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景电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问题

2022-11-22 16:09金有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节水用水灌溉

金有奎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 白银 730400)

随着景电灌区灌溉面积及生态用水的逐年增加,以及灌区农作物夏秋种植比例的失调,灌区用水供需矛盾不断增大。因此,急需研究景电灌区的节水问题,积极采取节水策略[1]。灌区节水可分步实现,首先要调整农业用水,调整林业和畜牧业结构,其次是改进农业技术,最后积极研究节水灌溉方法,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为保障灌区粮食安全、促进灌区生态保护、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充足的水资源[2]。

1 景电灌区概况及高效节水意义

景电工程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处,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三北防护林的重要区段、河西走廊的东出口,距甘肃省会兰州180 km。景电工程是跨省区、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大Ⅱ型电力提灌工程,建有泵站43座,建成干、支、斗渠1391条2422 km,设计灌溉面积65113.33 hm2,总投资8.56亿元,工程总体规划、分期建设。景电一期工程1969年10月开工建设,1971年10月上水,设计灌溉面积20280 hm2,均在景泰县境内。景电二期工程1984年7月开工建设,1987年11月上水,设计灌溉面积34700 hm2。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1995年11月开工建设,2001年3月开始向民勤调水,设计年调水量6100万m3,折算恢复灌溉面积10133.33 hm2。经过50多年的发展,景电工程已成为灌区近50万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托。如今,景电工程实践中所铸就的“依靠科技,敢为人先,艰苦创业,造福于民”的景电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景电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建设“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而不懈奋斗[3]。

景电工程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改变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灌溉农业,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缓解了民勤生态危机,实现了黄河与内陆河石羊河流域的连通,有效阻止了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的合拢和南侵,为河西走廊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利的水利支撑。

景电工程供水系统分为两部分,其中景电一期是一个独立的供水系统,景电二期、民勤调水工程共用一个提水系统,近年来,景电灌区增加了向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和景泰县黄崖坝扶贫项目开发区的供水,承担的公益性任务也越来越重,需水量不断增加,但工程在建设初期,因缺乏资金,没有设计调蓄功能,若出现泵站跳闸事故或渠道垮塌,会浪费大量水资源,甚至会危及周边农田及村庄。因此,修建调蓄水池,与滴灌、低压管道灌溉等方式结合起来,实施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灌区今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4]。

2 景电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2.1 总体水平低下

景电灌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但目前灌溉方式还是以大水漫灌为主。受自然条件、配套设施建设等外界因素影响,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进展较慢,“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措施还不够完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在整个灌区内还未全面完成。因此,景电灌区还需要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形成科学、严格的管理办法,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2 农业灌溉水价偏低

价格是调节资源配置、保证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目前,景电灌区运营成本长期倒挂,水费价格约占成本价的48%,收取的水费只能勉强维持日常运行。水价过低也是造成灌水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灌区的居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习惯了大水漫灌、串灌等灌溉方式,导致灌区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用水量超标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合理的利用水价杠杆,积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将对景电灌区的高质量发展十分有利[5]。

2.3 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

受农作物经济指标影响,景电灌区的农业种植结构严重失调(设计夏秋作物种植比例为6∶4,2021年为1.6∶8.4),秋季作物占比较大,造成灌溉高峰期用水集中,即使工程满负荷运行,仍会出现农作物局部受旱的现象,无法保证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而在冬季,大部分机组设备又处于闲置状态,灌区无水可用,制约了设施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导致灌溉用水不均衡,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4 信息化不完善

景电灌区水量计量主要以流量计为主,但该系统的运行时间长,故障率高,在运行中出现较大的水量人机对比误差,水量也主要采用人工调节。灌区信息化建设不完善,配水员必须根据灌溉计划实时进行调整,这大大降低了配水效率,增加了灌溉成本。试验田渠道和量水设施配备不完善,田间渠道主要是土渠,且部分地块未修渠道,造成灌水计量不准确,且用水过程是随着天气、农田土壤水分、作物需水量等变化的。因此,须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优化灌溉动态管理,提升灌溉效率。

3 景电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策略

3.1 合理调配水资源

景电工程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要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首先要合理调配水资源,要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的思路,逐步转变传统的需要多少水就供多少水的粗放型管水局面,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的原则,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第一,利用灌溉低谷期,尽可能把水送到二期总干渠末端,在红崖山水库和黄花滩蓄水池存水,在灌溉高峰期直接从水库和蓄水池中抽水进行灌溉,保证灌溉用水需求。第二,运用空间均衡理念,推进灌区互联互通,通过修建输水线路,将一期工程相对宽裕的水量输送给用水比较紧张的二期灌区,解决水资源调配不均衡的问题。第三,景电工程是“直肠子”工程,沿线没有布建调蓄设施,灌区用水基本是现提现用,工程若出现泵站机组跳闸或渠道垮塌,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修建调蓄水池。调蓄水池的主要作用是在用水低谷期向调蓄水池注水,在高峰期取水,增加调峰能力,提高适时适量灌溉的精准性,也可以把蓄水池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建配套支渠,实现随机取水。

3.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面对灌区严重失调的夏秋作物种植比例、异常气温等情况,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紧盯年度供水任务,早动手、早谋划,加强精细化管理,精准编制用水计划,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合理分配流量,采取提前加大灌溉流量、错峰灌溉、降低亩·次用水量等措施,保证区间流量运行平稳、灌区均衡受益,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以水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协作配合,推广先进实用的高效节水技术,推进灌区耕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使节水的效益与农产品的效益紧密结合,让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主动投资进行高效节水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坚持制度管水,实行水量“分段分所”管理,要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日常运行管理中加大查水、查岗力度,在水源泵站和节点泵站(各水管所取水分界泵站)安装电磁流量计或超声波流量计,精确计量各水管所区间所得取水量,真正实现“分段分所”管理,将经济指标下达各水管所和各所支渠,完成的指标作为考核依据,做到主体责任清晰。

3.3 合理利用价格杠杆

实现高效灌溉有必要打好价格战,建立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价格,保证节水效果。如果水价过低,农民会忽略节约用水的作用,没有节约用水的观念,在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灌区的经济效益。如果水价太高,农民负担不起,就会影响灌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从而降低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全面系统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压实改革责任,强化措施保障,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景电二期古浪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工作经验,在景电一、二期灌区全面推行,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利用价格杠杆在满足农民灌溉需求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农业灌溉高效用水。

3.4 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景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和智慧水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完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景电灌区各个灌溉区域仍然存在设备老化等问题,加快灌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泵站无人值守,推进闸门量水测控一体化,渠道管理巡护可视化、数字化,完善田间渠道灌水计量设施,逐步减少灌溉配水人员,着力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管理效能。

3.5 调整种植结构

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可以调整现有的种植结构,积极建设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区域,增加种植收益,保证灌溉的有效性。各个灌溉区域需要提前制定灌溉种植结构方案,预先进行模拟,保证灌溉水量能满足农业种植需求。在进行灌溉之前,当地政府与景电中心要召开有关种植结构调整的会议,确定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积极鼓励种植户改善种植结构。

4 结束语

景电灌区水资源十分短缺,用水成本高,工程提输水能力有限,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制约了景电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因此,为了高效利用水资源,确保适时适量灌溉,景电灌区要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通过推进工程抓续建、巩固拓展抓配套、提质增效抓更新、优化提升抓改造,不断完善工程设施,逐步补齐工程“短板”和“硬伤”,用好现有水资源,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满足灌区用水需求,为实现灌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节水用水灌溉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