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2-11-22 14:31吕金蕊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音乐游戏

吕金蕊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幼儿园 河北廊坊 065400)

幼儿园艺术教育中,音乐活动属于重要组成,受到教师与家长关注。在不同内容、风格、形式教育活动中,幼儿能够获取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塑造性格与情感。艺术可以帮助人类感受美的事物,从而创造美的事物,表达自身对世界的认知与情感态度等。幼儿艺术领域学习,注重创造艺术接触条件与机会,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美的感知,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感受美[1]。

在日常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多种方法为幼儿提供表现机会,并且鼓励幼儿通过不同艺术形式表达情感,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接受与鼓励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与表现方式,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如何实行课程游戏化,使幼儿感到快乐与自由,成为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关注热点,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有效措施,全面提升课程游戏化实施效果。幼儿可以在教师帮助下,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使游戏化音乐教育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一、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对幼儿教育提出高要求。幼儿园教育中,课程游戏化有助于加强教学质量。课程游戏化,通过游戏方式帮助幼儿展示自我,不断加强素质能力,获得综合发展。课程游戏化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游戏实践中学习知识。所以,将课程游戏化落实到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显著[2]。

由于幼儿年龄偏小,自主学习能力弱,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对幼儿学习的帮助较小,无法实现全面化发展,因此要实行课程游戏化模式,全面提升幼儿教育成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融合多样化游戏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提升幼儿学习热情。所以,教师注重实施课程游戏化改造,为幼儿提供良好学习环境。此外,通过课程游戏化,也能够加强幼儿社会属性。

二、课程游戏化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基本素质不佳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然而师资队伍匮乏。幼儿园为了确保日常工作开展,不断降低幼师准入门槛,导致专业不对口、学历不达标、无教师资格证的人员进入到幼师行列,严重影响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教师不具备组织和实施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并且对音乐教学存在认知偏差。

2.专业积淀不足,教师缺乏创造力

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非专业性教师占比高,音乐教学能力不足,致使教师教学理念与行为过于程式化。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过度关注知识与技巧,忽视幼儿的感受与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幼儿音调准确性、乐器敲击整齐性、舞蹈动作到位性,此种音乐教学方式过度关注技巧,极大影响幼儿创造力养成,无法实现教学形式创新。同时,教师缺乏教学情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度关注德育化效果,不注重情景教育,导致音乐艺术氛围缺失[3]。

3.教学理念落后,弱化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低,专业性不足,导致整体教育理念落后。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仍然采用教师主导模式,弱化幼儿主体性,对幼儿全面化、主动化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忽略幼儿内心感受。教师主导的音乐教学活动,教学效率与质量都不高,无法提升游戏化教学活动效率与质量。正是由于上述问题,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单调、形式单一,无法展示出音乐的游戏性与综合性。音乐游戏属于生动性活动,但是教师只是安排在音乐教学中,并未在其他时间穿插音乐教师,导致幼儿对音乐感受、活动自主性的体验不足。

4.教学目标设定问题

当前,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幼儿园教育核心目标在于加强幼儿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所以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倾向于素质能力培养。但是,多数幼儿园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只关注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度,此种教学目标不利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与个性发展。

5.教学广度与深度不足

幼儿园环境与办学实力差异大,部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准确把握知识概念,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非常大。部分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不畅,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大,此种现象还会影响教育教学成效。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幼儿接触信息与知识的范围广,教师注重扩展教学广度与深度。但是,部分幼儿教师受到业务能力与文化素质影响,无法有效拓展教学深度,也不满足音乐教学需求。

三、课程游戏化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1.深入调研,注重研究基础与保障

(1)确定研究方案

制定高效且准确的方案,能够为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案制定,是开展研究工作的保障。方案制定时,应当征求相关意见,制定总体实施方案,之后遵循总方案要求,由教师细化目标,明确切入点与结合点,联合各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具备可行性的实施方案,为研究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2)优化统筹安排,建立专业化团队

研究工作难度大、标准严格、实施时间长,相关研究教师必须具备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深度思考、勇于实践,具备文字撰写与整合能力。以考核方式筛选人员,建立专业化实验教师团队,完善团队成员的评价与奖励机制,肯定和奖励表现优秀的教师,以确保课题研究遵循计划规定实施,达到满意效果[4]。

2.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与行为

(1)做好引导,实行多层培训

为了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应当深度思考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高度重视音乐教学措施的实际效果。幼儿园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确保教师在实践中具备理论支撑,能够明确研究与发展方向。基于园长层,开展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训;基于教师层,组织多内容与多形式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将课程游戏化教学技能作为培训主题,实行定期化、系列化培训。多层次培训,涉及国家级、省级、县级与园本级,将县级与园本级培训作为主要培训层级。对于音乐集体教学的专题培训,以音乐知识理论与音乐素养为主。音乐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准确演唱教材歌曲、掌握韵律动作、正确使用音乐器材。鼓励幼儿园为教师购买书籍,实行二级培训,按照幼儿园实际情况,全方位开展业务学习活动。通过上述培训措施,能够帮助教师筛选科学的教学内容,制定具备可行性的教学目标,落实高质量教学策略。接受多层次培训教育之后,还可以加强园长管理能力,提升教师音乐教学能力。

