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 Voluson E8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2022-11-23 11:00许其艳龙岩人民医院超声科福建龙岩36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0期
关键词:内口盆底尿道

许其艳 龙岩人民医院超声科 (福建 龙岩 364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分娩的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观察组(n=46),无压力性尿失禁产妇为对照组(n=40),均采用盆底超声检查,检查Valsalva动作与静息状态下指标,记录两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分析盆底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1.30%、85.00%、88.37%。结论:盆底超声诊断的效果确切,可清晰探查产妇尿道、膀胱及盆腔等情况,为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疾病诊断提高可靠依据,有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从而改善其预后。

压力性尿失禁(SUI)主要是指在咳嗽、打喷嚏等情况下产生腹压增高时,排除因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尿液不受控制的从尿道外口渗漏情况,以腹压突然增加尿液不自主流出为主要特征,且正常状况下无尿液漏出,是常见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与其分娩、年龄及妊娠等因素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需及时确诊,给予患者盆底康复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病情,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以临床典型症状进行确诊,但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症状常羞于启齿,诊断效果并不理想[2]。随着研究的深入,盆底超声诊断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可有效发挥无创、重复性高等优势,且不受骨骼、肠气等因素影响,有效实施动态观察患者盆底情况,对提高诊断准确率有重要意义[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86例,其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6例(观察组),均符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尿垫实验确诊,年龄26~37岁,平均(30.56±2.31)岁;孕周37~40周,平均(39.21±0.74)周;体质量48~64kg,平均(54.36±4.32)kg;孕次1~3次,平均(1.23±0.52)次;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27例,大专16例,本科及以上3例。无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产妇40例(对照组),年龄27~38岁,平均(30.55±2.34)岁;孕周38~41周,平均(39.22±0.77)周;体质量49~63kg,平均(54.46±4.45)kg;孕次1~3次,平均(1.21±0.51)次;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23例,大专14例,本科及以上3例。两组年龄、孕周、孕次、文化水平及体质量等资料比较无差别(P>0.05)。

纳入标准:①依从性良好,可积极配合完成盆底超声检查;②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缺损者;②合并急性或慢性感染者;③患有肝肾功能异常者;④患有其他泌尿系统疾病者;⑤患有神经中枢功能异常、智力损伤者;⑥存在听力、声带等功能受损而无法沟通者;⑦患有新冠肺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者;⑧中途退出,资料缺损或丢失者。

1.2 方法

产妇均行盆底超声检查,提前与产妇沟通,嘱咐产妇及时排空直肠与膀胱,取其膀胱截石位,指导其保持髋关节外展状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型号:GE Voluson E8;探头:RAB 6-D,厂家:美国GE公司),设置探头频率为2.0~7.0MHz,将专用探头套套在探头上,适量涂抹无菌耦合剂,将探头紧贴产妇外阴部,检查盆腔内脏器动态情况,获取膀胱、耻骨及盆底的正中矢状面数据。指导产妇做Valsalva动作,反复多次,坚持时间>6s,取最大Valsalva动作(即肛提肌裂孔明显扩张,盆腔脏器向尾侧移动),在有效Valsalva动作与静息状态下启动4D采集成像模式扫描,设置扫描角度为90°,并结合二维图像,测定各项数据。全程由专业医师负责,并保持全程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记录产妇膀胱颈移动度(Mu)、膀胱旋转角( );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与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Br)、尿道膀胱后角(Ar);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与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Bs)、肛提肌裂孔面积(LHA)、尿道膀胱后角(As)数据,并比较;②比较两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③分析盆底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观察组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敏感度=真阳性/(假阴性+真阳性)×100%,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进行分析,率描述计数资料,以χ2检验;±s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Mu、Br、Bs、LHA、Ar、As与 比较

观察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Mu、Br、Bs、LHA、Ar、As与θ比较(±s)

表1. 两组Mu、Br、Bs、LHA、Ar、As与θ比较(±s)

组别 n Mu(cm) Br(cm) Bs(cm) LHA(cm2) Ar(°) As(°) θ(°)对照组 40 0.82±0.22 2.83±1.05 2.33±0.41 1.33±0.57 92.65±6.55 106.52±9.26 15.34±3.52观察组 46 1.62±0.26 4.88±1.02 3.75±0.42 2.96±0.59 111.85±9.26 132.55±9.31 34.56±3.44 t 15.457 9.151 15.840 13.013 11.207 12.970 25.524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比较

观察组共34例产妇有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其形成率为73.91%(34/46),对照组共4例产妇有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其形成率为10.00%(4/40),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高于对照组(χ2=35.438,P<0.05)。

