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减”后时代,建设家庭教育新范式

2022-11-22 14:31温秀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双减家长孩子

温秀娟

(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 广东东莞 523000)

引言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最为关键的,其教育效果如何,会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也逐渐地上升到了社会性层面。因此,这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逐步地把这一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中来,倡议合理地开展家庭教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家长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科学教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走得更远[1]。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1.启蒙性和长期性

一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从出生到成人,具备独一无二的启蒙性和长期性。或许没有明显的计划性,但家长的抚育责任是人类的本能,他们会根据自身的能力、条件为子女规划未来。从呀呀学语时的启蒙教育到成年后的淳淳教诲,孩子的一生都伴随着家庭的教育,虽然成年后的子女受家庭影响较小,但不难看出,人的性格和性情是成长时期养成的且难以改变。俗语说“三岁孩儿定八十”“从小养成好习惯”等,就说明了儿童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往往比学校的作用要大得多。

2.感染性和零距离性

相比较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具有感染性,容易产生潜移默化的结果。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原环境,教育与生活相互交织。家庭中的各种因素,如家人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语言方式、处事原则、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都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孩子的思想意识中去。同时,家庭成员中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语言及待人处事的方式等,都是孩子从小模仿的对象,从而造成习惯性或下意识思维。因为亲缘关系,家庭成员的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更无距离感[2]。

二、现阶段家庭教育中的共性问题

1.缺乏沟通,不够了解

纵观当下,许多小学生常常会做出一些超过适龄段的事情,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不良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过少,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就足已。殊不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尤其是在面对社会的诱惑时,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急需家长的指导。再者,缺少与家长的沟通在一定的时效里也导致孩子在做决定时容易偏离正确的轨迹,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疏忽或思虑不周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最后影响今后的成长。除此之外,由于缺乏沟通,家长也不大清楚孩子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例如交际困难、学业跟不上、自信心不足等,更别说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了,最严重的后果可能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3]。

2.教育单一,难以接受

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就是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看到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能够及时地进行指导,这才是家庭教育。然而这一理解有些过时,单一的方法无法点燃与孩子心灵上的联通,难以拉近与孩子间的沟通距离。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式的说教无法激发孩子的好感,反而易刺激并促使“唱反调”现象的过早出现。可见,家庭教育方法的单一性无法让孩子从广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依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3.地位不均,效率下降

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占据着绝对的主导位置,许多家长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向孩子提要求,并且进行教育,而没有真正把握好沟通过程中地位的均等性。在现有的家庭教育模式下,许多家长只是对孩子提出学习等方面的要求,而没有积极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反馈,这就导致双方的地位并不均等,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真正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此外,由于双方地位不均等,在出现分歧时,通常以家长的决议为依据,孩子的主张无法得到有效体现,最终导致沟通效率下降。

4.缺少合作,合力难实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进行教育,而学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很多家长忽视家庭教育的主要原因在于观念误解,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他们无关,自己只负责给孩子提供物质基础即可,平常极少主动询问孩子在校情况,唯一有交集的就是参加家长会,对于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心理上的变化等都知之甚微。试问,如此的现状怎能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达成育人的共识呢?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三、“双减”后时代,家庭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

1.正立理念,言传身教

在家庭中,家长的实际行为以及生活模式、处事观念、教育理念等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中,要合理地展开教育,重视言传与身教的作用,不光辅助孩子汲取知识,还要保证孩子养成好品德。换而言之,家长要成为孩子起跑线上的助推者,引领孩子走好成长路上的每一个起步点[4]。

首先,家长需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从自身出发,为孩子标榜前行的正能量,从而促使孩子获得向上、向好的动力,品行合一,最大化发挥出家庭教育的本质作用。一系列的自我完善,家长也能有足够的理念能量储备,懂得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生活关系,进而能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其次,树立家庭教育的自然规律观,多方位拓展常规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要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拓宽对美好生活的认识,给予向学的正确憧憬;在小学阶段,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可加强孩子的体质训练,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增长孩子的劳动技能,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只要家长能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应只着眼跟前,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不随意攀比,从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规可依,有向可随,孩子的学习压力定能最理想化地减轻。

2.改善方式,全面了解

作为家长要想更好地了解孩子,首先要摆正自身的心态,切不能以“资格”自居,认为自己年龄大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呵斥、辱骂等,要学会尊重孩子,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才能有效地消除与孩子之间在心灵上的无形距离。

除了常态化的交流外,“接地气”的方式也可多尝试,那就是活动式交流。与孩子一起多参与亲子活动,在活动中能够更加了解孩子的习惯、想法以及思维,这样不但可以博得孩子的信任,还可以消除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让了解成为互向,孩子能了解家长,家长也能了解孩子,二者之间变得更加亲密,增进情感。