(2)注重指导,实行系统化研究

以课题为导向,优化整合主题教研与课题,使教育科研理论带动教育教学研究。以集体教学为切入点,为集体教学提供相关服务。

第一,实现精细化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使教师带着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边研究边实践。教师应当反思自身教学,深入查找问题与不足,并设置研究课题。为了确保教师了解到实验价值,落实各项实验策略,应当定期开展课题组负责人与教师会议,讨论和制定实验方案,落实具体实施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应确保实验教师具备教学研究理论、目标与方法,将日常集体教学作为载体,优化设计研究活动,更好地验证和分享试验活动。同时,可开展教研探究活动,通过一课多研模式,指导教师集体备课,让教师对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及方法进行掌握。注重创新教研模式,深入挖掘幼儿参与活动的教育内容,通过开展多元化活动,能够为教师提供研究与实践素材,讨论幼儿音乐教学的科学规律,掌握音乐教学内涵,明确教学标准。幼儿园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幼儿,开展不同的音乐教学评优活动,结合有效教学与音乐教育目标,引导教师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第二,深化系统研究。集体教学研究期间,不仅要注重集体教学,还应当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实行教师多元化发展活动。教师按照主题活动安排,练习和掌握主题活动中的教学内容,比如歌曲演唱、乐器演奏、音乐游戏等,将自身掌握知识传达给幼儿。同时,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行岗位研修活动。组织教师汇报课程,讨论教学策略,分享教学经验。通过培训与研究活动,能够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年龄特点的游戏化活动。教师注重幼儿参与度与体验度,强化科学教学意识,相应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大量优秀教师,使其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5]。

3.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度

在幼儿教育中,全面落实音乐课程游戏化,从而实现幼儿快乐学习目标。幼儿教学阶段,通过融入游戏化方式,能够满足幼儿心理发展需求。通过长期教育实践可知,将游戏融入音乐教育中,可以激发幼儿兴趣度,相应提升幼儿音乐能力。比如在教学《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将自己想象为歌曲中的角色,并且选择合适道具辅助表演。在歌曲中,小姑娘背着大箩筐采蘑菇,幼儿可以选择相应道具代替蘑菇和箩筐物品。教师注重启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选择物品作为蘑菇和箩筐,比如部分幼儿选择文具当作蘑菇,部分幼儿选择书包作为箩筐。幼儿在选择工具时,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激励。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能够表演出歌曲场景,并且主导整个表演过程。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化的歌曲内容变得具体化,通过表演使幼儿了解和理解歌曲内容,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4.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度,还应当关注音乐课程的个性化发展,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开展音乐活动教学。教师比较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征,能够按照幼儿兴趣点,优化安排游戏内容,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开展游戏化幼儿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自主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全面提升幼儿音乐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关注幼儿整体发展,认识到幼儿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性,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深度挖掘幼儿身心潜能,使幼儿个体发展与音乐素养发展高度统一,协调处理二者关系。在此期间,幼儿教师注重发挥辅助者角色,以引导为主,不能过度控制和干预幼儿行为。实行游戏化教学形式时,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我意识、互动参与等内容。比如在开展《小兔乖乖》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音乐,通过音乐使幼儿体会到情感。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歌曲的原有旋律,引导幼儿开展自由想象,通过角色模拟方法,自主创编音乐。幼儿属于独立个体,因此创编内容的特点不同,教师应当认识到差异性,使幼儿充分展示出审美意识。音乐欣赏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与理解能力,所以幼儿音乐欣赏表现在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并通过动作表演出来。幼儿在欣赏音乐时,可以按照音乐特点,进行有节奏化的动作表演。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应当对幼儿身体动作表演提出要求,可以先从简单动作开始。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身体动作结合方式,使幼儿分角色扮演音乐内容,音乐开始之后,不同角色幼儿做相应动作。教师也可以采用情景加动作组合造型方式,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化音乐欣赏,全面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效果。

5.注重综合化渗透教学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注重音乐课程的游戏化改革,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通过游戏化方式开展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使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知识,还能够满足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丰富幼儿音乐教学内容。教师应综合渗透音乐内容,升华整个教育过程。教师采用角色扮演方式开展游戏活动时,应当将音乐元素融入具体游戏活动中,从而提升幼儿综合能力。部分教师可能会疑惑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认为幼儿的年龄偏小,可能不太理解角色扮演活动的内容,不能很好地想象和感受假想内容。但此种现象的影响不大,教师提供综合化渗透内容,并非要求幼儿深度理解和掌握,而是以包容心态提供可选择内容。比如在角色扮演中,幼儿表演“抱抱”动作时,教师为了丰富戏剧情节,可以提供操作性较强的道具,加强音乐与角色表演的关联性。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可以加强音乐元素对幼儿的影响,不需要强调幼儿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度。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游戏化对幼儿音乐学习的影响大,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在良好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使用课程游戏化方式,培养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分析音乐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融入课程游戏化模式后产生的问题,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包括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与行为,激发幼儿兴趣度,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综合化渗透教学等。通过上述教学策略,有助于改善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提升音乐教学能力与素质水平,同时可以丰富幼儿的音乐知识,提升幼儿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充分展示出幼儿音乐教学的价值。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音乐游戏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音乐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