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习课堂”的实践路径

2022-11-22 14:31石梦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双减教材语文

石梦媛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江苏苏州 215200)

一、“双减”背景下“习课堂”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纵观教学课程的改革历程,“双减”政策的提出是十分有必要性的,无论是从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来看,还是消减烦冗的课外辅导机构的束缚,都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项重大教育举措。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习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很好地回应和落实了“双减”政策的内在要求。“习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学生成了语文课堂上真正的主导学习力量,而语文教师则成了适当组织引导学生和主持整个课堂节奏的角色,这有别于其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习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下,学生感受到了更加符合“双减”政策需求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这使得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真正回归到了学生自学为中心的良好局面中,在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对于教师而言,“习课堂”教学有助于将语文教师从繁杂的课堂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做好语文教学创新,从而在深入挖掘课堂问题和教学改革思考方面有更加丰富的投入和产出,减轻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对于学生而言,“习课堂”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营造,有利于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语文课本中相应的知识内容,使其更好地深刻掌握语文教材,也有助于学生充分适应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需求,最终达到知识在课堂上完全吸收,作业在课堂上随时完成的良好教学效果[2]。

二、当前“双减”背景下“习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小学语文“习课堂”的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有一部分小学语文“习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以及连续不断的影响容易让小学生和语文教师都不能最大程度获得“习课堂”带来的优质教学成果,进而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高效提升,将上述问题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部分语文教师对“习课堂”的重视和掌握程度不佳

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对“习课堂”的了解程度依然停留在相对较浅的层面之上,主要表现在不仅对“习课堂”的概念和内容了解不多,在讲解部编版语文教材时不能自主灵活地加以运用,而且对“习课堂”的重视程度和熟练运用水平也亟待提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阻碍了“习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运用和提升,使得教师不能很好地将“习课堂”活学活用,最终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实际问题,所以需要引导语文教师增强自身的重视程度,才会有针对性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效果不佳问题。

2.一些语文“习课堂”的授课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

通过研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质量上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与之相结合落实到“习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无法较好调动学生们主动性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授课的形式不能较好地与时俱进,即小学语文教师通常采用按照书本教材讲解知识的教学方法,没有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智能化教学设备创新“习课堂”的教学。而在授课的内容上,目前的教学局限于传统上的语文教师为主、学生为被动听讲,缺乏了解学生们对于“习课堂”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全面理解,没有及时地将学生们的课程反馈结果加以分析,容易造成缺少“习课堂”教学针对性的问题[3]。

3.“习课堂”教学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结合度仍有提升空间

只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习课堂”这一创新性的课堂形式有效结合,增加两者的结合度、融合度,才会充分发挥“习课堂”对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剖析现阶段的整个教学过程,发现“习课堂”与部编版小学语文的结合度仍然有提升的空间,主要体现在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缺少灵活运用“习课堂”的思维模式,有些语文教师容易专注于研究“习课堂”为何具有神秘的面纱,而在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运用度不够,而有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则是非常熟悉语文教材的内容,但是在接受“习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之时具有不适应性,总之在“习课堂”与语文教材之间缺少有机融合,上述状况就无法最大化地实现课堂变革及教学质量提升[4]。

基于此,面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亟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才会将上述难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文化、喜爱上“习课堂”、练就自主学习能力的内生动力[5]。

