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措施

2022-11-22 16:09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管理效率农田水利水利工程

潘 强

(甘肃省嘉峪关市水务局,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农田灌溉质量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质量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做好农田灌溉工作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可以保证农村人畜用水供应。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进一步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管理问题对管理措施进行优化。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1.1 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周边的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农田灌溉,还具有防洪抗旱的作用,为保护区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重要作用,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1.2 不具有消费排他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公益性,当地农民都可享受该工程建设的益处,不会对其他人的受益产生不利影响,不会减少其他人对水利工程的消费,不会互相干扰,有利于促进整个区域的社会稳定。

1.3 不受价格机制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公共产品,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价格机制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没有调节作用。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所需的资金规模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也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建设和维护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外部投资者极少。

2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建设资金和工程项目的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监督制度,可以保障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国家层面针对农田水利工程颁布了权威的法律规章制度,并针对运行管理提供技术监管和服务。但除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调研论证、资金监管以外,我国大多数小型水利工程的缺乏维护管理。项目完成后,建设工程部直接撤离,后续维护无人负责、无人监管的现象较为常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负责饮水、输水和配水,其中,配水是最常见的功能,输配水过程中管道等的耗损大,但是由于工程缺乏后期维护管理,无法及时更换破损设备,工程运行受到一定影响。

2.2 管理措施单一

为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的高效运行,管理工作要全面,不仅要做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还要做好水利工程设备维护管理,同时也要做好人员管理。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重点主要放在水利工程建设上,而对人员管理与设备维护不够重视,导致多地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时常出现故障,影响水利工程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各地区建立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农民用水户协会、水利工程股份合作以及水利工程出租承包等模式,小型水利农田水利工程关系某一区域所有用水户权益,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机构难以发挥出自身作用。以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为例,虽然已经形成一定的管理模式,但是缺少必要的规章制度,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关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成果不明显,导致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低[1]。

当前很多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仍然过度依赖人力,缺少对现代化管理工具与技术的有效利用,利用先进的管理设备和技术可以实现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的半自动化甚至是全自动化管理,精简庞杂的管理机构,然而由于资金缺乏、管理意识欠缺、相关部门之间协同不足等原因,当前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没有足够的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影响了运行管理效率[2]。

2.3 管理职责模糊

水利工程主要是服务当地农民,其管理职责也多由基层部门负责。因此,当地农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认识以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职责的划分,对于其运行管理非常重要。就农民群体来说,目前还有很多农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不够了解,对水利工程的长远利益认识不够,认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和维护的成本高,没有必要使用水利工程。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农民排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产生消极对抗的心理。当地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后期管理和维护就容易遇到一些阻碍。因此,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要注重技术改进和维护管理,还要注意加大宣传教育,争取农民的支持和理解,使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用行动支持其发展,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

除了农民认知的影响外,在农村地区,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职责不明确,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定责任主体。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技术维修时,由于一些工程的受益方是多个村庄,维护管理资金需要共同分摊,责任划分不明晰,容易发生责任推卸的情况,导致缺乏资金进行维护。另外,由于技术问题,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和保养的成效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农村生活生产。

2.4 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最大困难是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当前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资金来源主要在政府扶持与农民筹集,政府扶持资金有限,随着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数量的不断增多与设备老化情况的不断加重,后期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水利部门在向农民集资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农民收入不高,不愿意出钱,靠农民集资的方式也筹不到多少钱。在资金缺少的情况下,水利工程管理难以正常运行。

3 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措施

3.1 促进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性

当前很多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缺少规范,严重影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效率,为此,必须明确运行管理标准,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性。不同的设施需要不同的运行管理标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主要包括蓄水池、泵站、管道、喷灌机和灌区引渠等。蓄水池的运行管理重点在于保证坝体的完整性,同时要定期检查蓄水池顶部和坡面的平整性,如果出现损坏必须马上展开维修。泵站的运行维护重点在于保证动力设备以及电气设备的灵敏性,当设备运行不稳定时,需要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灌区引渠的运行维护重点在于避免堵塞,需要结合水流状况判断是否出现堵塞,发现堵塞后应尽快疏通。管道的运行管理重点在于避免管道堵塞以及管道漏水,必须定期对管道控制阀门的灵敏度进行检查,保证阀门开启闭合正常,阀门井里边没有积水。明确上述运行管理标准后,严格按照标准展开运行管理工作[3]。

3.2 明确安全操作标准,保证运行管理的安全性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按照一定的安全操作标准开展运行管理工作,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提高工程运行管理质量。首先是泵站的安全操作。启动泵站内设备之前,检查电机的受潮情况与绝缘性,检查无误后开始检查电路,电路无异常的标准为零线连接可靠、自动开关的选择符合标准。机械部分的检查主要是看漏电保护器的性能是否完好。为避免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通电状态下操作必须佩戴绝缘手套。在运行维修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连接电源以后设备无法正常运作,需要立刻切断电源,然后运用电路检测仪器对电路进行检查。为保证电压控制合理,每年对电压表进行更换,如果在一年内电压表的指针已经出现偏差,则需要及时对电压表进行更换。

3.3 优化管理体系,加大管理力度

为优化管理体系,首先要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加强运行管理队伍建设,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能力。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身,执行好自己的管理任务。优化管理体系还需要加强制度制定与实施,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当发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不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操作,不及时展开设备维修工作时,及时对不当行为进行制止并展开通报,对不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惩处,提高管理效率[4]。

3.4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设备维护、技术更新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为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负责人需要想办法拓展资金来源,不能仅依靠政府扶持。除了当地政府的财政补助和相关专项资金,还要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宣传,争取获得农民的理解和支持。相关人员要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让当地农户配合,通过集资众筹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3.5 加大技术投资与技术引进

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人员管理,也可以直接应用于设施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技术投资力度,加强信息管理技术的引进,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4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是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众多,且技术不断更新发展,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作用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措施单一、管理职责模糊、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等。要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完善制度,促进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性,明确安全操作标准,保证运行管理操作的安全性,优化管理体系,加大管理力度,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等。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设备维护、技术更新等工作,为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管理效率农田水利水利工程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基于BIM技术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效率的探讨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