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任丘市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调研

2022-11-23 00:53李艳蒲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技全市主体

李艳蒲

(河北省任丘市农业农村局,河北 任丘 062550)

一、任丘市农技推广机构现状

1、农技推广机构健全

(1)县级农技推广机构

全市共有县级农技推广机构9 个,人员149 人,分别为任丘市蔬菜技术站、任丘市植物保护站、任丘市农机推广总站、任丘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任丘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任丘市棉花技术推广站、任丘市农业科研教育站、任丘市畜牧工作服务站、任丘市水产工作服务站。

农技、畜牧、农机、水产等农业推广机构,承担着全市的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农机)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各类农情调查、病虫害测报及防治监测、土肥水技术推广、土壤资源监测等工作。经费保障来自市财政工资,有必备的办公用房、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相关的仪器设备及检验检测设备,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能较好地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2)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

全市原有乡镇级农业综合区域站6 个,根据乡镇机构改革要求,按照中共任丘市委深化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乡镇街道改革人员划转的通知》,乡镇农业综合区域站取消,人员全部划归乡镇,设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现有乡镇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2 个,农经、农技、林业、水土保持并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建立市、乡、村、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体系

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较快,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现代园区、农业企业等。初步建立了市、乡、村、示范主体四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共871 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72 个、家庭农场80 个、种养大户386 个、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188 个。

农业园区建设成果显著,全市建成各级农业园区13 个,其中沧州市级园区7 个,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 个;任丘市市级园区6 个。农业龙头企业20 个,含2 个省级龙头企业、18 个市级龙头企业。

3、延伸服务链条,开展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由产中服务向产前和产后服务不断延伸,完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创新服务手段。

依托科研院校,组织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主体积极合作。由农技推广机构负责农业经营主体产前、产中、产后生产技术服务,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

二、农技推广工作成效与经验

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发挥机构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支撑作用,需不断改进推广方式、强化信息化服务,建立了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结合主导产业,建立了多个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 个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基地、1 个农业创新驿站。通过开展农情调查、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推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了全市主导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创建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

(1)技术推广与农民需求“双向互动”

通过整合各项目资源,建成“1+1+5”服务模式,即依托1个智慧农业云平台工作室,组成1 支专家团队,整合河北农技云平台系统、远程“农业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系统”、“2238000”热线电话、“三农”彩信平台、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5 个信息系统,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方式。

(2)建立信息服务网络

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市建立益农信息社258 个,其中1 个县级管理中心、125 个标准站、86 个简易站、47 个专业站,培养信息员258 个。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通过理论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现场观摩等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全市筛选出5 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组织管理先进的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由市级农技推广机构负责提供全包服务,整合相关业务科站农业项目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真正起到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每个经营主体示范辐射周边10 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3、开展1+N 农技推广服务

根据技术人员的专业特长、服务能力、农民认可度,确定1个或多个新型经营主体或种植大户进行结对服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技术人员与经营主体签订服务协议,根据农时、农事、农情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4、提升服务能力

依托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和农技人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

(1)科技示范主体的入户指导和培训

根据农时季节、产业需求和主推品种、技术及时调整、规范培训内容,采取多批次,多层次地进村入户指导与培训,发放科技图书和技术资料。聘请农业科研院校专家授课,召开技术培训会和现场观摩会,提升农业生产人员技术水平[1]。

(2)知识更新培训

组织技术人员到省市农业院校参加为期7 天的脱产学习,大大提升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服务效果显著提高。

(3)基层技术人员提升培训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选取年龄不超过45 岁且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农技人员参加四川农大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学历层次与科技服务专业素养。

5、建立产学研、农科教服务体系

积极组织农技推广机构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科研单位进行融合,建立科技共建单位,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开展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全市多家新型经营主体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沧州农科院开展合作,以科研院校为技术支撑,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显著提高全市的农业科技含量。

三、农机推广工作优化措施

1、完善推广机构与经营主体衔接

基于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主导地位和支撑作用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服务模式,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原有运行机制的补充和完善。在整合相关项目资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中,需市级与基层农业推广机构和各种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完美对接,确保资源充分利用[2]。

2、加大政策性扶持资金和项目资源

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分配扶持资金和项目资源时,规模小、运行不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能无法享受政策支持[3]。需继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性扶持力度和培训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资源,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示范社和示园区,进一步转变观念和经营模式,培育有文化、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3、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农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存在人员断层,需及时补充新生力量。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投入,改善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待遇条件,吸引相关专业的青年加入工作队伍。

猜你喜欢
农技全市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何谓“主体间性”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