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防洪治理现状及建议

2022-11-22 16:09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台县防洪堤黑河

王 涛

(甘肃省高台县水务局,甘肃 高台 734300)

甘肃省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西北部,黑河中游干流下段,东接临泽县,西邻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区和酒泉市,南至祁连山北麓与肃南县接壤。县境内有黑河、摆浪河等6条主要河流,中小型水库19座,总库容4988万m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1.52亿m3。受自然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县境内洪涝比较多发。高台县历来高度重视防洪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现结合实际对高台县防洪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1 高台县防洪治理现状

现阶段高台县防洪工程主要由黑河城区段防洪工程、县城南片防洪工程、北片防洪工程、罗城镇防洪工程4部分组成。

1.1 黑河城区段防洪治理现状

黑河高台段长87.9 km,河床宽200~600 m,河道纵坡1/1000左右,流速小、淤积多,多年平均径流量11.8亿m3。“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高台县先后对境内八一村—西腰墩水库段、六坝—双丰村段、西腰墩水库—刘家深湖水库段和刘家深湖水库—侯庄村段共4段河道进行了治理,共计治理河长87.9 km,实施堤防和护岸工程73.758 km,全面完成了黑河高台段的河道防洪任务,使高台县的整体防洪能力大大提高,使洪灾造成的损失大幅度减小,城区城镇安全有了可靠的屏障,高台县的投资建设环境得到有力的改善,城市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有了安全保障。

1.2 南片防洪治理现状

1.2.1 山水河治理情况 山水河属内陆河流域黑河水系,位于高台县西南约25 km,东经99°34′、北纬39°15′,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榆木山,地处祁连山北坡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主要有碴子河、摆浪河、白水河等支流,各支流经骆驼城古遗址北端处汇合于山水河,向北流经骆驼城、许三湾,最终于黑泉镇新开村汇入黑河,骆驼城遗址汇合处以上流域面积844 km2,河长55.5 km,平均坡降54‰。2012年高台县实施了山水河河道治理工程,对山水河骆驼城古城至黑泉镇新开村段(山水河汇入黑河口处)进行了治理,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相应的洪峰流量为121 m3/s,综合治理河长11.87 km。同时,对黑泉渠跨河渡槽至新开村(山水河汇入黑河口处)段淤积严重的1.02 km河道进行清淤疏通,将河道扩宽至40 m,提高了该段河道安全过洪能力。

1.2.2 碴子河治理情况 碴子河发源于祁连山北坡低山丘陵区,源地海拔高程3044 m,地势南高北低,碴子河出山后向北下行1.0 km,穿过G30连霍高速后逐渐发散,洪水再下行4.0 km经过兰新高铁线后进入项目区,洪水穿过骆明公路桥后2.5 km,经骆驼城古遗址北端汇入山水河,属山水河一级支流,最终汇入黑河。碴子河坡降大,有少量植被覆盖,河床质以砾卵石为主。碴子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无正常径流,汛期洪水流量大。碴子河出山口以上流域面积322 km2,河道长度32 km,平均坡降33.7‰。2017年高台县实施了碴子河河道治理工程,加强了河道东西两岸村庄、农田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防洪,共治理河长5.532 km,新建防洪堤2.5 km,护砌及加固原防洪堤5.532 km。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76.2 m3/s。

1.2.3 石炭沟治理情况 石炭沟位于高台县南部,东经99°46′、北纬39°16′,发源于祁连北麓的榆木山,流域地势南高北低,高程1416~2365 m,流域面积18.1 km2,河道长度14.5 km,河道坡降87.8‰。2017年高台县实施了黑河水系石炭沟综合治理工程,共治理沟道34.374 km,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相应的洪峰流量为47.9 m3/s。同时,对东一支沟、西一支沟和石炭沟改建成梯形土渠,三岔口段后采用砼浇筑,保证洪水集中汇入黑河。

除上述已治理河道外,南部片区仍有多条沟道现状为自然沟道,如白庄路排洪沟(由碱泉河和南岔六社排洪沟汇流组成)、小海子排洪沟(由东一支沟、明永沟、明水沟汇流组成)等,沟道两侧多为村庄和耕地,现有防洪设施多为20世纪末临时加固的砂石坝,未进行任何碾压和基础处理,填筑质量差,现状损坏严重,防洪能力弱,一旦发生洪水会严重危及区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农田的安全。

1.3 北片防洪治理现状

北片防洪区主要防护范围为合黎镇10个行政村的3227户8329人及0.18万hm2耕地,该区域内主要有榆树河、车轱辘河、沙山沟河、达板山河、邱家河、夏家河、包家河、孙家河、马鬃山河、土山子河、梧桐河、芨芨口河等12条山洪沟道,这些沟道大多支流分散,河道浅宽,洪水流向不定,仅有群众自建的砂土堤防,未进行任何碾压和基础处理,填筑质量差,损坏严重,防洪能力弱。近年来,暴雨山洪频发,合黎镇境内屡遭洪灾,尤其2018年“8·31”洪灾最为严重,当日18时至9月1日5时,高台县境内出现连续强降雨,降雨量达到43.6 mm,连续强降雨导致合黎镇六二村、六三村和八坝村3个村14户49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25 hm2,冲毁干渠20 m、斗渠60 m、道路20 m。冲毁防洪坝100 m、冲坏2 k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7.4万元。由此可见,由于高台县北片防洪区防洪设施落后,沟道行洪能力差,境内一旦发生特大洪水,将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农田的安全。

