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

2022-11-22 14:31冯彩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谎言笔者家长

冯彩珍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 广东广州 510370)

说谎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选择欺骗,隐瞒事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说谎的行为有很多的因素造成。有些谎言是不带伤害性的,像我们经常形容“美丽的谎言”“善意的谎言”等等;有些谎言是不假思索的无意识的习惯性隐瞒,例如一些私人的情况不便向别人透露等等。说明说谎在我们生活中具有普遍性,或者说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说谎的行为。所以说谎有时会让生活减少不快。尽管如此,学生的说谎行为,我们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学生说谎往往是从很单纯的动机开始,如果我们不从小进行教育干预,那么这单纯的动机就会向不正确的复杂方向发展,从而产生诚信问题,滋生很多人品问题,因此师长与家长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与理解力,从小注意培养学生的诚信,让孩子知道说谎的危害性。

一、学生说谎的表现

学生说谎无外乎分为有意识说谎与无意识说谎。例如我们大人经常让孩子立下目标或者愿望,很多孩子会毫不犹豫地说,“期末考试一定会拿100分”“我长大后一定会当一名宇航员”…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大话”,是孩子的想象与能力不成熟的表现。这个时候的孩子通常是充满自信与憧憬,这些大话就是无意识说谎,而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在说谎,这种谎言,最大程度只是一种想象,或者幻想,虽然家长知道孩子在说大话,但更多的会觉得这是孩子的纯真与可爱,并不会把孩子的行为与不诚实画上等号。有一种无意识说谎,笔者认为是习惯使然,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当前,社会上充满无法辨识的现象,存在许多不可信因素,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对外人透露信息,从小的教育,让孩子潜意识警惕,说出来的信息与事实不符,这种隐瞒性的说谎,学生是充满肯定,因为有家长在背后的支持。我们作为老师也要尊重与理解,不能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行为与不诚实挂靠……此上,我们都可以归结为无意识说谎。

而有意说谎则是学生为掩饰自己犯的错误,或者会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选择性欺骗别人而编的话。往往学生是知道自己的动机,同时经过思考去掩盖自己的错误行为,以取得师长与家长的信任,甚至不惜一次又一次地去编造,将自己引向深渊而不自知,这种有意识说谎是充满危险,而且会越演越烈,最后可能连自己都认为自己说的话是真的,是对的,固执而不接受别人的劝诫。

一般,笔者认为有意识的说谎,会伴随着心理问题的表现和肢体语言的表现。例如学生会因为紧张,有时候说话的语速较快,有起伏甚至说话不流畅,思维前后会混乱,面部肌肉僵硬,眼睛会不停转动,不敢与对方直视。手部还会有许多小动作:摸摸脸,揉揉眼睛,弄弄衣服等等掩饰不安的表现,企图尽力让自己镇定。

二、说谎的原因

根据笔者近25年地从教观察总结,认为个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为了逃避不喜欢的事物选择说谎。

(2)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就是我们口中的“刷存在感”,明明知道自己没有东西可以夸夸其谈,却说成有,以显示自己的了不起。

(3)将现实与想象混为一谈,有时会将别人的好表现说成是自己的,或者凭空想象一些不实际的事,说成真的一样。

(4)为了心中的愿望而产生的幻想。

(5)为了与别人达成一致的约定,选择隐瞒事实。

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会计核算,如对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量、分析应收账款账龄、核销已发生的坏账、确认最终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等,当发现长账龄欠款时及时提醒并协助销售人员追收欠款。可以看到,财务部门更多的是关注事后管理,即在应收账款产生之后对应收账款账面的单纯计量,这种管理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无法起到防止和控制的作用。

(6)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逃避承担责任选择说谎,例如为了想得到玩具,为了逃避做作业推说身体不适等等。

而因为外在的环境因素影响下说谎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家庭的“榜样”影响。有些家长本身就忽略说谎的危害性,随意说谎,承诺。孩子的是非辨识能力比较较弱,常常无法辨别大人的人情世故及是与非,他们也许从一开始,只是有样学样,模仿身边家长的一些行为,也不觉得有错,长久而往,便形成了说谎的习惯。

