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旅游+农业” 模式解析

2022-11-23 00:53刘艳准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滨州市特色

刘艳准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山东 滨州 256658)

观光旅游农业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以农业特色资源为基础,通过开发新型、特色、优质农产品形成区域发展特色,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滨州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新型农业建设的重点示范区域,具有发展“旅游+农业”模式的资源与条件优势,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一、滨州市“旅游+农业”模式发展现状

滨州市地处山东省北部地区,属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域面积为9660 km2,地势南高北低,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020 年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粮食总产量达370.2 万吨,同比增长3%。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指引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探索发展田园综合体,进一步强化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助力之一。

在“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带动下,滨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化越来越突出,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和优化,已成为滨州市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全市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生产总量逐年稳步提升,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优质特色资源,已形成粮油、棉花、畜牧、水产、林果、蔬菜、桑蚕等几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总体布局逐渐成型,呈现出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特点;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种植收入持续增加。

二、滨州市“旅游+农业”模式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滨州市位于京津唐和胶济线两个经济发展区的结合区域,在双重经济辐射作用下,滨州市经济发展受到的拉动效应会更加明显,为“旅游+农业”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跨世纪工程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带动滨州市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如,黄河三角洲开发工程和“海上山东”建设工程,都为滨州市“旅游+农业”模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各产业之间的融合也会更为深入,经济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

2、农业农村文化优势

滨州市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村传统文化丰富多样,民俗民风独具特色,可以成为“旅游+农业”模式发展的文化基础。如,博兴县是山东地方剧种吕剧的发祥地;惠民县有闻名全国的剪纸艺术、东路梆子、大鼓子秧歌;邹平县的杨堤焰火、黄山药会等,这些都是滨州市农村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特产水果有沾化冬枣、阳信鸭梨、邹平水杏等。加大对特色旅游资源与优势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可以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提高对观光游客的吸引力,为“旅游+农业”模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

3、资源优势

(1)土地资源

滨州市现有可耕地面积585 万亩,可开发荒碱洼地120 万亩,天然草场85 万多亩,土地后备资源十分丰富。

(2)水资源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地区,黄河流经年均径流量达328 亿m3,年引水量12 亿m3,现有千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10 余个,淡水资源丰富。

(3)山地资源

滨州市位于鲁中泰沂山区和鲁西北平原的结合处,境内低山丘陵较多,分布总面积66 km2,森林物产资源丰富多样,是“旅游+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三、滨州市“旅游+农业”模式发展布局

滨州市“旅游+农业”模式发展需立足本市实际,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区域特色资源的开发力度。同时,重视和加强产业间融合,进一步健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体系,形成“一个中心、一山一水一河一滩”的发展布局。

1、一个中心

进一步巩固滨州市农业大市地位,以此为中心健全整体功能发挥,突出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在城郊结合区域挖人工河,打造环城绿化风光带,提升市区环境质量。积极发挥近郊农业优势,加大对特色资源的开发力度,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旅游+农业”模式发展。

2、一山

邹平县鹤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以此山作为中心,开发相关旅游景点,扩大经济辐射范围,带动区域观光农业发展。

3、一水

开发博兴县麻大湖相关旅游产业,以自然风景为主题、人文景观为辅助,重点打造湖心公园、董永公园以及展示民间风土人情,完善协调发展布局。

4、一河

黄河是滨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加大对黄河资源的开发。两岸发展绿化,打造观赏价值较高的绿色风景带;引黄灌区打造优质、高产、生态农业区,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蔬菜种植区、林果种植区等,建设成为现代化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5、一滩

滨州市海岸线长达240 km,现有滩涂荒碱地面积200 多万亩,-5 m 浅海面积300 多万亩,是非常重要的未开发旅游资源。在“旅游+农业”发展理念指导下,可以对沿海县滩涂资源进行开发。如,沾化县可开发建设现代休闲娱乐区,形成以温泉度假村为中心的综合发展模式,主推沿海特色海鲜名吃,并发展骑马、捕鱼、采贝等自主体验,发挥沿海区域对观光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四、滨州市“旅游+农业”模式发展方向

1、转变思想意识,提高认知

“旅游+农业”模式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是新兴产业形式,与农业未来发展趋势一致。滨州市“旅游+农业”模式处于发展关键时期,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广泛宣传“旅游+农业”模式发展的经济价值,改变基层群众的思想意识,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达成发展“旅游+农业”模式的全社会共识,创造有利环境,使之成为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2]。同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开发区域特色资源,科学融合观光农业和现有农业产业结构,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加大投入力度

“旅游+农业”模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政府部门需结合地区农业实际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增加农业补贴,缓解农业生产压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

各个县区部门要在财政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做好餐饮、住宿、娱乐、旅游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游客对观光农业的良好体验。

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发展布局,实现官办、民办相结合,融合财力、物力、人力全面推进“旅游+农业”建设进程。加大区域特色农产品开发力度,发展绿色食品、特色旅游商品,不断提升“旅游+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3]。

3、加强组织管理

进一步强化各级组织管理,细化和明确责任,各级部门提高重视程度,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可持续理念,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和农业的相互融合。同时,结合滨州市发展实际,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

五、结语

滨州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旅游+农业”模式,可以优化现有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区域特色资源的经济价值。要结合滨州现代农业发展,做好统一规划和部署,为观光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滨州市特色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
金融支持县域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春天是一位染色师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