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日光温室土壤改良技术

2022-11-22 16:09张彩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瓜州土壤改良日光温室

唐 珺,张彩云

(甘肃省瓜州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瓜州 736100)

用日光温室等设施进行栽培,可使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实现周年生产,进而实现农产品提早上市或延长其供应期,满足市民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对农产品均衡供应及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设施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日光温室种植年限久、种植结构单一、复种指数高、不能随意改变种植结构等导致了温室大棚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连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品质不佳、产量降低,制约了设施农业绿色发展。瓜州县日光温室蔬菜面积达382.93 hm2,且呈快速发展势头,为解决日光温室土壤退化问题,将农艺、生物、化学、工程等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改良模式。

1 土壤改良的意义

通过土壤改良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板结,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维护生态平衡。种植户认识到设施蔬菜的产量和效益主要得益于蔬菜自身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简单的施用化肥农药,生产理念得到转变,影响了周边广大种植户,社会效益显著。同时,通过培训指导等形式,将各项土壤改良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县各设施农业园区,得到了种植户的广泛认可,推动了瓜州县设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技术支持。

2 日光温室土壤退化的危害

2.1 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及农民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温室内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土壤耕层变浅、土壤通透性变差、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板结加重,农作物根系不易下扎或因土壤通透性差而出现沤根现象。同时,设施温室栽培复种指数高,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大,加之冬春季节棚内气温低且封闭、光照弱,使得大量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随着棚内温度的逐渐升高,土壤水分沿着毛管孔隙由下向上运动,根据“盐随水走”的规律,盐分积聚在土壤表层,形成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或植株枯萎死亡[1]。

2.2 土传病害严重

设施栽培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往往重茬种植高产值作物,不注重轮作倒茬及间作套种,只种不养、忽视培肥,导致农作物需要的某些养分严重缺乏,同时其他营养元素因施用量过大而残留在土壤中,久而久之使土壤养分失衡、耕层变浅、缓冲性能降低,进而导致病原菌、寄生虫卵在土壤中大量存活,猝倒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生产的农产品产量低、品质差。瓜州县许多设施农业园区的农户反映日光温室内栽培的哈密瓜、辣椒、番茄等农作物病害发生严重,经技术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后得知,正是由于多年连作导致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而引发作物病害的加重。

2.3 土壤微生物失调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促进氮、磷等养分利用,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盐碱土中微生物结构组成来看,滩涂盐碱土壤中细菌占绝对优势,丰度显著高于真菌和放线菌,细菌总量与农田土壤无差异,但真菌、放线菌、解磷菌均较低,其中钾细菌数量降低了近260倍[2]。土壤微生物总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霉菌,细菌在微生物数量中占有绝对优势,可以决定微生物的分布[3]。80%以上的土壤相关功能都由微生物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转化,有益微生物可改良土壤环境,但部分有害微生物会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出现坏死、腐烂等症状[4]。日光温室栽培时乱用滥施农药肥料、随意加大用药量及施药次数,在杀死病原菌的同时杀死了大量有益菌,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使得有害菌菌群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在土壤中积累的越来越多,而有益菌群越来越匮乏。

2.4 有机质含量普遍降低,微量元素匮乏

日光温室栽培不仅需要吸收大量氮、磷、钾元素,还对中微量元素吸收较多。农民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对科学施肥的认识不到位,栽培过程中基本上不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仅施用尿素、二胺等化肥及少量农家肥。同时,日光温室复种指数高,随着种植作物一茬一茬的收获,耕作层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吸收,极易引发缺素症,植株长势弱、抗病性差。近年来瓜州县在非耕地上新建的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10.0 g/kg以下,有机质普遍匮乏,土壤肥力偏低。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土壤肥力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日光温室土壤改良措施

日光温室土壤改良主要有穴土置换、秸秆还田、重施农家肥、化学改良等方法,瓜州县应根据土壤类型、种植制度等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各种土壤改良方法,同时配套各种先进的农机农艺管理措施。

3.1 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完善主要农作物施肥方案,并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定时定量精准施肥,确保施入土壤的肥料能够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减少化肥浪费,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施肥与灌溉相结合,在灌水的同时进行施肥,按照作物生长需要,以水为介质把肥料通过管道输送到作物根部,从而提高水肥利用率。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使水的利用率提高40%~60%,肥料利用率提高30%~50%[5-6]。

3.2 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增施有机肥不仅能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改善土壤通透性和土壤团粒结构,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平衡,减轻盐渍化危害,有利于作物生长[7]。有机肥以底肥为主,用量45000~67500 kg/hm2。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智能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施肥技术,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实现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与中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施用,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灵活应用种肥、基肥、追肥3种施肥方式。

3.3 合理轮作倒茬,推广秸秆还田

合理轮作、间作套种可减轻病虫害,要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建立科学的轮作倒茬制度,将不同科的蔬菜进行轮作,或叶菜类作物和茄果类作物轮作。浅根系作物和深根系作物轮作,可充分利用不同土壤层的养分。秸秆分解过程中能产生许多有机物质和矿物元素,施入土壤后可增加养分含量,是土壤养分的重要补给源,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作物秸秆还田时要粉碎,长度以1~3 cm为宜,还田量以3000 kg/hm2为宜。

3.4 加强土壤消毒,科学使用农药

盛夏休棚期应用高温闷棚技术进行土壤消毒,可杀灭温室内的病原微生物。闷棚前彻底清除枯枝烂叶等病残体,施40%五氯硝基苯7.5~15 kg/hm2,旋耕混匀、浇足水后覆盖地膜及棚膜,密闭温室15 d以上。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科学使用生物源农药,达到以菌防虫、以菌治菌的目的。如:定植前14 d地面喷撒甲霜恶霉灵或五硝多菌灵等土壤杀菌剂,随后用旋耕机翻入土壤中,可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病原菌。

3.5 科学灌溉

科学灌溉不仅能改善土壤水、气、热条件,实现以水促肥,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供肥能力,避免作物淹水,降低病害发生概率,还能保证作物在需水临界期的水分供应,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水分渗漏及地表蒸发损失。

3.6 增施优质复合微生物菌剂(肥)

单纯使用杀菌剂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是不够的,还需补充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近年来对几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试验示范表明,增施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改良具有良好效果,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环境达到动态平衡。目前,补充土壤有益菌可使用生物源复合微生物菌剂(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品,根据日光温室土壤情况,1个生长季节使用1~3次。

3.7 增施土壤调理剂

土壤调理剂具有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多种作用,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同时可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每个生长季施用2次土壤调理剂(施地佳),施用量为15~30 kg/hm2。

3.8 应用化学改良剂

解决土壤板结和盐渍化的化学改良剂种类繁多,如:磷石膏、硫酸亚铁等,可将土壤pH值调整为中性或微碱性。施用硫酸亚铁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既能提升土壤透气性,又能调节土壤含水量,为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施用量为225 kg/hm2。

猜你喜欢
瓜州土壤改良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设施葡萄土壤改良必要性及措施
瓜州的“大地之子”
更 正
腐植酸在退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北方冬季日光温室番瓜高产栽培技术
土壤改良技术的不同阶段
日光温室盆栽迷你玫瑰栽培技术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家窟”与“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构成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