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鉴别诊断与防控措施探讨

2022-11-22 18:23远德龙赵广义刘志昌
猪业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病猪屠宰猪瘟

远德龙,赵广义,刘志昌

(临沂市罗庄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较高的动物疾病,其传播途径多,发病和死亡率高,一旦发病,猪只只能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我国被列入一类动物疫病;检疫是官方兽医筑牢动物疫病防控防线,保障猪肉等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道重要关口,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们,对非洲猪瘟的及时鉴别诊断与处置,可有效地切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降低疫情发生风险,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

1 非洲猪瘟病原与流行特点

1.1 非洲猪瘟病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发的猪只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非洲猪瘟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划归为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非洲猪瘟病毒为大型DNA病毒,成熟病毒粒子呈六面体型,直径172~223 nm,结构蛋白有28种,病毒诱导蛋白在100种以上。非洲猪瘟病毒耐酸碱,但对温度敏感,室温下18个月仍然能够分离出活性,但60℃下,消毒30 min,即可失活。

1.2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病猪的鼻、口具有显著传播特征,此外还可通过软蜱叮咬等方式传播,潜伏期一般5~9 d,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突然上升,可达40℃以上,高热稽留4 d左右,至体温下降时,开始精神沉郁、厌食、全身衰弱、后肢无力;呼吸系统表现出心跳疾速、呼吸加快,部分病猪呼吸困难,眼鼻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等症状,鼻端、耳、腹部等处常发紫绀;部分病毒株还可引起腹泻,出现便血、呕吐等症状;待病猪体温下降至常温以下而死。该病病程4~7 d,致死率高达95%以上,急性致死率可达100%。

2 非洲猪瘟鉴别与判定

2.1 非洲猪瘟宰前鉴别与判定

根据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特点,非洲猪瘟可以从临床症状、组织学检查、核酸检测等多个方面进行鉴别。非洲猪瘟病猪出现临床症状时往往已发热4 d左右,体温出现下降时,一般经2 d左右即死亡,这与猪瘟等其他疾病发热即出现临床症状不同,可以作为初步判断的基础;同时非洲猪瘟在患猪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处会出现界限明显的紫绀区,耳部紫绀区肿胀,四肢、腹壁等处皮肤出血,中央呈黑色,四周干枯,可以作为临床检查的辅助判定手段。在组织学检查方面,因非洲猪瘟病毒侵染之后,可造成淋巴细胞核显著破裂,因此采用淋巴组织切片检查,染色镜检后可以清楚看到细胞核破裂,这也可作为临床判定的辅助手段之一。最后,目前在屠宰企业以及大型规模场普遍采用的非洲猪瘟核酸检测法可以作为判定的终极手段,采用荧光PCR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病猪是否感染非洲猪瘟进行判定,还可对饲养器具、饲料、猪舍、加工车间等周边环境进行病原学监测,做到提前预防,及时消杀。

2.2 非洲猪瘟宰后鉴别与判定

非洲猪瘟患猪宰后检疫可见,病猪淋巴结组织发生出血变化,其中腹腔淋巴结组织尤为明显,外观如同血瘤,与猪瘟等其他疾病差异较大。此外,在内脏检查时,非洲猪瘟腹腔、胸腔、心包等积液增多,多呈黄色或微红色,结肠黏膜、浆膜、肠系膜等处水肿,呈胶样浸润。血液、组织取样,实验室荧光PCR检测呈阳性。

3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作为重大动物疫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也未开发出有效安全的疫苗,因此只能预防,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

养殖场、屠宰厂均应按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生产主体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防控应急预案。预案应坚持预防为主,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按照“早、快、严、小”的要求,及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疫情予以封控,不造成大面积流行。