当然,无论哪一种交流,都需要“舒适感”的方式来支撑,沟通才可能更有效;反之而行,行效其微。例如,不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会忽略位置这一要素,喜欢自己坐着,孩子站着,并以过来人的口吻进行说教,这不仅不能让孩子将说教的内容听进去,还容易让孩子出现叛逆的心理。“位置的舒适感”则是一个关键元素。另外,“内容的舒适感”也决定着沟通能否顺利进行,家长须得法,须有度,巧借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过渡,不失为一好招。如孩子喜欢阅读,那么家长也可以阅读相同的书籍,并与孩子探讨阅读内容;孩子喜欢踢足球,那么家长就可以多看一些关于足球的比赛,聊起孩子的关注……拉近距离后,敞开心扉来沟通,也就不是件难事了[5]。

总而言之,家长能在平时生活中注意改善沟通方式,孩子也就更乐于亲近家长,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困惑,从而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能及时对其不足进行引导。

3.相互尊重,提升魅力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注重为孩子树立相互尊重的理念,让孩子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得到足够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将心比心,理解别人,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有了被尊重的获得感,孩子在与人相处时自然而然易形成自尊自爱的美好品质。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之间也应当严格遵守互相尊重的相处之道,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愈趋稳定。如在新时代下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最有效的方法应来自孩子的耳濡目染,父母以及长辈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身作则,营造知恩感恩的良好氛围。例如,在爸爸妈妈结婚纪念日时,爸爸给妈妈准备小礼物,妈妈在收到礼物的同时在孩子面前向爸爸表示感谢;爸爸妈妈对长辈能细语问候……在这样一日复一日的场景下,孩子不仅能感受到爱的传递,同时也能学会如何感恩,从而延伸到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伙伴关系中去,突显出其个人的人格魅力,推动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建立。

4.加强合作,实现共育

家庭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要想将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展现,家长应与学校进行密切的交流,了解学校的教学活动,尽量保持与当下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一致性。立足于共向目标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双管齐头并进,孩子才会自觉筑起一道自律的屏障。除此之外,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不妨多方式沟通,学会如何指导孩子,如何与孩子谈心,从而与学校教育达成共识,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还多关注孩子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多方面的培养,以此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引领孩子积攒立足未来的资本。

记得曾碰到过这样的一位家长,她对孩子的管束很严格,把孩子在家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一开始,孩子的成绩很不错,她和孩子的爸爸都觉得很满意。但有一天,孩子却跟她哭闹不止,怎么也不肯来上学,也不肯说什么原因。后来没辙了,孩子妈妈只好与老师取得联系,经了解,原来是前一天体育课中分小组玩跳格子的游戏,孩子所在的小组好几次都是因为她的失误而输了,组员们都说她笨。孩子回家后,跟妈妈说了这件事,并央求妈妈教她跳格子,妈妈却说那是没用的,要她按原来的时间表完成当天的功课。而第二天又有一节体育课,孩子怕又被嘲笑,所以说什么也不肯去上学。得知原委后,孩子的妈妈专门用了一天的时间陪着孩子练跳格子,同时也接受老师的建议,与孩子一起重新制定了时间表,增加了一个技能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里,可以应孩子的要求共同解锁新技能。如此一来,孩子的学习劲头明显提升了不少。

可见,家校共育的开展有助于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老师与家长相向而行,孩子才可能在“五育”教育中绽放出应有的活力。

5.遵循规律,适时修正

常听说“静待花开”,若真的只是“静待”,那只能是责任的推词。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遵循规律的推手才是合适的。为人父母者未必是百事通,陪同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理解难免会有偏差,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孩子正在认真地进行某一项活动,但这种活动与学习无关,我们为人父母者就经常会在这种时候询问孩子是否已经完成了家庭作业。其实我们此时大多并不是真正想了解孩子到底是否完成了家庭作业,而是希望以此问题来打断学生这种与学习无关的行为。其实这样做法的思维方式是极为错误的,并且还可能会导致很多负面影响的出现。首先,孩子一次又一次 地失去专注做一件事的机会;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会缺乏对自己行为进行规划的能力,不敢轻易擅自做主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甚至还需要考虑家长是不是会突然出现并以学习来责怪自己。时间长了,矛盾心理也来了——喜欢的皆与学习有冲突,所谓的学习会给自己招惹麻烦,难免不对学习产生极强的抵触情绪。所以,家长须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所了解,对自己的做法作出适时的修正,这才有利于孩子各种能力的增长。如可对照孩子当日的学习安排,如果确实因他在当时专注的事情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导致最终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家长此时有必要进行提醒,并进行制止;但如果孩子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做到两者互不耽误,家长应给予肯定,鼓励孩子延续这样的行动,孩子的规划意识也就得以强化,其学习的积极性与灵活度反而能得到助长。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后时代,建设家庭教育新范式,其根本意义就是基于双减政策下,突破以往的传统家庭教育理念,从而获得形式上、内容上的一系列科学而又灵活的策略支持。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因此,家长要养成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观,有意识地融合新理念来更新家庭教育的策略,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取得“双减”后时代“家庭·学校”教育的共赢。

猜你喜欢
双减家长孩子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