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监测防控措施初探

2022-11-22 16:09殷爱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台县瓜类花叶病毒

殷爱玲

(甘肃省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高台 734300)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主要侵染西瓜、甜瓜、黄瓜、南瓜、瓠瓜等作物,传播途径主要为种子带毒和接触性传染等。葫芦科作物一旦感染此病,难以根除,一般减产30%以上,严重时会造成绝收。

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和新欧亚大陆桥的咽喉要道,也是西进新疆、北入蒙古的战略要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自古就有“河西锁钥、五郡咽喉”之说。高台县土壤肥沃、光照丰富、灌溉方便、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病虫害发病率低,具有良好的天然隔离条件,是瓜类作物制种的理想场所。近年来高台县瓜类作物制种面积稳步增长,瓜类制种面积最高时达到906 hm2,从事瓜类种子生产的备案企业20家(对外制种6家、国内制种14家),生产瓜类种子的作物种类7种,品种(组合)194个。瓜类作物制种增收效益明显,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在2019年,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全县瓜类制种产业遭到了严重威胁。为了切实做好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监测与防控,全县严格工作程序,狠抓措施落实,有力保障了高台县瓜类制种基地的健康发展。

1 危害症状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在不同瓜类作物上表现出的症状各有不同。

1.1 西瓜

西瓜一旦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在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病。早期受侵染后,幼苗生长会变得缓慢,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黄色或者淡绿色的褪色斑点,绿色部位突出表面,叶面凹凸不平,叶缘上卷呈鸡爪状,随后凹凸斑变浓绿,随着叶片老化症状会减轻;染病蔓会出现生长停滞并且萎蔫,严重时整个植株变黄。染病植株生长不茂盛且叶片上出现褪绿斑驳,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区别于其他常见瓜类病毒病的显著特征。在西瓜膨大期,果梗部位常出现条纹状褐色坏死,果实表面出现浓绿水渍状圆斑。切开西瓜会清楚看到接近果皮部位的果肉呈黄色水渍状,并伴有块状黄色纤维,果肉纤维化,拍打病果有弹性、拍击时声音发钝不清脆,果肉逐渐变紫红色至暗红色水渍状,等成熟时果肉已变为暗褐色,瓜瓤呈丝状,味苦不能食用,丧失商品性。

1.2 黄瓜

黄瓜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初期在新叶上会出现黄色小斑点,随后黄色斑点逐步扩散成花叶状,绿色部位突起并逐步变浓绿色,叶片上卷或变形,叶脉间呈绿带状褪色,染病植株会出现矮化且结果时间延后,黄瓜果实表面出现水渍状斑点,后呈墨绿色水疱状坏死斑,果实大部分黄化或变白,失去商品性。黄瓜一旦感染此病毒,产量普遍降低20%~40%,严重时可能绝收。

1.3 甜瓜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在甜瓜上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如果生长初期侵染,从顶部第3~4片幼叶出现黄色褪绿斑或者花叶,随后展开的3~4片叶上褪绿症状会减轻,再后展开的3~4叶片又出现黄花叶,依次变化;到甜瓜生育后期,顶部叶片出现大型黄色轮斑。如果果实在幼果时出现绿色斑驳病斑,果实膨大后期呈深绿色水渍状,切开果实会看到在果皮绿色斑的中心出现灰白色果肉。

1.4 其他作物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还可危害丝瓜、瓠瓜、苦瓜、南瓜等作物,对这些作物的主要危害症状为花叶皱缩、畸形果、局部坏死等症状。

2 疫情调查监测

2.1 发生规律

从发病时间来看,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在作物生育后期发病重于前期。高台气候干燥,大多数发病田块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在后期若遇到连续高温高湿天气,病症开始显现并加重。除气候适宜因素外,田间管理弱化也是造成生育后期发病重的主要原因。

从寄主作物来看,西瓜上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危害重于其他寄主作物。近两年染病寄主90%以上都是西瓜,且危害程度相对较重,在甜瓜、南瓜等作物上也有零星查见,但危害较轻。

2.2 调查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严格按照《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监测技术规程》(DB21/T 1749.1-2009),根据高台县瓜类种植情况,制定了简便易行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监测计划。通过走访调查瓜农、制种公司、专业合作社,初步掌握了疫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危害程度,对调查访问过程中发现的可疑区进行重点踏查;对已经发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地块和连续多年种植葫芦科作物的地块,进行深入重点调查;结合产地检疫,在瓜类作物苗期、伸蔓期、坐果期、果实成熟期等关键生育期进行不少于3次的田间踏查。在访问调查、重点调查和田间踏查的基础上,对发现疑似疫情的地方进行定人定点监测,每7 d调查1次,采取5点取样法,每个点随机抽样10株,统计发病株率。对疑似病株应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进行田间快速检测,不能确诊的植株样本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室内检测。

3 防控策略与技术措施

3.1 开展制种调查

每年结合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对全县所有的瓜类制种企业和种苗繁育基地、种子经销门店进行全覆盖的检疫检查,重点检查瓜类种子亲本来源、销售的种子是否经过检疫、种子包装物检疫编号是否规范、是否过期,严查种苗繁育数量和种子种苗销售流向。严格按照种子检疫管理规程,督促制种企业申报产地检疫。联合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对不申报产地检疫、私自制种的企业进行严肃查处。对来自疫情发生区的种子进行抽检,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种植。