3.2 做好消杀切断传播途径

屠宰企业是非洲猪瘟传播链上的重要一环,是非洲猪瘟疫情重要的风险集聚点和扩散点。做好屠宰企业的非洲猪瘟防控,可以有效斩断非洲猪瘟传播链条。一是要把好生猪入场关。生猪运输人员应使用已经备案的生猪运输车辆进行运输,并严格按照动物产地检疫的相关要求运送到目的地,确保生猪数量与产地检疫证明中的数量一致,对于运输过程中发现的患病猪,应及时向屠宰企业说明。驻场官方兽医要检疫处置,对入场生猪除开展正常临床检查和证章标识检查外,对疑似患非洲猪瘟的生猪还要采取隔离措施,以便进一步检查及核酸检测。二是要常态化开展非洲猪瘟自检。非洲猪瘟核酸自检是当前较为有效的防控措施,各屠宰厂基本配备了非洲猪瘟核酸检测设备,能够满足对入场生猪、车间环境等的采样检测。当前很多屠宰企业,坚持同一生猪来源、同一圈舍静养待宰、同一批次屠宰、同一批次入库的方式,在屠宰前2 h对每个批次的生猪进行严格的临床检查并下发准宰通知书,观察生猪是否存在发热等临床症状,对无临床症状的,取同一批次血池血进行非洲猪瘟核酸检测;对入厂后屠宰前出现的病猪,要立即进行临床鉴别,取口鼻液、血液等进行核酸检测,对非非洲猪瘟等疾病,符合急宰条件的可立即急宰,不符合急宰条件的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确诊非洲猪瘟的要立即封厂,并第一时间按程序上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通过屠宰线或猪肉产品造成病毒传播。三是要严格规范实施消毒消杀。消毒消杀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有条件的屠宰企业应建设洗消中心,对运输生猪车辆进行彻底清洗消毒,降低疫病通过运输车辆传播的风险。此外,屠宰企业应每日对静养区、待宰区、运猪通道及屠宰线和生产车间进行冲洗、消毒。四是要严格落实无害化处理制度。对在屠宰前的病猪和屠宰过程中产生的三腺体等副产品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害猪或病害产品暂存的无害化处理场所,要隔离封闭管理,进行重点消毒,确保不留死角。

3.3 规范养殖场内饲养管理

生猪养殖场是非洲猪瘟防控的主体,非洲猪瘟防控的好坏事关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对进入生产区域的人员、车辆、饲料投入品等进行批批消毒,对生活区、场外场内、无害化处理场所等要定期消毒,具备条件的可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物理阻断疫情传播链。二是坚持自繁自养,非洲猪瘟易感性强,养殖场自繁自养可有效降低引入生猪传播疫情的风险。如确需引种的,应严格执行隔离饲养制度,实现饲养人员、饲养场地、饲养器具等完全隔离,经过30 d隔离观察后,可采取临床检查、非洲猪瘟核酸检测等手段,确定无问题的,可合群饲养。三是坚持全进全出,全进全出制度不仅可有效降低转猪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更有利于猪舍的集中统一彻底消毒,为下一批入驻生猪做好准备。四是养殖场出现疑似非洲猪瘟病猪时,不要在养殖场内进行剖检,以防疫情扩散,在做好隔离消毒后在具备生物等级的实验室进行剖检。

3.4 非洲猪瘟疫后处置

非洲猪瘟作为一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病,应立即按程序进行上报,根据上级监管部门要求,划定疫点、疫区,启动非洲猪瘟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对发病养猪场、屠宰厂生猪进行扑杀,对生猪及其产品、垫料废弃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在生产区、猪舍、储料间等利用含氯消毒剂、火碱等进行数次彻底消毒,6周后,对疫点圈舍、环境等进行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阴性,且未产生新疫情,可解除封锁,引入哨兵猪进行试复养。

4 结语

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广,养殖、屠宰等防控环节多,人员、投入品等人流物流往来频繁,防控难度大,因此,检疫监督、养殖场兽医等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必须明确非洲猪瘟的鉴别方法,了解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防控措施,进而保障我国生猪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病猪屠宰猪瘟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
市场信息更新
复方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作用观察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