1.4 罗城镇防洪治理现状

罗城镇防洪区主要防护范围为罗城镇红山村、万丰村、侯庄村、肖家庄、天城村及耕地。该区域内河道支流分散,河道浅宽,洪水流向不定,目前仅有当地群众于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砂土堤防和简易排洪沟,且损坏严重、质量差,已基本失去了防(排)洪功能,严重危及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存在的问题

高台县防洪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全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不统一,没有形成系统的防洪工程体系,治理目标和任务不够明确,难以有效指导河流的治理与保护,已有防洪工程之间缺乏联系,不能发挥整体防护功能。二是全县中小河流沿岸防洪设施少,防洪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低,防洪能力差,达不到预期的防洪目标,大部分山洪灾害危险区的防御主要还是依靠非工程措施和群防体系,防御难度大,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河道行洪不畅,洪道淤积严重,易就地行洪,大部分已建防洪工程已老化失修,基本失去防洪功能,急需恢复和维修加固。四是预案体系不够完善。当前全县各级各部门均按要求制定了相应的防汛应急预案,但“照搬照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预案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可操作性不强,没有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订预案,缺乏实效性和指导性。五是群众防洪避灾意识淡漠,缺乏地质灾害防御常识,应对灾害时往往没有自救能力,一旦发生洪水往往产生重大灾害损失。

3 加强防洪治理的建议

3.1 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

3.1.1 做好防洪治理规划 规划工作是防洪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完善科学的防洪治理规划能够保障区域防洪目标的顺利实现。具体来说,防洪治理规划应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综合考虑洪水防御、城市排涝、市政建设、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水文化等需要,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科学安排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全面评价规划区防洪排涝能力,科学合理的规划防洪工程建设等,建设高标准的防洪体系,以适应高台县开发建设和保障社会经济安全的要求,提高全县防洪水平。

3.1.2 完善防御预警体系 以危险区动态和分级管理、全域群测群防、短历时风险预警、监测站点标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在时间和地域上提高预警预报的精准度,着力打造山洪灾害防御体系。

3.2 完善防洪治理方案

高台县城市防洪规划主要任务是规划完善高台县总体规划区范围内河流防洪体系,通过新建堤防、维修已建堤防和疏通防洪通道,确保城乡统筹规划区生命财产在设计洪水标准下免受侵害,为规划区工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为实现以上目标,要做好防洪治理方案设计。

3.2.1 南片防洪治理方案 目前南部片区仅有石炭沟1条沟道作为排洪通道,且断面小,淤积严重。为减轻县城防洪压力以及南华工业园防洪问题,建议疏通白庄路排洪沟和小海子排洪沟2条新通道。疏导方案以碴子河右岸堤防兰新铁路线涵洞为起点,末端为山水河出口,疏通白庄路排洪沟和小海子排洪沟2条通道,新建堤防188.64 km。根据现行水文资料分析,该段防洪标准可设计为10年一遇。

3.2.2 北片防洪区排洪沟治理方案 高台县北片防洪治理工程保护对象以村社耕地为主,结合相关规范和该区水文资料,北片防洪工程设计防洪标准可设计为10年一遇洪水。

3.2.2.1 五坝村工程布置。五坝村设1号、2号、3号防洪堤。其中,1号防洪堤以五一村北面东山体为起点,至五二村张伟明养殖小区北山体为终点,全长0.53 km,新建1.5万m3滞洪池1座;2号防洪堤以五坝渠农场东北山体为起点,末端与包家河左岸堤防起点顺接,全长2.55 km;3号防洪堤以县废品收购站东山体为起点,末端与包家河右岸堤防起点顺接,全长2.22 km;五坝村包家河堤防分别以2号、3号防洪堤末端为起点,末端汇入黑河,共新建堤防6.66 km。

3.2.2.2 六坝村工程布置。六坝村设1号、2号、3号防洪堤。其中,1号防洪堤以县选矿厂以东山体为起点,末端与榆树河左岸堤防起点顺接,全长5.13 km;2号防洪堤起点为榆树河右岸堤防起点,末端与六坝村无名沟左岸堤防起点顺接,全长0.96 km;3号防洪堤起点为六坝村无名沟右岸堤防起点,末端与七坝村无名沟左岸堤防起点顺接,全长1.86 km;六坝村榆树河堤防分别以1号防洪堤末端、2号防洪堤起端为起点,末端汇入黑河,共新建堤防2.51 km;六坝村无名沟堤防分别以2号防洪堤末端、3号防洪堤起端为起点,末端汇入黑河,共新建堤防2.46 km。

