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对于防汛抗旱的意义及对策

2022-11-22 16:09程艳玲徐德亮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抗旱农田水利防汛

程艳玲,徐德亮

(甘肃省临泽县水务局,甘肃 临泽 734200)

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在我国农业结构中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对其集中灌溉、排涝和存储水源,可见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前提,在种植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1]。

1 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对防洪抗旱的意义

农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农田水利管理工作,这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更是农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手段,对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农业发展总目标的重要推手。洪涝、干旱灾害会给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而且洪涝灾害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受灾范围,削弱洪涝干旱灾害的破坏性,降低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气候类型多样、水资源分布不均是导致我国频繁发生洪涝、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同时受气候的影响,其他自然灾害也会频发,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为了有效防止洪涝、干旱灾害,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水平。

2 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设施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目的是防洪、抗旱、排涝,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非常重要。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以来,国家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及人力,现阶段多数水利设施使用时间较长,多用于农田灌溉、蓄水及排涝,但在使用中由于缺乏严谨的维修和管理工作,很多设施老化程度严重,不能满足耕地的灌溉需求,进而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加大了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排涝、存储能力;但是我国国土面积大,农业种植面积广,大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基础设施还是沿用20世纪所留,老化问题严重,运行效率较低,甚至部分已损坏无法使用,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进一步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提升农田水利管理对农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农业经济收入,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增长,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2.2 无法有效开展农田水利管理工作

农田管理水平较低是现有农田水利设施无法发挥最大作用的主要原因。首先,水利工作参管单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出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对农田水利管理工作重视不足,认为没有自己的责任便不需要对其认真执行。其次,农田水利工作面对人群复杂多变,调水、用水工作环节繁多,随之出现的矛盾也成比例上升,没有完善的矛盾、纠纷管理办法,这也是制约农田管理工作有序推进的原因之一[2]。

3 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

3.1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为了有效实现防汛抗旱,必须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推动农田水利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依靠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才能更好地开展农田水利工作。要确保农田的旱涝情况得到控制,水利设施是实现控制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强对水利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水利设施运行效率,不断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现代农业生产需求。要利用混凝土替代传统的沟渠,加强水库到农田的水源引导,规范农业用水,避免农业生产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加强对水资源污染的控制,促进我国农业发展[3]。

3.2 完善农田水利管理体制

我国现阶段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各个管理环节比较松懈,基层水利体制大多都是依靠政府,缺乏明确的划分,水利建设项目缺乏决策依据,无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田水利管理体制,促进农田水利管理的发展。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责任的职责划分,落实个人的管理责任,保障农田水利管理的经费,加强对农田水利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增强水利管理力量,提高水利管理的服务水平,健全水利管理的服务体系,安排合理的人员编制,保证农田水利管理经费来源,制定相关的农田水利管理法律法规。

3.3 制定相关的防汛抗旱农田水利管理标准

制定农田水利管理标准可以有效地将防汛抗旱管理工作落实,保证防汛抗旱建设工作的发展。制定的农田水利管理标准要保证水利设施的建设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最大限度保证不破坏环境,促进水利工程和环境共同协调发展,加大对水利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开展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尽最大可能将洪涝干旱的损失降到最低[4]。

3.4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强化水资源需求管理,严格取水申请审批,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按照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核定取水量。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抓手,通过控采限量、节水增效、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加快完善水权产权体系,细化明晰水权,严格用水上限,合理分配用水总量指标。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建立完善水权转换制度,鼓励水权流转,探索实行水资源有偿转让。培育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在水量交易活跃、协会组织完善、交易规则健全的地区设立水权交易中心,推进水权交易,用水权流转促进用水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3.5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目前在农田灌溉方面节水措施很多,比如采用渠道防渗、低压灌溉、喷灌、微灌等等,这些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满足了农业生产所需,还起到了节水节能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用水的发展方向主要是节水节能、优化调度以及监测预报等,管理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节水灌溉技术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围绕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行动、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等六个方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节水管理体系,提高节水管理水平,巩固节水型社会基础,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增强节水载体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节水监管,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和工业节水减排,加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计量管理,加快技术推广,强化政策推进,不断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使水资源的利用向高效率、高效益、低排放、低污染方向发展。加强重点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严格按照下达的用水计划取水,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和清洁生产,鼓励工业企业和园区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减少污水排放,实现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完善社会经济用水监管体系,持续推动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学校等载体,加强跟踪管理,确保取得节水实效。

3.6 健全防洪工程管理机制

全面加强水工程运行管理,严格落实水工程承包管理责任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划段承包”的原则,开展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对管控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保证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提高整个农业领域的管理效果。对各种自然灾害进行有效地把控,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作的监督,提升农田水利的利用效率,建立有效的泄洪管控机制,充分发挥水库调蓄和水利工程引提作用,河、湖、库、塘、水系连通工程联合调度,科学合理调配下泄水量,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为防洪任务提供保障。切实掌握沟道运行现状、洪水走向、行洪能力、威胁区域等基本情况,加大河道执法清障整治工作力度,清除河道行洪障碍,确保河道行洪通畅。落实山洪监测、预警、抢险、群测、群防等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3.7 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水利行业监管,强化行业内部管理,全力推进防洪抗旱调度现代化。加快完善灌溉水源工程、渠系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用水格局,推动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落实管护主体、经费、人员和措施,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相互制衡、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简便高效、监督高效、监督有力的“小微权力”运行体制机制。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强实施雨水情信息的监测分析研判,及时与水文、气象、应急等部门识辨对接协调,依靠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雨水情发展趋势,提高预报精度。加强河湖来水、水库蓄水、旱情动态等信息实时报送和整理分析,开展旱情监测分析和预警,加强水工程防汛、抗旱和应急水量调度作用,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3.8 精准实施水工程调度

防汛抗旱工程属于公益性水利工程,也是构成农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较之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更为显著,与农业生产及发展、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密切的关联。因此,要加强对防汛抗旱工程管理的重视,实现其社会效益的扩大化。统筹运用河道、堤防、水库、水系等各类水工程,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科学进行水工程运行调度。完善水库、水闸调度运用计划的修订,强化水利工程调度的刚性约束,严禁擅自违规调度,重要的调度指令实行会商、签批制度,不折不扣执行调度指令,严禁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渠道超标准引水,保证水利工程防汛和运行安全。深入开展汛前安全大检查和汛期风险隐患排查,重点对“三个责任人”落实情况,河道、山洪沟道重点防汛地段及关键部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强化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监管措施,督促在建工程项目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力争在主汛期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对跨汛期施工的项目,督促项目法人编制施工安全度汛方案,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安全度汛。强化相关水库联合调度,利用水库调蓄洪水,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河道防洪压力,充分发挥水工程体系防洪减灾效益。

3.9 提升防汛抢险应急保障能力

开展防汛物资设备更新补充工作,健全完善物资台账,加强物资管理。充实抢险人员,完善抢险装备,落实防汛抢险队伍,提高实战能力。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水情会商、信息共享、应急值守、协调调度等制度,做到协同作战、整体推进,形成上下一致、左右联动、顺畅高效的水旱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立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为防汛调度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加强对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人、水库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履职培训和山洪灾害威胁区群众防御常识培训,全面提高防御责任人履职能力和公众防灾避灾意识,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在相关抗旱工作中,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符合标准的应急水源工程,进而提升农田水利防汛抗旱能力。

4 结语

要重视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发挥防汛抗旱的作用,提高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加大对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全面建立高效协作的防汛抗旱机制,利用农田水利工程保证农田的灌溉,最大限度保证农业经济不受洪涝干旱的影响,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抗旱农田水利防汛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