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与无公害防控技术

2022-11-22 16:09王岩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害虫树木

王岩峰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0)

林业是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但林业生产每年都会发生病虫害,这对林业发展十分不利。随着国家近年来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出台了许多有关资源保护、林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科技手段对病虫害加以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滥用农药

林业生产中发现树木遭受病虫害时,群众经常使用直接喷洒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但由于群众专业能力相对薄弱,部分群众认为要想控制病虫害就要加大杀虫剂使用量,喷洒农药时盲目增加用量,结果适得其反。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的过量使用会使很多益虫也被消灭,不仅是昆虫,小型动物或鸟类吃了被农药毒死的害虫也会被毒害,很容易破坏原本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农药的连续使用会让害虫产生抗体,使病虫害加剧扩散、蔓延,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缓解和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1]。

1.2 自然林木过度开发

20世纪80年代,许多生产工程都需要木材作为原材料,大量林木被砍伐,同时,耕地以及建筑用地也是通过和森林进行“土地争夺”来实现。因为人为活动的影响,森林资源被大量掠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以牺牲森林为代价的,虽然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森林资源的恢复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少则几十年,多则几个世纪[2]。气温的变化也使得林业病虫害加剧,病虫害也被称为“无烟的火灾”,高温会使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加快。为了防止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近年来大力开展人工造林,但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和人工培育的植物有很大的差异。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生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失调,随之而来的就是有害生物失去天敌,过度繁殖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也导致病虫害加重。

1.3 缺乏管理,防治技术落后

林业发展离不开护林员的管理,林业管理所需资金缺口大。近年来群众慢慢意识到森林生态系统需要保护,从而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工林种植,但是人工林只复制了森林的树木资源,并不是完整的生态系统[3]。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简单,并不能满足整个森林植被的系统循环,非常容易引发单一的病虫害,而且人工林没有害虫的天敌,会加剧病虫害的传播。由于护林员专业水平不高,加之林地面积大,监测不够及时,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时不能及时发现,耽误防治时机;同时,护林员缺少专业人员的技术辅导,护林员在树木发生病虫害时只是利用喷药进行防治,治标不治本,导致病虫害扩散和蔓延。

2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环保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遵循环保理念,在进行林业病虫害查杀时,首先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考虑经济效益,同时还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利用生物技术、物理措施等防治病虫害,摒弃盲目喷洒农药的传统方式。注重统筹发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健康、环保、绿色的防治理念充分融合,使用生物措施或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从根本上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4]。

2.2 有利于科学治林

通过宣传和学习,让林区群众对护林有新的认识,转变林业病虫害防治思维,从农药杀虫剂的喷洒转变为利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防治。随着科技的进步,林业病虫害的治理也需要利用相关科技成果,利用遥感监控对森林资源进行数据监测,将森林资源以及病虫害侵蚀数据收集并在终端显示,经过综合评估分析后精确掌握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和动向,将监测数据传输至决策部门[5]。同时,对群众进行适当的规范化、专业化的培训,使其在发现病虫害侵蚀的树木时能利用科学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

2.3 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就是从环保角度出发,在最小程度破坏甚至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对林业出现的病虫害通过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手段进行防治。要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病虫害就必须提升森林自身的病虫害防御力。一些病虫害是通过退耕还林的树木种植开始扩散的,因此要从树木种植的植株质量开始监测,将病株、弱株等销毁[6]。生物防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自然界的生物平衡,物种的多样性能使森林重新恢复自我调节能力。

3 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

3.1 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

坚持以预防为主,设立一定监测标准,建立有效的林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完备的病虫害监测系统,将采集的信息入库保存,信息库的建立有助于林业资源信息的统一化处理。工作人员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对有疑问或在正常值范围外的数据进行研判,保证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要实施病虫害发生周期、气候条件的全面监控,抓好林木检疫环节,从源头上避免林木病虫害的扩散。

3.2 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监测林业病虫害

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与移动设备(也称PDA设备)融合,在野外调查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图像地图进行监测,并连接台式机,将野外的调查记录直接存入电脑中[7],为林业虫害的调查与监控提供更可靠有效的监测记录。