(2)同伴的影响。孩子的是非判别不强,很多家长害怕孩子交友不慎,其实这其中的危害,可见一斑,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个理。

(3)家长有时要求孩子说谎以面对不测。

(4)师长与家长的教育不当影响。对于专制型的家庭,孩子容易通过说谎来躲避责罚,而严厉的师训与制度也容易让学生逃避担责,特别是老师眼睛容不得一粒沙子,学生为了活成老师心目中的标杆,只能通过说谎来掩饰自我。

三、处理学生说谎的方法

不管学生是何种原因导致的说谎行为,笔者认为:作为师长与家长都应该宽容与理解,并想办法去帮助学生认识说谎的危害,而并不是乱棍打死,一票拉黑,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孩子说谎的成因有许多,复杂而不简单,这背后牵扯着千丝万缕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的标识,如果我们作为长辈都失之耐心与方法,那么孩子必定在不自知中迷失,甚至衍生很多的不良行为,滋长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最后导致孩子走上绝路。

当发现学生存在说谎的行为时,先不宜马上采取戳穿的策略。笔者认为,可以先了解说谎行为背后的原因,判断学生说谎的类别。如果是无意识【良性(美丽)】的谎言:例如幻想性,刷存在感,攀比性,逃避性,隐瞒性等等,要与有目的,不愿承担责任的有意识说谎有所区分。

无意识(良性)的谎言,例如幻想性的说谎,是因为孩子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所以会导致孩子充满幻想而说大话,这种情况恰恰表达了一棵幼苗正在积极地向着阳光生长,这通常在幼儿和小学低年级时期比较普遍,往往老师一朵小红花或者一句表扬都能让孩子充满阳光。作为长辈应该要肯定和鼓励,不能泼冷水,引导孩子勇于朝着幻想,不断努力实践,目标一定会实现。

对于刷存在感的攀比性谎言,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或者活动的形式,间接提醒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一个诚实的人,更可贵,更值得尊重。尊重而不点破的策略,恰恰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与余地,这也是自我成长的好机会,当然,环境的教育也很重要,引导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也是很好的土壤营养,杜绝攀比风气的生长。

逃避型和隐瞒型的说法,作为老师要了解谎言背后的原因,有时不违背原则,不对别人造成影响的说谎,我们不妨尊重学生的选择,但必须与学生共情共识,让学生坦然处之而不成为思想包袱。

有目的性的犯错,而不愿承担责任的谎言,被我们称之为:有意识的说谎,是很多家长心目中的虎狼猛兽。恨不能乱棍打死,甚至老师也会不问青红皂白,急于当“判官”,把孩子赶入绝境,打上死性不改,无药可救的标签以警戒他人。其实心理学家认为,因为做错事害怕承担责任或者不愿被责罚而选择说谎,这在年龄稍大的学生中是十分普遍的行为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当犯错的学生面对师长时,他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利己的谎言,并加以掩饰,师长们便会“火冒三丈”,认为孩子是错上加错。便失去理性般地一顿数落,并慷慨陈词一番大道理。其实,这时候学生已经在师长们“火冒三丈”的时候,将自己的内心关得严严实实。哪怕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般的苦口婆心,学生也只是人在心不在,或者表面点头答应知错,下次旧错重复,于是说谎自然也不会觉得有愧于谁。因此在面对这种类型的谎言,我们老师,切不能以恨铁不成钢的情感来“盛装”自己,恰恰更应该冷静去和学生共情共识。首先,理解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然后明确让学生知道诚实的重要性,表达老师的殷切希望,让学生知道老师不是与之对立,而是来帮助自己的。让学生坦诚自己行为的错误。最后告知要如何面对错误,做一个诚实的人最为可贵。并教会学生以后遇到相同事情的处理方法。相信,有这样一种耐心与宽容的理解与接纳,任何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都会选择诚实面对,而不是用谎言去武装自己。

