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2022-11-22 23:0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读写结合写作能力

汪 娜

(安徽省颍上第三中学 安徽阜阳 236200)

引言

读写结合即阅读与写作结合,在阅读的同时写作有助于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其构思能力,以写作为目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素材汲取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读写结合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最直观有效的一种方式,读写结合教学不仅可以攻克最难的阅读与写作板块,还能最大限度开发教材教育价值,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最值得探索的教学模式之一。为提升学生对于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视程度,接下来详细阐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一、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听、说、读、写,听主要指学生的倾听能力,说主要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读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写是学生知识储备的释放,读与写相较于前两项有一定的难度,故此将其结合教育,希望在结合中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读写结合教学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在结合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可以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大量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其阅历视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加之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1]。故此教师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学生的阅读,除了校园提供的阅读资料之外,教师还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用于弥补教材教育短板。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是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高贵资源。不仅如此,阅读关系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说阅读是吸收知识的过程,那么写作一定是释放知识的过程,试想一下,学生没有吸收大量的知识,在释放中仅靠一点点智慧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读写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吸收知识的同时经过主观意识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将内化的知识外输,这一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有所助益。故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丰富课堂趣味,促进学生积极响应课堂教学,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单一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并不是一项教育任务,而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宝贵资源。对于初中生而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必须丰富多样,多维度刺激学生读写意识,加强学生重视程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主观意识,才能发挥读写结合的教育意义。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读写结合教育中,侧重于以阅读促进写作,凡是涉及阅读,学生必须写,这样的教学理念执行或有所强制性,将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教育成果[2]。同时,读写结合不仅是以阅读促进写作,也能以写作促进阅读,使阅读更具针对性,但是部分教师或认为读写主要是以读促写,并未关注以写促读,导致读写结合难以发挥其教学优势。究其原因,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单一,降低了教育效率,改进是迫在眉睫。

2.读写结合任务色彩重

据调研发现,部分教师认为读写结合是教材文章学习结束之后需要学生立即巩固,在写作中落实课堂知识的学习[3]。理由是学了就做,读了就写,读写结合必须做到趁热打铁,课堂是接受知识的主要基地,写作必须在课堂完成;部分教师认为读写结合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后写,即三思而后写,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到知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内化知识,在知识内化中倡导学生写作质量必须过关。上述两类教师的观点有正确因素,但是将读写结合视为一种任务型教学,而阅读与写作侧重于学生的主观意识,教师将读写结合视为一种任务将减弱学生的读写兴趣,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3.读写结合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

读写结合是一项需要教师长期坚守的教学模式,而提升学生读写能力除了日常教学指导之外,定期评价格外重要。结合学生的读写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读写中的问题,并在后期进一步改进。一旦缺乏评价或者评价模式单一,都不利于学生认清自身的问题,改进问题或流于表象。同时,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学生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学生可以发现他人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他人的问题,才能内省自己[4]。但是现阶段部分初中语文读写评价缺乏完善机制,评价单一或缺乏评价,虽然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了读写结合,但是难以有效发挥这一模式的教育价值,更不利于学生在读写中稳步提升。

三、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1.合理选择素材,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合理选择素材是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生的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素材积累的主要来源就是阅读。现阶段,初中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弱,即使内容足够丰富,但是大部分文章缺乏情感的贯穿,难以抓住读者的心。部分文章甚至出现脱题的现象,既难以展示出生活的烟火气息,又难以呈现雍容华贵之感,导致文章毫无特色。读写结合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而良好的素材是促进学生吸收知识的有力武器,更是将汲取到的知识外化的重要法宝。故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合理选择素材,最大限度发挥读写结合教育作用,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读写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5]。部编版教材中收编了大量的优秀文章,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阅读的重点,在阅读中学会积累素材将其应用于写作中方可实现读写结合教育优势,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背影》时,教师可以尝试从学生的生活片段切入,提升学生的文章认同感,在作者的一字一句中体会那浓浓的父爱之情。从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科学选取素材,倡导学生在文章的感染中自主抒发内心情感。具体而言,《背影》这篇文章记录了朱自清远赴他乡求学父亲前往车站相送翻越月台买橘子的情境,以买橘子这一件平凡的小事深表浓浓父爱。文章前面铺陈了家庭环境,如借钱办丧事,证明此时的家境并不富裕。文章后面升华情感,强调自己聪明过分,整篇文章描写细腻,引人入胜。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回忆自己的父亲,如父亲的性格,言语习惯,与自己经历了那些难忘的事情等等。在回忆中学习作者的笔法,尝试运用生活中一些小事抒发情感,在写作中,汲取文章中自认为有助于提升自己文章质量的素材。以作者的描写技巧贯穿于自己的文章中,如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般,写作问题或迎刃而解。

