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视频不新闻”到“有视频优新闻”宁报集团都市报系全面推进新闻视频化

2022-11-22 13:13文_王
传媒评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都市报客户端内容

文_王 籍

在移动优先战略下,强化优化视频新闻生产,成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主动拥抱变革趋势,以内容创优为导向、技术赋能为途径、管理创新为引领,基于新传媒生态,提出了“无视频不新闻”的口号,并不断向“有视频优新闻”的方向推进。

2021年都市报系实行新闻报道视频化工作以来,记者采写本地稿件的视频配发率一路走高,目前达到85%,从一线采访的源头扭转了记者只采写文字的观念,让传统的文字记者转型为不但能提供文字、图片、视频,还能出镜直播的全媒体“多面手”,从生产前端实现了适合互联网传播、移动化传播的内容供给,使新闻视频化成为都市报系媒体加快移动化转型的动力引擎。

一、视频化的实现路径

1.考核强化引领

推进都市报系新闻产品视频化的第一步,就是从绩效管理入手,加大视频在绩效占比中的权重。

在媒体融合初级阶段,都市报系率先完成了采编全员移动端绩效考核,实现了考核重心的转移,进入向纵深发展阶段,都市报系敏锐地抓住了“四全媒体”建设方向,尤其是视频作为全息载体在内容生产中爆发式增长趋势,以视频化来提升内容体验,增强传播能力。

2021年初,都市报系提出“无视频不新闻”的指导意见,把视频配比列入记者提供完整新闻产品的必备内容,并实行日常考核。刚性举措的强力推行,让采编人员从理念上认识视频在当今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变“要我做”到“我要做”,主动实现新闻产品视频化的根本性转型。去年4月,本地稿件的视频配发率约为40%,而到7月,这一数据已达到85%,并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

2.技能培训助力

不可否认,视频化对于传统报业的采编员工来说是一项革命性的挑战,从采访设计、节奏把控、镜头剪辑,到设备操作、远程传输、团队协作都是从无到有的一次学习。报业集团及都市报系都充分意识到适应新时代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所必备能力本领的重要性,对内强化员工认识,对外通过多层次培训助力,帮助大部分员工就地转型,迈入新时代的门槛。

都市报系在集团联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开展视频化轮训的基础上,先后为采编一线员工配套视频采集工具包,花费半年时间对全体120多名采编人员进行视频技能培训考核,实现全员达标。在去年防御台风“烟花”宣传报道中,多路记者直达一线采访,滚动播发、现场播报新闻,大量视频在甬上客户端第一时间呈现,不仅满足受众实时了解各地灾情的需求,也增加了访问人气,最高时有50万人在线收看,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报道技能的改变,也让采编人员有了更加便捷的采访手段。有时对于一个现场的报道,数百字也未必能描摹清楚,反而是视频呈现更直观生动。这不仅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报道的文字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让新闻更符合移动化时代受众短平快的阅读习惯,加大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3.内容优化推荐

解决了前方视频生产中的产能问题,给后方内容组合和客户端运营提供了更大的运作空间。都市报系编辑中心日常将记者在各条口和专业领域所拍摄的生动鲜活视频、现场直播列入优先级,在首屏首页重点呈现;在向央媒供稿时,重点推荐含有视频的新闻产品;在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全平台推送,放大了传播量级。据统计,2021年以来,都市报系发布在甬上客户端及各矩阵的含视频本地暖新闻、正能量报道,先后100多次上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学习强国、新华社客户端首页,短视频进入抖音总榜前50名,同时也在省市先后获得各类短视频和直播奖项10余项。都市报系还不定期地面向社会组织优秀的UGC视频内容评选和推送。

为提高视频生产的效率,都市报系还初步建立了采访、编辑、后期3个工种的前后协同生产流程,重点对于策划专题、突发事件、重大活动进行视频生产保障,提升视频质量,通过脚本、文案、拍摄、剪辑、后期包装,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视频作品,像抢险救灾报道“烟花三部曲”、防控疫情报道“北仑十二时辰”、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报道“遇见”、浙江书展成果报道“一年 一度 一起读书”等,设计出色、音画质量佳的视频作品在甬上客户端成为爆款,不仅在当月好视频评比中脱颖而出,也收获了公众好评与点赞。公众反映,甬上客户端以及都市报系媒体矩阵变得更好看起来,而这好看背后就是视频化新闻产品的丰富、多样和立体化。

二、视频化的探索方向

近几年,以短视频为主的自媒体平台用户猛增,短视频已经逐渐成为媒体传播的重要阵地。都市报系以甬上客户端为核心,在视频化的实践探索中已迈出了第一步,但与国内省内优秀的新型主流媒体、同城广电以及一些专业影视制作团队相比,差距还很明显,主要表现在制作的专业性、镜头丰富性以及优质内容的稳定输出等方面有所欠缺,这也是都市报系未来在视频化探索路上努力的方向。

首先,分层化生产细分用户需求。海量的视频内容,选择的便利性,使得视频对于受众的争夺趋于白热化,时长、内容的冗长都会影响观看效果,不同用户分众化的视频需求更为明显。现有的视频资源有待细化整理,以新闻事件、现场突发、重大活动为主的报道,更多地要根据新闻性、时效性等要求,采用微视频(30秒)以及现场直播等视频化形式第一时间呈现,抢占受众碎片化的观看时间,而故事化题材或生活服务类内容,逐步采用短视频(3分钟)、小专题片的形式,作为内容生产的重要补充。

其次,栏目化设置确保稳定输出。在传统媒体中专栏专题的策划设计是确保常规性内容输出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进入全媒体时代,在视频产出的内容设计上,这一做法同样有其应用意义。都市报系的视频以及直播生产未来也将围绕本地政经、热点新闻、民生服务、生活趣味等几个维度实行专栏化,在现有的百科类《秒懂》、健康类《甬上名医大讲堂》、教育类《班主任茶座》等基础上,重点突破要闻发布、财经动态、地方人文、休闲旅游等领域,扩大覆盖面,让采编人员的各类新闻产品有稳定长效的输出渠道,也有利于做精做深。

第三,精品化制作带动品牌创树。目前,都市报系面临如何优化提升视频质量这一重大课题。这方面除了加大对精品视频生产的考核力度,解决从有到优的问题外,还要让精品视频创作在全都市报系采编部门中形成氛围与生态,增加精品制作团队的数量,变盆景为风景。尤其对于重大主题、重大创作,要有从策划组织到拍摄剪辑、制作包装、对外输出、传播效果评估等一整套反应机制,进一步形成稳定的团队协同体系,确保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故事性强、视角独特的视频能持续不断地输出,让网红爆款更具“网感”,成为常态,创树甬上视频这一主打品牌。

猜你喜欢
都市报客户端内容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人民网+客户端”推出数据新闻
——稳就业、惠民生,“数”读十年成绩单
虚拟专用网络访问保护机制研究
《海峡都市报》影像俱乐部会员作品选登
新华社推出新版客户端 打造移动互联新闻旗舰
喻华峰:《南方都市报》总经理二审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