笔者认为: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是具有仁爱之心的。在专业的领域上,应该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教育技巧。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背景参差不齐。我们要因材施教,宽容待之,积极引领。面对学生说谎的行为,要弯下腰来耐心倾听,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透过现象(行为)看本质,选择合适的策略去处理。同时要注意心理引导,注意在谈话中找到值得肯定的细节,刚柔并济,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隐私,帮助学生认识和改错,只有长此以往,才能阻止说谎这个坏习惯的形成,造福所有孩子,这也是教师的天职。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一些技巧,毕竟现在的孩子都是聪明和敏感的。他们只要嗅到一点火药味就会不管不顾,完全是不按规律走的。

(1)与学生谈话时,老师要安排一个相对安静,没有外人的场地照顾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果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教育的先机,特别在办公室最不适宜教育学生,学生的好面子往往只有一半的心思甚至心不在焉,加上老师的杂物繁多时间匆忙,大家想想这样的环境和人的浮躁,怎么可能让事情有转机呢,最后自然都是表面和谐,一厢情愿的结果罢了。

(2)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诉求,多问问,你觉得怎么样?少点说,我觉得怎么样?要知道犯错的人,心里难免紧张,害怕。这个时候老师要用朋友谈话式的语言进行沟通,切不可进行批判性的评价,这样学生多半不会主动说出心底的真实想法,从而导致教育失败。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会以大人的角度去先入为主分析问题,学生也会顺着思路去应和,却少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3)平时要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些学生其实是缺乏关爱,容易被老师忽略,而用说谎的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时候老师要学会从谈话细节读懂学生的内心需求。曾经有这么一个案例:笔者所教班级的一名学生违反了班级约定还说谎不承认。与他交谈了解情况时,学生表示:就算说真话,老师也不会重视和同意,干脆说谎好了。当时笔者听了顿时哑语,心里也十分不安。于是耐心引导学生说出希望老师怎么做。自此以后,笔者也改变了对该名学生的态度及关注度,师生彼此的相处与沟通变得和谐与轻松,学生说谎推责的习惯慢慢消失了。这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自己不是被忽略的,从而更加自信。相信一个积极自信的孩子会懂得诚实的可贵,而不会因为不信任随意说谎。

(4)说谎的孩子最怕听道理,也没有心情听唠叨。所以笔者经常喜欢通过故事的形式,或者一些新闻的个案入题,让学生在听故事,听新闻中消除包袱,进行自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后反而是学生自己说出问题的所在。例如面对一个不做作业,又老找借口说谎的学生,笔者就给她讲了杨锁饿死的故事。与她共同探讨杨锁饿死的原因,在聊天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病根,知道说谎的危害。这就是俗话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照镜子,发现自己。

(5)共情之后要与学生达成共识:犯下的错误已经形成事实,用说谎的方式,明显是无补于事的。并与学生共同认识:只有坦诚面对接受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走好以后的每一步,在哪里摔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必要惩罚是记住教训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卸下心理包袱,勇于承担责任,这是我们教育的高峰。有了共情,再共识,学生自然就会知道自己的过与失,同时也会坦然接受惩罚,这样学生在以后面对相同问题时,更勇敢,更有想法,也不会因为害怕老师的批评而选择说谎来掩盖自己的错误。

每个孩子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不管他多么聪明或愚钝,都是不可替代的宇宙存在。对教师而言,就是要爱每一个孩子那永不可重复的生命,爱的方式就是不知疲倦地发现、珍视,并通过适合他的教育方式成全他们的独一无二。我们要始终相信: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真切地关照每一个孩子,静待花开!其实,从成长需求的角度来说,学生的说谎是迈向心智成熟的一个标志。犹如中年人遇到了更年期。少年遇到了青春期,我们作为父母师长不必如遇到洪水猛兽般焦虑,而是要睿智和宽容的理解,并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说谎背后的心理问题,通过专业而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和指引,让学生积极面对说谎的问题,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那么学生曾经的说谎教训未尝不是勇敢迈向前方的动力和宝贵的财富。孩子纵有千万般不足,但只要教育者指引得当,一切皆有可能。

猜你喜欢
谎言笔者家长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谎言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揭穿谎言
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