3.2 强化监测筛查

在产地检疫过程中,结合访问调查、重点调查和田间踏查,详细掌握作物相关病虫害发生情况,田间拍照记录,并使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对所有的品种在田间进行快速检测筛查。对试纸条检测出疫情的植株和果实,以及有疑似症状的植株和果实全部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室内鉴定。近两年来全县所有的瓜类种子全部抽样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室内鉴定。

3.3 加强种子处理

由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种子带毒,且常规药物处理方法不能彻底灭杀或者钝化,因此,高台县制定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种子处理规程,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对植物检疫人员、瓜类制种企业、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种子处理技术指导,减少疫情传播环节。

3.3.1 播种前消毒 种子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浸种。先用清水浸泡种子4 h,然后放到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 min,捞出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洗去种子表面的药液和粘质物,再催芽播种,可有效防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药液和种子的比例为2∶1,药液不可重复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3.3.2 收获后消毒 种子收获后用干热设备进行处理。但干热处理只对新鲜的种子有效,对两年以上的陈种子无效。

3.3.2.1 干热处理。水分控制:将种子放入恒温箱内,设定恒温箱温度为35℃,箱内温度达到35℃时开始计时,对种子进行24 h预热处理,然后将恒温箱温度设定为55℃,在55℃状态下处理24 h后种子含水量≤4%,如果处理大粒种子,则需要适当延长55℃处理时间,确保种子含水量≤4%后再进行高温处理。热处理参数:种子高温干热灭菌处理按照阶梯式温度处理的方法进行,即35℃(24 h)→55℃(24 h)→72℃(24 h)→55℃(24 h)→35℃(24 h)。种子水分恢复参数:当种子处理温度72℃运行72 h结束后,温度降至55℃时,开启水分加入程序,给种子恢复水分,温度降至35℃时,运行24 h后,水分恢复应当恢复到标准水分7%。取出种子冷却后称量,计算含水量并进行发芽测定。

3.3.2.2 种子出箱。出箱前工作人员穿戴无菌隔离服,所使用的工具提前消毒,在地上铺置不小于4 m×6 m的无菌棚膜。开箱将种子取出,倒置于棚膜上,全部取出后,混合装入无菌袋子,定为标袋入库置于无菌台上。每个标准袋上标明种子品种名称、种子批号。

3.3.2.3 检验样品抽取。种子出箱时每层、每片筛子上的种子全部抽取适量样品,置于无菌盘内,充分混合,抽取400 g左右种子,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黄瓜绿班驳花叶病毒病检测。

3.3.2.4 检验结果保存。每个检验样品的编号要和该批次种子批号保持一致,每批次种子检验单都要整理存档。依据检验结果,进行种子再次加工包装。

3.4 严格调运检疫

依法依规办理瓜类种子调运检疫证书,严防瓜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传出,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对当地繁育的瓜类种子和南瓜砧木种子等,申请办理调运检疫证书时,全部抽样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室内鉴定,对检测阳性的立即追根溯源,对种植地块进行消毒,并对抽样检测出疫情的种子依法进行封存,消毒处理后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允许调运,未经消毒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不准调运。

3.5 加强田间管理

3.5.1 选用抗病品种 加大市场检疫,不从疫区引种,不用病区种子。筛选易感病品种,改种抗病品种。选择经过消毒处理的种子和砧木。用无病土育苗,在远离瓜类作物种植区、土壤肥沃的地方取土用于育苗,或者选用瓜类专用育苗基质。育苗土和粪肥要进行消毒处理。

3.5.2 规范农事操作 在进行瓜苗嫁接操作时,要做好工具的消毒,切割工具每嫁接一次或切割一株后都要进行消毒。嫁接、移栽、绑蔓、整枝、打杈时,避免踫伤作物植株,防止人为交叉感染和传播,植株受伤的部位喷洒2%~5%的脱脂奶粉,可有效防止感染。

3.5.3 地块管理 在秋季作物收获后做好深翻,将病残体、寄主及病菌等深埋入土壤,破坏病源菌的生存环境,降低菌源数量,减少侵染来源。

3.5.4 合理灌溉施肥 田间灌溉应尽量采用滴灌技术,避免大水漫灌,这样可减少田间病毒传播。

3.5.5 清除病株并消毒 对已经发生疫情的地块,要采取严格的根除措施,彻底清除前茬残留的病株、病果和杂草,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对被污染的土壤、农事用具、废旧薄膜、运输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3.5.6 实施轮作倒茬 发生疫情的田块,要立即选用熟石灰、硝石灰、溴甲烷等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与非葫芦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后方可再种植葫芦科作物,可与花生、甜叶菊轮作种植。轮作倒茬可有效防止病害随病残体和土壤传播。

3.6 适时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并不是理想的方法,只能作为辅助。一般选用2%的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40%病毒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菌毒速克稀释16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根据发病情况每隔5~7天喷1次药,连喷2~3次。

猜你喜欢
高台县瓜类花叶病毒
快乐教育 寓教于乐 健康成长——高台县第一幼儿园幼儿快乐活动侧记
立足底线求突破 交人民满意的答卷——高台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让童年在游戏中精彩绽放——高台县南苑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侧记
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成就乡村少年梦想——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蔓枯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白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藜草花叶病毒的研究概述
我国甜菜花叶病毒基因与马铃薯Y病毒属其它家族序列的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