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2022-11-22 14:31尚妍村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时段双减教学质量

尚妍村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十六小学 陕西西安 710000)

2021年7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其目标不仅仅要从校内和校外两个维度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还要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综合性发展。诚然,“双减”政策还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一个事实,即现阶段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为了解决现存的实际挑战,结合“双减”政策的精神要求,以下问题值得小学语文教育者思考: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认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具备哪些理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本人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简述,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部分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落脚点不够准确

随着各项政策的完善与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从种种现象来看,仍有部分小学的语文教学存在落脚点不够准确的问题。比如,部分小学为了提高升学率,将教学重心落在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课后作业的减少转换为大量的课堂作业,无法保证作业安排的合理性,同时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仍然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校外补习班,占用了孩子休息和娱乐的时间。短期来看,这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然而,长远看来,这或许会让孩子失去了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全面的综合素质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等。此外,部分老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一门工具,其最终目的就是拼、说、读、写,而忽略了情感和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2.部分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不够新颖

正确且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起着指导性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然而,由于地区和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部分小学的语文教学理念依然不够新颖,也就无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第一,仍然存在仅以教师的“教”作为教学主体的现象。部分教师授课时,仅仅是对知识的讲述,缺少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思考以及讨论。第二,仍然存在“形式大于内容,数量大于质量”的现象。比如:有的学校采用“留痕”的教学模式,即要求教师的授课和日常工作要录像、拍照或者形成文字,并且追求数量多、样式美。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而不去抓教学的内容和质量,长期如此,恐怕会对教学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偏离教育本身的初衷。

3.部分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够平衡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观念的进步,当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然而,部分小学还存在“重视教学内容,忽视教学方法或者重视教学方法,忽视教学内容”等问题。比如,有的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出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却忽略了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打磨和推敲。尽管教学形式很出彩,但是对课本的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停留于课本表面的文字和语法,未进一步对文字背后的情感、文化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甚至因为内容过于基础而失去学习的兴趣[2]。此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课堂的教学质量影响也是极大的。比如,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因此,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同等重要,教学的目的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辅助教学的有利手段。在教学中,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重视程度应该加以平衡,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

1.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

“双减”政策下,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时间缩短,在校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然而,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比其他人慢,而且出现学了之后容易忘记、越学习越感觉厌烦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恰当的学习方法起关键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包含听说读写等;另外一方面,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正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甚至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创造力。试想,学生如果能够对知识不单单是囫囵式记忆,还能对其进行咀嚼,品一品其味道,并点评一番,这样的学习可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知识。

2.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文化认知

“双减”政策指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小学语文,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摒弃过去的应试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文化认知。情感教育与传统的“理性”教育相对,是教育完整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相对于“理性”教育,情感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获得感等。在众所周知的“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情感教育应该贯穿始终,并且呈现完全渗透式的特点。语文是一门感性元素偏多的学科,情感和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在教学中得到重视。一方面,在知识教学中融入情感和文化的描述,能够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对课堂产生兴趣,从而提升课堂的质量。另一方面,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从小就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文化培养,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还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产生较好的情感体验和获得感。反过来,当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情感基础,便可通过课堂上下与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打开小学生较为保守的心扉,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较为独立健全的人格。

3.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养成教学

“双减”政策指出,现阶段的义务教育存在短视化、功利化问题。为了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此类问题,养成教学的理念应该深入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内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养成教学与“急功近利式”教学相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行为的训练、纠正、再训练,融合多种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文明和卫生习惯等,而且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像是一张白纸,如果丝毫不加约束地在白纸上乱涂乱画便会使得这张白纸变得一团糟。相反,如果清晰认识到他们现在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并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正确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紧紧抓住养成教学这一关键点,将养成教学深入融合于日常教学中。

三、“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1.“多模互动”式课堂教学

“模态”是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如果在教学中老师以“多模态”与学生产生交互,并利用“声音、动作、手势、图像、色彩”等渠道与学生互动,不但可以高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改变课堂的活跃度。可参考的具体实施案例:比如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单韵母“a”的教学。首先可设定教学目标为:学会“a”的声调和发音,认清“a”的形状,并且会漂亮地书写“a”。其次,通过多媒体演示一段视频:“一名医生阿姨准备给小朋友检查口腔,医生张大嘴发出‘a’的声音,小朋友也跟着张开嘴发出‘a’的声音”。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和声音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此时,领读“a”并强调发音的技巧,并让学生主动举手展示自己的发音,老师对其评价及纠正。然后,让学生拿出提前下发的卡片,上面包含了多种“a”的形状以及“a”的书写方法;接下来,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示范,学生在座位上模仿练习。书写示范时,首先老师可在空气中用动作模拟书写的全过程,同学们可以跟着体验,这样可以带动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氛围。然后,在黑板上书写时,第一笔可用蓝色的笔书写左边的半圆,然后再用黄色的笔写右边的竖右弯,多彩的颜色不仅仅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还可以用于强调书写的顺序。学生练习完毕后,可主动上讲台展示,老师对其进行点评、肯定以及纠正。本案例中老师结合视频、声音、动作、图像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与学生产生互动,不仅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学生也主动参与了课堂,深入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善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另辟蹊径”式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的目标之一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老师在贯彻落实文件要求时,不可“一刀切”地走“只减少作业不顾教学质量”的极端,而是要不仅减少了学生作业的负担,同时要切实让学生学有所得,那么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就得另辟蹊径,打破传统作业设计思路。可参考的具体实施案例:

(1)趣味作业:有趣的作业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比如:在教学寓言类课文《亡羊补牢》时,老师在对课文进行学习和讲解之后,可布置一个小组表演作业。首先,所有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分工,一部分学生充当导演,一部分学生充当编剧,剩下一部分学生充当演员。然后,每一个小组选一名同学组成评委组,分别对所有小组的表演进行打分和评议。此类形式的作业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觉得很有趣,而且学生在编、导、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亡羊补牢》所传达的寓意。

(2)个性化作业:个性化作业能充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教学古诗类课文《山居秋暝》后,老师可布置一个关于秋天的自选作业,形式包含绘画、写作、讲故事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一种或者多种形式的作业,一方面落实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3.“科学多元”式课后服务

“双减”政策的另外一个目标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是综合考虑了家长、学生等各种实际问题出台的举措,因此,课后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多元性。可参考的具体实施案例:“三段式”课后服务,第一时段4∶00~5∶00为“学习时段”,第二时段5∶00~5∶30为“社团时段”,第三时段5∶30~6∶00为“阅读时段”。“学习时段”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学生可在该时段完成语文课后作业,也可以对当天存在的问题向老师请教,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回家后的作业任务负担,也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困惑,因此学习效率是远远高于家中的。“社团时段”的主要目标是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学生多方位的能力素质,同学们可根据自身需求报名参加合唱、舞蹈、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文学、朗读等多种多样的社团。“阅读时段”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回归阅读,提升阅读素养。学校可同时给学生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图书资源,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可以组织一场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分享给他人,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生态。此外,上述三个阶段不是固定的,比如说有的学生作业完成得较快,可以提前进入“社团时段”;有的学生更喜欢阅读,也可以提前进入“阅读时段”。总之,课后服务要以自主和自律的原则为指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和关键学科,其教学质量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双减”新政策发布后,如何贯彻落实政策的要求以及如何提升教学的质量都是现存的实际难题。因此,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是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共同努力,不断克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挑战,为教育教学建言献策,为培养祖国人才披荆斩棘。

猜你喜欢
时段双减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第70届黄金时段艾美奖主要奖项提名
西藏文物 迎来大修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