2.3 盆底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析

盆底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91.30%(42/46)、特异性为85.00%(34/40)、准确性为88.37%(76/86),见表2。

表2. 盆底超声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分析(n)

3.讨论

女性盆底的生理结构包含膀胱、韧带、盆底肌肉等多个组成部分,保障盆底生理结构完整是维持正常盆底功能的重要前提,而压力性尿失禁作为盆底生理结构损伤造成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妊娠、分娩等因素有关,其中分娩是造成产妇盆底肌肉松弛及近端膀胱颈损伤的主要原因,继而诱发压力性尿失禁[5]。近年来,临床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产妇在分娩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情况,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及工作。因此,有效的诊断措施,尽早确诊患者病情,对其治疗方案拟定、生活质量提升尤为重要。目前,临床针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多样,如X射线、盆底肌测试及妇科指检等,但X射线检查存在辐射性,患者对该检查的接受度较低;盆底肌测试只能确定产妇盆底肌肌力情况,无法准确显示其盆腔脏器功能及位置;而妇科指检主要是依靠医师经验判定,缺乏特异性指标,尿垫试验是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金标准,准确率显著,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临床普及受限,很难大范围推广,故上述诊断方法的效果欠佳,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情况[6]。因此,积极探寻有效且安全的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超声技术逐渐应用在多种妇科疾病诊疗中,有效发挥价格低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等优势,积极做到动态观察产妇盆底及器官活动度,用于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可有效提高确诊率[7]。

通过本研究分析得出:观察组Mu、Br、Bs、LHA、Ar、As与 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压力性尿失禁产妇与健康产妇的盆底超声检查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可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可靠数据。分析原因,尿液主要由膀胱、尿道及盆底肌肉群等控制,若其结构功能出现异常,可诱发控尿系统障碍,带着其尿失禁,而盆底超声检查可进行实时动态观察,清晰显示患者尿道与膀胱在静息下、Valsalva动作下的位置及功能变化,如LHA,可反映盆腔脏器功能,若数值增大,则表明其盆腔脏器受影响,因在肛提肌损伤、腹压增高状态下,盆底系列肌群会表现收缩乏力,会造成膀胱内压高于尿道内压,盆底组织持续延伸,诱发溢尿,故通过盆底超声测定各项参数数据,可为患者疾病确诊提供可靠依据[8]。且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观察产妇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有助于判定其是否出现尿失禁情况。因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分娩时,产道受损,膀胱颈痉挛收缩,宫颈黏膜下层的平滑肌逐渐被纤维结缔组织确定,故导致其弹性下降,尿道周围的支撑结构被破坏,导致尿道无法正常闭合,继而出现尿道内口漏斗,而利用盆底超声检查,可借助特殊的会阴视窗观察产妇膀胱位置及尿道变化,并实时反映,有效避免肠气及骨骼等因素对影像图的影像,有效保障影像图的准确性,帮助医师动态观察产妇盆底情况,通过处理可清晰显示影像图结果,对准确判定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9]。同时,通过数据分析,盆底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1.30%、85.00%、88.37%,表明盆底超声诊断具有显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检查措施。因盆底超声检查可准确显示产妇盆腔器官的活动度、功能、位置及闭合情况,在产妇静息与Valsalva动作下时,可借助该技术准确显示产妇肛提肌裂孔收缩、扩张及运动的协调性,对医师早期确诊病情有显著价值,且通过测定各项指标数据,可为患者治疗方案拟定提供可靠参考,对改善其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0]。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研究中不仅检测静息期各临床指标,还分析了Valsalva动作下的应力期指标,但在检测过程中易受到患者体位、膀胱充盈程度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且做alsalva动作时至少需连续6s,对患者配合度及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医生在检测时,需详细向患者说明配合事项及注意事项,规范检测过程,并积极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最大程度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诊断结果,同时与产妇相关临床症状表现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促使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盆底超声检查可全面探查产妇尿道、盆腔器官及膀胱等情况,从而获取准确的参数数据,为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积极提高临床确诊率,有效做到早确诊、早治疗,为其预后改善提供可靠支持,且盆底超声检查有效发挥无创、操作方便、重复性高等优势。但本研究仍存在纳入例数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等问题,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故在日后的研究中,需积极扩大纳入例数,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证实盆底超声检查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内口盆底尿道
利用横断后尿道板组织修复近段型尿道下裂的术式研究进展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端扫式凸阵腔内超声探头与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定位肛瘘内口的临床研究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浅析针对性手术治疗措施在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复杂性肛瘘手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