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以写促解”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探析

2022-11-25 07:08
新课程 2022年30期
关键词:语篇初中生作文

杜 梅

(甘肃省灵台县城关中学,甘肃 灵台)

英语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教学质量与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之间呈现正比例的关系,现阶段,为使学生的英语素质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教师应秉承“以读促写、以写促解”的教育思想,提升自身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将这一教学模式融入初中英语课堂中,达到增强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目的。

一、“以读促写、以写促解”思想的应用意义

阅读与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受传统英语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注重单词、句型与语法点的知识学习忽略了语篇学习的重要性,这一情况不仅会使学生无法有效理解英语语篇的深层内涵,还使自身在学习写作时,无法实现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而降低自身整体英语学习水平。现阶段,在满足新课标对当前初中生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写作中的兴趣,可以将“以读促写、以写促解”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能够将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相互迁移发展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篇组织、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写作思想感情,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帮助。

二、“以读促写、以写促解”思想的应用方法

“写”作为一种层次较高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英语知识掌握能力要求较高,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通过一味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仿写或者要求学生进行任务式写作的方式,写作教学这种相对单调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写作活动中的兴趣,还无法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切实提升。现阶段,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将“以读促写、以写促解”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将阅读作为写作教学的一种载体,通过对阅读语篇进行分析的方式,使初中生的英语语感有所提升。

(一)积累写作素材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生英语词汇、句式积累量相对较少,并且受中西方历史文化、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的影响,部分初中生在英语写作时,往往面临着“无话可写”的情况,这严重限制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到一起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引导,通过将阅读材料转换为英语作文素材,并积累下来的方式,为学生强化综合英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开展阅读学习时,应当能够有效理解阅读语篇句子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并使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花费较短的时间找出语篇的主旨内容;在开展写作学习时,主动收集合适的英语素材,为独立描写人、物、事提供有效的支持。面对当前大部分初中生课业量较多、英语篇章阅读数量较少、英语素材积累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将阅读材料作为范例进行分析,并且引导学生积极积累阅读篇章中的优秀段落、经典句型,并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这些优秀语句进行反复诵读、背诵、默写、仿写等,增加初中生的英语素材积累量,为后续写作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持。

例如,在学习“Thanks for sending me the snow globe of the monster”这篇文章时,为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后续写作活动积累素材,首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分析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划分出这篇文章的大概结构;其次,可以找出这篇文章中的重要短语、常见句型与特殊句式,并且通过小组分析的方式,对这些重点短语、句式的常见用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再次,随机选择学生阅读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并翻译句子,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最后,通过师生交流的方式,对文章中的一些优秀句子进行分析,并且鼓励学生将这些词句摘抄到素材本上,完成这些词句阅读背诵,在加深学生对这篇阅读篇章理解的同时,为初中生后续写作活动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作文结构

对分析当前部分初中生的作文后可以发现,受学生文章组织能力较差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使学生的作文语篇结构混乱,还无法切实将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述清楚,面对这一情况,将“以读促写、以写促解”融入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初中生语篇组织能力的强化、作文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持。具体来说,在当前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作文质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中生英语词汇、句式的掌握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英语语言组织能力、英语知识掌握情况加以考查,但在传统的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较多的教师是先为学生提供一个题目或者一段语篇,要求学生直接进行写作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还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写作活动中的积极性有所下降。面对上述情况,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将阅读、写作教学联系到一起的方式,帮助初中生在开展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扩展自身的英语阅读素材,提升学生的语感,便于在后续开展写作学习时,能够主动将阅读素材中的语篇结构融入写作中,提升阅读写作的条理性,从而达到强化初中生语篇组织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课时,课文在描写milk shake制作的方法时,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描写的,顺序词的使用使文章显得井然有序、生动具体,在阅读、分析文章时,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布局方法、句子、段落间的过渡方法进行分析,并且启发学生文章首尾句子的特殊作用,以便为学生后续写作“谋篇布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对milk shake制作步骤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具体事例,要求学生合理应用first,and,next,then,finally这些连接词将步骤表述出来,在加深学生对这些连接词使用方法的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切实将这种写作手法融入自己的作文中,对自身的文章结构进行优化。

(三)搭建合适支架

由于初中英语作文写作难度相对较大,部分学生对写作学习往往存在着畏难心理,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阅读、写作之间联系的方式,降低单纯写作练习的难度,为学生写作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来说,由于当前初中生英语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开展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对写作学习活动的兴趣。现阶段,为切实提升课堂写作教学的质量,在写作教学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点等特点,然后借助阅读文章这一“支架”,为学生设置“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写作素材或题目,在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加深学生对原本所学知识记忆的同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持。

例如,在“I like...”这一题目的写作教学中,由于学生可以填写的人、事、物较多,在短时间内,学生不知道从何下笔,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第六章“你喜欢香蕉吗?”、第九章“我最喜欢的学科是科学”这些课文中的图片、阅读文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一题目的熟悉感与亲切感,在加深新旧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基础上,为学生写作活动提供指引,降低学生对写作活动的畏惧感,提升学生的协作效率。同时,为了使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够在阅读、写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强化,教师可以通过将“思维导图”与写作、阅读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联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对阅读文章结构内容进行分析,在降低学生理解阅读文章难度的基础上,为学生后续写作结构逻辑能力的优化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应用课外材料

很多教师的教学主体不仅仅是教材,还包括一些除书本外的练习材料,这些练习材料中有大量的英语阅读语篇,合理应用这些语篇,可以为初中生阅读语感的强化、写作素材的累积提供支持。

例如,在学习第3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类似尼斯湖水怪、金字塔是否为外星科技这类与外星人、UFO相关的阅读材料,在调动学生学习文章热情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对这些阅读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教学结束前,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以“如果遇到UFO会怎么做”为题目,进行写作练习,在实现对本课知识点有效回顾、融合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师生获取各类知识信息的速度不断加快,获取知识信息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现阶段,为提升“以读促写、以写促解”这一教学思想的应用质量,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系统查找一些适合阅读、写作的教学资源,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在实现提升初中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推动学生英语能力素养的全面强化。

例如,在学习第7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阅读文章进行阅读分析,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查找与银行服务机器人、微纳机器人、工业生产机器人等与机器人相关的文章,对机器人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优缺点进行分析,将小组调查结果以作文的形式写出来,并将这些文章引入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对这些作文内容、结构、词汇等情况进行点评分析,突出初中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分析自己及他人作文中存在的优缺点,并以此为基础,对自己的作文加以调整、优化,从而为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语篇初中生作文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