全球定位系统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充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与数字地图可以精准掌握病虫害发生地段和发展程度。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分为内业和外业两部分,外业部分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嵌入式的GIS技术相结合,精准获取林业病虫害的相关信息,从病虫害的发生位置、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进行全方位信息监测。内业与外业互为支撑,内业以电脑端数据为基础,为外业系统准备相关的调查数据与表格,并进行辅助性的数据采集。全球定位系统的移动终端对数据进行采集,与外业的数据进行对比监测和督查,确保数据的精准,最终形成表格数据,制成报表。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林业检查时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开高压电线以及变压器等,确保卫星定位信号的稳定接收,避免因信号干扰而使数据出现误差,通过编辑航点对数据进行整理,在使用仪器时避免损坏仪器导致信息数据的丢失与损坏。当监测数据受其他因素干扰时,需重新定位,再次检测获取数据[8]。在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控制喷洒药物时,要确定合理的路线,不能遗漏或重复。高科技的应用能有效改善病虫害防治现状,应用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引进相应的人才。

3.3 遥感技术在林业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在林地资源中建设多个监测点,利用遥感技术对每个监测点的图片进行分辨,采集林区数据,形成监控网。通过获取生物数据,确定生物结构,获取POS数据原始坐标,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再编辑地图拓扑查错功能,对采集到的数据中的不同颜色、纹理等传感图进行分层处理,结合实际数据显示病虫害的等级。

4 林业无公害防控措施

4.1 加强检疫

森林植物检疫是防治病虫害的基本措施,近年来大量发展人工林,新引进的树苗可能存在病虫害或其他传染疾病。在新树苗引进时应当进行严格管控和检疫,重点监测与当地相关的主要虫害和次要虫害。针对不同的林种和不同林分结构,设立固定的检疫点,严格控制带病苗木进入林区。

4.2 生物防治措施

4.2.1 鸟类防治法 鸟类是林业害虫的天敌,啄木鸟、雀类等不仅可以捕捉害虫,还可以促进林区间物种的多样性。引进相关鸟类,建立保护措施,使鸟类在林区快速繁衍,从而形成稳定的生物链。

4.2.2 微生物防治方法 微生物与森林中的树木生长相辅相成,很多微生物会寄宿在虫子体内吸收养分,因此利用相关细菌、真菌也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途径之一,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都对林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

4.2.3 天敌以及昆虫防治 除鸟类外,青蛙、小型啮齿类、蛇甚至某些昆虫都以害虫为食。小型动物群体基数大,繁殖能力强大,随着物种多样性的提升,物种之间将产生一定平衡,不至于某种生物过量繁殖导致生物系统破坏,影响林业资源安全[9]。

4.2.4 应用生物农药 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同时研制出生物农药,挥发效果快,基本不残留在土壤中,如苦烟乳油、苦参碱等生物农药。

4.3 物理防治措施

4.3.1 机械捕杀害虫 大部分害虫有喜光习性,使用机械扑杀法会降低害虫活跃度。每间隔一段路段摆放一盏黑光灯,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下能有效捕杀害虫。

4.3.2 物理阻隔 利用塑料布或其他可用植物纤维捆绑于树木外侧,隔绝害虫爬行,是易被虫蛀树木的“防护服”,可将害虫困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灭杀[10]。对于喜好在树木上繁衍的害虫,可在树干上涂抹菊酯类药物,彻底阻断害虫的攀爬。

4.3.3 高温处理和诱杀 很多害虫喜欢潮湿阴冷的环境,在新树种植前,利用高温对树木进行消杀,可以有效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另外,利用物理方法诱杀昆虫也是防治虫害的办法之一,在有害昆虫繁衍季节,人工释放信息素,扰乱害虫的视线和味觉,破坏害虫的繁殖机会。

猜你喜欢
全球定位系统害虫树木
格拉迪丝·韦斯特:协助开发全球定位系统的隐藏人物
树木之最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全球定位系统
蘑菇点点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