2.深入剖析文章,促进学生汲取写作技巧

初中生本就缺乏足够的写作经验,读写结合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的有效方式。教材以及课外文章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有较大的帮助,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剖文章,在阅读中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如辞格运用、修饰语、烘托手法、寄情于景等等。学习人物心理刻画、形象描写,学习景物的由近及远、由整体到局部等。在阅读中挖掘文章中的情感、意境、哲理,只有会读,才能写,只有善于分析优秀文章,透过文字看穿本质,才能将其中的艺术表达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中,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写作能力[6]。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倡导他们写一篇关于班级某一同学的文章,在文章中必须写明人物的形态、个性特征、外貌等等,随即要求学生将写作成品在上课之前进行朗读,让班级同学结合内容分析描写的人物是谁。在这一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文章,在文章中剖析其中的人物描写特点,倡导小组合作交流,在阅读中整理出作者的人物描写技巧,并与自己的人物描写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人物描写鲜明,语言使用贴合实际,具备生活化色彩。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之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总结这篇文章人物描写的特点,分析其中故事的一波三折对于人物描写的重要性。在深入剖析之后,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对于之前写的文章进行修改,在修改中学生也可进一步掌握人物描写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极强的辅助性。

3.创新教学形式,发挥读写结合教育价值

传统的课堂教育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随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广泛运用,创新课堂形式是必然趋势。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侧重于教师讲述,学生听,教学实效性不高,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价值。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空间,在学生自己解读中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熟读文章,在阅读中掌握其中的思想感情,挖掘其中内涵情感,与文章建立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五课《藤野先生》时,教师可以结合这篇文章的特点实施教学,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散文,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结合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这一篇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将鲁迅先生一些有趣的事件,幽默的文字在微课视频中呈现,激发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阅读积极性。在微课视频与相关文章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更加充足,在阅读中也会主动积极探索,汲取有利元素,积累写作素材[7]。鲁迅先生文章比较深奥,在阅读相关文章之前,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一些关于鲁迅写作习惯与性格特点,同时还要传递给学生鲁迅写作的时代背景。只有明确文章创作相关情况,才能读懂其中内涵,感悟其中情境,汲取回忆散文的写作素材,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中。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回忆一个熟悉的人,按照鲁迅先生的描写手法尝试写一篇回忆性散文,仿写其中的经典句子、段落等,在仿写中体会鲁迅先生的表达技巧。仿写既能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在仿写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4.健全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反思、实践

评价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初中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形成性评价,将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视为评价主要方向。评价可以规划为三个方向;一是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二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三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在多元化评价中促进学生认清自身读写能力的不足,促进教师改进读写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中提升读写结合教学实效性,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持续提升[8]。公正客观的评价可以给予学生反思空间,引导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可以促使教师发现自己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后期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在指出他人问题时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在改进中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反思,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是提升学生读写积极性的关键,教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读写自信,更是学生进步的空间,积极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持续进步,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

结语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对于提升学生读写能力最有效且最直观的一种方式。但是当前部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降低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力,在实践中教师还需不断改进与反思,创新教学方式,拓展教育资源,确保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发挥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读写结合写作能力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Letter time 书 信 时 光
国际扫盲日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建立全球读写能力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