三、完善小学语文“习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路径

1.提升语文教师对“习课堂”的重视和掌握程度

针对上述部分语文教师对“习课堂”的重视和掌握程度不佳的现实问题,首先应当从学校层面高瞻远瞩地解决这一问题,再以提升语文教师对“习课堂”的重视度和熟练运用作为着眼点,真正地将小学语文教师的“习课堂”实践操作水平提高。具体而言,学校应当从“习课堂”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出发,让教师全面地熟悉和掌握“习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流程,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习课堂”。对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语文教师的“习课堂”教学能力建设工作,可以划拨一部分专项经费作为相应的教学培训投入,并且聘请具有丰富的“习课堂”教学经验的语文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来校为语文教师进行专项讲座。在讲座结束之后,组织、引导教师交流自己对于“习课堂”的学习心得,重点要将“习课堂”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要求有机统一,从而寻找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突破的重点与难点,让语文教师真正发自内心地去探索和应用“习课堂”教学模式。比如,语文教师在讲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课文《比尾巴》之时,可以通过制作PPT的形式,将猴子、兔子、松鼠以及公鸡等动物的尾巴图片单独罗列出来,并且播放上述动物的动态视频,让学生们看图猜测尾巴是哪种动物的,由此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就直观地了解的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这就做到了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而在课堂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地明白猴子的尾巴长、公鸡的尾巴弯以及松鼠的尾巴像把伞等方面的知识,再继续扩展蜻蜓在半空中能够展翅飞、蚂蚁地上搬运粮食以及蚯蚓土里造宫殿等与动物有关的儿歌,进而取得更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6]。

2.丰富与创新语文“习课堂”的授课内容与形式

为了有效解决语文“习课堂”的授课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习课堂”的授课模式,也就是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点关注“习课堂”、研究“习课堂”,第一时间了解学生们对于本课堂的课程任务、课程进度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根据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听、说、读和写方面取得诸多进步。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程《怎么都快乐》的时候,为了全面地调动不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举手发言的形式了解学生们喜欢的游戏,并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地调整此前的教学计划,有效地引导学生懂得在一个人静悄悄时可以用纸折船、搭积木、看故事书或者听音乐,两个人时可以相互讲故事、下象棋或者打羽毛球,三个人时进行轮流跳绳等好玩的游戏,以及有更多人时则可以玩拔河、踢足球等各种各样形式的游戏,此举便能够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懂得伙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和学习讲故事、跳绳、听音乐等词语的实际用法。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在“习课堂”的授课形式上有所创新,逐渐地学会利用智能教学设备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及增进课堂教学效果。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四季》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形象化、立体化地展示出春天草芽尖尖、夏天荷叶圆圆、秋天谷穗弯弯、冬天白雪皑皑的场景,邀请不同小组的学生回答自己喜爱的季节和相关的活动,在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开始朗读、背诵相关的课文,让学生在课堂的互动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四”“天”“是”等汉字以及对四季产生新的认知,继而营造出较好的学习环境[7]。

3.深入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

为了让“习课堂”教学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更好的结合度,小学语文教师理应培养深刻领悟部编版教材知识和掌握“习课堂”授课方法的综合能力,不断地深入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开展高效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增加语文素养,此举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学生们的学业压力,更是便于构建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又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之时,为了能够让广大的小学生真正地理解本节课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则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前以人要懂得感恩等道德知识导入,引导学生纷纷讲述出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关爱自己的感动之事,主要就是起到情感共鸣的渲染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内心深处理解该篇课文的中心思想,随后开始让学生们分组或者分角色进行朗读课文,并在此过程中背诵和记忆水井、井口、乡亲、亲人等词汇。同样,语文教师在讲述《端午粽》课程时,可以先提问学生们是否知道关于端午节或者粽子的相关故事,然后再利用PPT形象化地展示粽子的图片,为学生讲解粽子是由箬竹叶、糯米以及红枣组成的味道甜甜的食物,煮熟的粽子更是飘出一股清香,随之由食物过渡到本文主旨,为学生讲述端午节和粽子是纪念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此种以身边熟悉的场景作为课程的切入点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将“端”“粽”以及“念”等词汇铭记于心,这就是将“习课堂”与部编版教材有机结合后形成的高效化、情感化的课堂,最终更好地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强化学习效率[8~11]。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细致落实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更需要“习课堂”等全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帮助,旨在构建出高效化、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尽管现阶段仍存在部分语文教师对“习课堂”的重视和掌握程度不佳、一些语文“习课堂”的授课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以及“习课堂”教学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结合度仍有提升空间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但通过运用提升语文教师对“习课堂”的重视和掌握程度、丰富与创新语文“习课堂”的授课内容与形式、深入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等完善策略,就一定能让“习课堂”真正地助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双减教材语文
教材精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