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2-11-23 07:22杨晓波
地理教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双核教学资源教学方式

杨晓波

(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 天津 300308)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面对新时代对我国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程”),组织编写修订了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新课程和新教材被称为“双新”。新课程强调了通过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新教材在地理学科内容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科本质和价值,展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在社会需求方面,响应了党和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展示了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融入了科学发展观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意识教育,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学生发展方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因此,在“双新”背景下,如何体现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学目标的新要求,如何在教学目标中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发挥地理学科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需要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做出积极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和困境

教育目标是教育的总目标、总方向。课程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育目标在具体学科课程中的体现,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具体的、明确的阶段性要求。[3]地理教学目标是对地理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描述,即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期望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结果和行为。自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颁布以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成为了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形式。而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所以,一线教师开始尝试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无论是三维目标设计,还是四维的核心素养目标设计,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可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进行设计,从而产生了“某一具体教学目标到底属于哪个维度”的困惑。同时,“双新”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如何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核心价值的建立就成为了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双新”背景下的“双核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第一次提出了“学业质量”概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5]它从问题情境、知识和技能、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等维度描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这为教师在“双新”背景下研究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了借鉴。

1.“双核教学目标”的概念

“双核教学目标”的设计以新教材及社会生活实践情境为载体,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核心价值的建立。它贯彻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满足了学科课程目标的需要,凸显了新教材的内容特征,落实了新高考评价体系。

“双核教学目标”由三个维度组成——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本身不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但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在一定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目标中,不是只有核心价值、核心素养两个目标内容,还有知识和技能、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它们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内容。“双核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科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的学习。

2.“双核教学目标”的结构

(1)教学资源维度

教学资源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载体,包括教材资源和社会生活实践。它是教学活动中学习情境创设的主要来源,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科书是最主要的学习资源。教科书中的正文、阅读、案例、练习、思考等栏目,提供了丰富的、突出时代特征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中国地域差异显著,地域社会生产生活变化迅速,也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为了满足不同教学目标内容及其习得能力水平的教学需要,依据新课标学生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可以创设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见表1)。

表1 情境创设水平表

(2)教学方式维度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也鼓励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地理学科知识或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和实际问题,也是一种教学方式。所以,依据新课标内容要求及教学实施建议,教学方式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见表2)。

表2 教学方式类型表

(3)教学目标维度

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思维、态度、方法、价值的习得水平,包括目标内容及其习得能力水平。新高考评价体系将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6]新课标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这些就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是思维、方法、能力、思想观念在具体学科中具体的、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素养表现。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思维方法。同时,由于这些教学目标内容的性质不同,习得的方式也不同,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也就不同。因此,目标内容的习得能力水平是教学目标的另一核心内容。本文以布鲁姆目标分类体系为依据,结合新课标要求、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要求,对“双核教学目标”内容及习得能力水平进行分类(见表3)。

表3 目标内容的属性及习得能力水平表

3.“双核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

“双核教学目标”由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三个维度构成。所以,它的叙写方式表达为“教学主体—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见表4)。目标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通过“南方双季稻种植”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能辩证地说明我国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对我国南方水稻种植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深刻理解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珍惜粮食,抵制浪费,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表4 双核教学目标设计结构表

4.“双核教学目标”设计的突出优势

(1)突出双核,立德树人

学科教学的目的是育人。双核教学目标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需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结构清晰,指向明确

双核教学目标中,教学目标解决了教什么、学什么和教的程度、学的程度两个问题,教学资源解决了用什么教、用什么学的问题,教学方式解决了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指向很明确。

(3)整体叙述,不可分割

教学目标的内容相互联系,互为整体。同时,教学资源、方式和目标也互相联系构成有机整体。

三、“双核教学目标”设计路径

“双核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有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及其习得能力水平;第二步,整合教学资源;第三步,设计教学方式;第四步,叙写教学目标(见图1)。其中,第一步是关键,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核心。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第一步是第二步、第三步的重要依据。其中,“建构必备知识”主要是解读和分析新课标和新教材,构建知识结构;“确定关键能力”主要是解读课标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和新高考评价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要求,找出对应技能和方法;“说明核心素养”主要是分析新课标学业要求,说明与学科必备知识对应的学科素养要求;“梳理核心价值”主要是解读新高考评价对“核心价值”的阐述和挖掘新教材及新时代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梳理出与学科内容紧密相关的核心价值;“厘清能力层次”是对目标内容习得水平的划分,主要遵循新课标学业质量要求和布鲁姆目标分类方法。

图1 教学目标设计路径图

必修《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及其变化”中,集中呈现了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出区域区位条件的变化,也反映了区域人地关系的发展过程,还突出体现了新时代“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基于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分析,笔者创设了主题为“从‘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看京津冀现代农业发展”的真实复杂情境,指导学生搜集京津冀三地“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运用案例分析法,在问题驱动下,比较京津冀三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运用区位理论,选择农业类型,解释三地农业类型发展差异,感悟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伟大成就。案例分析的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知识整合、语言表达等学科素养,也训练了学生信息整理、归纳概括等关键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体会了新时代“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为我国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到自豪。运用“双核教学目标”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学生在“天津特色农产品与我们的生活”的认知分类活动中,认识农业与生活的关系,能说出农业类型,解释农业的概念。

2.学生在“认知天津特色农产品的产地”活动中,能说出农产品与产地地理环境的关系,解释区位、农业区位的概念。

3.学生阅读京津冀三地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地图信息,概括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比较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掌握区域认知的方法。

4.学生能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评价京津冀三地农业区位条件,提出京津冀三地农业类型发展的区位,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体会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

5.学生在比较三地“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的差异中,运用农业区位原理,说明三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找出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进一步发展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体会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6.学生在学习北京现代农业发展的案例中,理解技术、市场对农业类型发展的巨大影响,体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对农村经济的巨大改变,坚定“四个自信”。

四、结论和反思

文章基于“双新”背景下教育改革的要求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双核教学目标”设计,构建了“双核教学目标”设计的路径,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助力推动了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化。但由于核心素养、核心价值内涵丰富,在学科课程中基于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会遇到一定困难,也可能造成目标设计和目标落实的虚化。

猜你喜欢
双核教学资源教学方式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边角双核互相转,环环相扣不变心——解三角形经典题突破
全球金融“F20”在此召开!横沥进入“双核”时代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双核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