性、消长状况等基本信息;查清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的分布范围、主要特性及农民认知等基本情况;填报1956年、1981年、2014年3个时间节点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3.2 种质资源征集任务

结合种质资源普查情况和相关部门已收集入库的种质资源保存情况,征集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树、蔬菜、牧草等农作物的古老珍稀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和珍稀濒危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

3.3 及时上报普查结果汇总表格及各项数据信息

将征集到的种质资源按要求编号、拍照、贴好标签,制作图文资料,妥善存档保管所有普查资料,及时将种子样品、植株样本送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4 普查与收集方法

4.1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方法

一是查阅资料。组织专人查阅《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志》《张家川四十二年》《张家川年鉴(2014)》《张家川年鉴(2015)》《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天水农业志》等张家川县相关部门的原始资料、著作、论文汇集等。二是走访了解。深入梁山、马关、平安、马鹿、张川 5个乡(镇)15个村,走访了不同年代的退休老农技员、老农民60 家,了解当地农作物品种更替情况,种植年代久远的作物主栽品种、种植面积、产量水平等信息。三是座谈分析。邀请农业系统的退休老干部、老农技员等进行座谈,搜集农业资料、名优特种质资源情况,了解农业发展史、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生态环境改善情况等。四是填写表格。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的要求,着重对 1956年、1981年、2014年的县名、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系统、人口及民族、土地、经济、特有资源与农业生产状况等8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认真、反复地调查、分析和统计,规范填写了3个时间节点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开展了电子数据录入工作。

4.2 样品采集方法

根据张家川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3条重点线路,分别为梁山-马关-龙山-木河线、张川-胡川-刘堡-张棉线、平安-恭门-秦家塬-闫家-马鹿线,主要是野外征集粮食作物、果树、蔬菜、油料作物、牧草等资源。共收集样品35个,其中粮食作物10个、蔬菜2个、果树20个、油料作物3个。梁山-马关-龙山-木河线收集的粮食作物资源有野荞麦、谷子、扁豆、野大麦,果树资源有印度苹果、桑葚、化心梨、杏,蔬菜资源为野小蒜。张川-胡川-刘堡-张棉线收集的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为稗子,果树资源有国光、毛樱桃(红)、毛樱桃(白)、乌龙头、酸梨、山桃、核桃(百年以上老树)、陇县梨。平安-恭门-秦家塬-闫家-马鹿线收集的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有当地蚕豆、齐颗玉米、蓝花洋芋、当地大麦、莜麦,果树资源有野李子、野桑葚、野葡萄、野草莓、野核桃、林檎、山定子、陇东海棠,蔬菜资源有野韭菜,油料作物资源有老胡麻、大麻、野油菜子。在收集样品的同时,对每份种质资源都填写了相关表格,利用GPS 对样品采集地点进行定位,记录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对不同角度、不同形态特征拍照,并详细记录种质样品的编号、拍摄时间、地点、画面内容和拍摄人员等。

5 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主要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队伍

为确保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顺利完成,张家川县农业农村局抽调种子、经作、果树、农技等方面的技术骨干,成立了县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方案制定、宣传培训、资源普查与收集、数据汇总、样品报送等工作。

5.2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

依据省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制定并印发了《张家川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具体由县种子管理站负责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行动的3个时间节点的普查工作,果树站负责果树样品的征集,经作站负责蔬菜样品的征集,农技站和种子管理站负责粮食作物样品的征集,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确保普查与收集任务全面完成。

5.3 注重宣传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首先,组织参与本次普查任务的技术人员对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和省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进行系统学习,提高对本次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在组织相关人员收听收看部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视频会议、业务骨干参加省农科院举办的培训班的基础上,张家川县种子管理站举办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专业培训2次,学习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及技术细则,统一技术规程和要求。培训内容包括当地常见农作物识别、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及鉴定、样品调查方法、果树名木目录等。再次,组织相关业务站专业技术人员去天水市秦州区种业服务中心进行参观学习,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印制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培训手册500 册,张家川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宣传资料5 000 份,深入张川、龙山、恭门四大集镇进行宣传,在张家川县人民政府网站公示公告栏向全社会发布了“关于公开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公告”,同时要求每个参与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技术人员在深入学习、领会工作要点的基础上,给各乡(镇)的农民发放宣传资料,促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广大农民对种质资源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5.4 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严格按照程序要求收集报账资料和凭证,在相关领导审批后再报账。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项目资金切实做到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并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了资金使用效果。

6 存在的问题

张家川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下一步保质保量完成普查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张家川县属于高寒阴湿山区,野外普查难度大、地形复杂、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工作进度较慢。二是3个时间节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中部分要素的算法和现在有所不同,资料不齐全,导致准确性不高。三是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量大,时效性强,技术要求高,投入的人力物力多,普查任务重,野外工作周期长,普查资金严重不足。四是由于品种更新换代,农民群众追求优质、高产、高效,引进的新优良种多,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快,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样品很难征集。五是有些采集到的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由于生长在野外,生长环境恶劣,发现数量有限,种子籽粒小且较难收集,导致征集到的种子偏少。六是工作人员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不全面,理论研判与实践认知存在较大差距,只是停留在探索研究层面,对征集到的种质资源在形态特征、性状、科、属、种等方面的描述不准确。

猜你喜欢
张家普查种质
说话算话的我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张家塬村村歌
张家贵 藏石欣赏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