3.2.2.3 七坝村工程布置。七坝村设1号、2号、3号、4号、5号防洪堤。其中,1号防洪堤以西面山体为起点,末端与七坝村无名沟右岸堤防起点顺接,全长1.06 km;2号防洪堤以东面山体为起点,末端与县道214已建涵洞顺接,全长1.03 km;3号防洪堤以西面山体为起点,末端与县道214已建涵洞顺接,全长0.65 km;4号防洪堤以东面山体为起点,末端与县道214宋家河已建涵洞顺接,全长2.12 km;5号防洪堤以西面山体为起点,末端与县道214宋家河已建涵洞顺接,全长2.39 km;七坝村无名沟堤防分别以六坝村3号、七坝村1号防洪堤末端为起点,末端汇入黑河,共新建堤防1.88 km。

3.2.2.4 八坝村工程布置。八坝村设1号、2号防洪堤。其中,1号防洪堤以县道214芨芨河已建涵洞为起点,末端与县道214已建涵洞车轱辘河顺接,全长3.46 km;2号防洪堤以西面山体为起点,末端与县道214芨芨河已建涵洞顺接,全长3.28 km;八坝村车轱辘河堤防分别以七坝村5号防洪堤起端、八坝村1号防洪堤末端为起点,末端汇入黑河,共新建堤防2.33 km。

3.2.2.5 九坝、十坝村工程布置。防洪堤以西面山体为起点,末端汇入黑河,共新建堤防15.38 km。

3.2.3 罗城镇排洪沟治理方案 罗城镇排洪沟治理工程保护对象以护村护地为主,根据《防洪标准》(GB 50286-201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结合该区水文资料,除盐池工业园区防洪堤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其余沟道防洪工程设计防洪标准均可确定为10年一遇洪水。

3.2.3.1 罗城镇红山村排洪沟以分水岭谢家山梁为起点,末端汇入下游胡杨林带。左岸新建防洪堤2.19 km。

3.2.3.2 罗城镇万丰村排洪沟以分水岭为起点,在桩号2+822处利用罗城—天城公路涵洞,末端汇入天城湖水库下游湿地。左岸新建防洪堤5.85 km,布设过水路面1座,跨罗城北干渠建筑物1座。

3.2.3.3 罗城镇侯家庄设1号、2号、3号排洪沟,左右岸均以分水岭为起点,通过过水路面,洪水排泄至黑河,共新建防洪堤2.19 km。其中,1号排洪沟左岸新建防洪堤0.29 km,右岸新建防洪堤0.34 km;2号排洪沟左岸新建防洪堤0.48 km,右岸新建防洪堤0.19 km;3号排洪沟左岸新建防洪堤0.24 km,右岸新建防洪堤0.73 km。

3.2.3.4 罗城镇肖家庄设1条排洪沟,左岸以上游沟道出口为起点,新建堤防2.77 km。其中,排洪沟左岸1.33 km,右岸1.44 km,布设过水路面1座,跨罗城北干渠建筑物1座。

3.2.3.5 罗城镇红庙梁设1条排洪沟,左岸以分水岭为起点,新建堤防4.99 km。其中,排洪沟左岸1.22 km,右岸3.77 km,布设过水路面1座,跨罗城北干渠建筑物1座。

3.2.3.6 罗城镇侯家庄金沙沟左右岸均以分水岭为起点,右岸起点接龙王庙处山体,疏通罗城—天城公路下游段排洪通道,新建堤防7.88 km。其中,排洪沟左岸4.91 km,右岸2.97 km,布设过水路面3座、跨罗城北干渠建筑物1座。

3.2.3.7 罗城镇天城村三社设1条排洪沟,左以分水岭为起点,右岸起点接山体,新建堤防2.95 km。其中,排洪沟左岸2.47 km,右岸0.48 km。

3.2.3.8 盐池工业园区新建堤防8.63 km。以分水岭为起点,末端为下游低洼戈壁滩。

3.3 加大投入,补齐工程短板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县域内主要防洪区的山洪沟道以及中小河流防洪治理;以水利“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目标,紧盯国家政策,抓住有利契机,加快储备榆树河、明水河、石炭沟、木头沟等山洪沟道治理项目,积极建设一批高标准防洪减灾工程,增强区域洪水调配和应对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

3.4 强化防汛宣传,筑牢意识防线

充分利用好各类媒体介质,多途径、多形式深入全社会广大群体进行防汛宣传,全面宣传防汛和地质灾害科普知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防洪抗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洪涝灾害造成损失。

4 结语

防洪工作与群众生命安全相关,与县域经济发展相连。为此,在当前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对防洪工作的重视度,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科学安排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切实提高防洪能力。

猜你喜欢
高台县防洪堤黑河
“追雨”又“守雨” 他们筑牢铁路“防洪堤”
快乐教育 寓教于乐 健康成长——高台县第一幼儿园幼儿快乐活动侧记
立足底线求突破 交人民满意的答卷——高台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让童年在游戏中精彩绽放——高台县南苑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侧记
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成就乡村少年梦想——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
到张掖看黑河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雅安市严桥河生态防洪堤设计
黑河的孩子(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