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乡村振兴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022-11-24 22:51邢超
河北农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

□文/邢超

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组织力量和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提升战斗力的最主要力量和政治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调研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要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精神,着力强化自身建设,以更加扎实的工作确保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以更加积极的作为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突出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全面振兴,量大、面广、要求高。为此,要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本遵循,把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做到有组织领导、有目标任务、有工作方案、有系统安排,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一是强化政治功能。新时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引擎,应不断强化政治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和群众号召力,巩固党在基层的领导地位,不断开创党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方式。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引导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和乡村建设,激发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带领群众冲锋陷阵,努力完成乡村振兴阶段性任务。

二是建强“三支队伍”。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以更有力的政策、更有效的办法充分激发“领头雁”的带动作用。围绕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坚持乡、村驻村工作队三支队伍一起抓。在乡级,对班子成员分工进行科学配置,努力做到避短扬长、优势互补;在村级,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和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升乡村干部治理乡村、履职尽责的能力。运用好脱贫攻坚阶段形成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继续精准选派、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三是优化组织结构。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为重点,建设较强的党建组织体系,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开展提供坚实的动力。因地制宜地推行网格化管理,有效改变普通党员服务基层治理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按照“小网格、大治理”和“党建力量沉下去、基层治理活起来”的网格化建设要求,建立起乡、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覆盖全域”的社会治理网络,将工作触角延伸至“神经末梢”。

聚焦主责主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细

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支撑和关键载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顺应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聚焦主责主业,转变自身功能,创新管理模式,全程参与并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衔接、提升”这一主线,务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一是统筹兼顾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后巩固成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长效机制、常态帮扶上下功夫,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开展常态化排查,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纳入监测帮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

二是因地制宜引领乡村经济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发挥“牵头人”作用,按照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科学掌握村与村之间因资源禀赋、地理条件、人口规模及素质造成的差异性,制定当地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又要做好量力而行。借助资金、政策、技术的支持,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积极盘活乡村经济发展的各类资源,吸引外来资金和产业帮扶,在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农村发展特色产业链和产业模式。

三是与时俱进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乡村产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其服务、监督功能,要积极联系和发动人民群众,调动村民建设乡村的热情,克服村民“等、靠、要”等懒惰思想,激发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共建共享的乡村发展局面。要始终保证农户在农村产业链中的主体地位,统筹做好农产品产地、集散地与销售市场的衔接,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

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效能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领导核心,同时也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核心力量,只有通过高质量的自身建设,准确把握当今农村社会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协调各方、总览全局、定向发力、综合施策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做在农村,力量却源自各方,要坚持广招英才,高效用于乡村建设,吸引包括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在内的各类社会人才到农村任职、干事、创业,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力争做到引领一方、带动一片。同时,农村基层党支部要善于调动发挥包联干部、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普通党员、乡贤群体、产业带头人等的智力集成作用,树立协商共治的理念,寻找治理效能的最大公约数。

二是整合涉农服务资源,改善乡村社会功能和公共属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整合一系列涉农服务资源(党务管理类、社会事务类、人口计生卫生类、劳动与社会保障类、综治维稳类、公共安全类、农林水类、金融服务类等),全面强化服务乡村群众的能力建设。适时建立社会综合服务站或群众工作服务中心,对上对下承接各类事务性工作,整体上实现基本公共生产生活服务需要事项一站式办理,为乡村群众办事服务改善基本条件。用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让群众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遇到困难有人帮、自身权益有保障,形成良好的党群关系。

三是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农村社会治理多元化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具备统筹、利用社会资源的组织优势,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政策精神,转变“等、靠、要”的理念,积极吸纳外部资源,主动走出去,利用组织优势去引进资金、管理、技术等资源,提高社会治理理念、方式的先进性。要敢于打破资源地域限制,主动加强和社会资源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开展社会治理,搭建具备强大包容性的社会治理平台,激活村民和民间组织、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能力。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