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者,神气也”之探析

2022-11-25 12:56邱佳慧纪立金福建省妇产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州350005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
江西中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营卫素问血脉

★ 邱佳慧 纪立金(.福建省妇产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州 350005;.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 350)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78。人体之神,涵盖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广义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或其总体现;狭义之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1]84。可见,血、神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中医学将整体观念作为指导思想,认为人体要素之间存在联系性和统一性,临床常借助此关系调节机体以达平衡,故在认识生命的进程中,尤为重视要素间关系的探索。“血者,神气也”[2],语出《灵枢·营卫生会》,正是血神关系的精辟概述。本文将通过对中医古籍中血、神特性的解读,扩展对血的认知,升华、提炼神的定义,进而从生理、病理角度切入,探析血神关系,进而凝练血神关系在临床的运用思路。

1 认知血、解义神

1.1 血

《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2]120经文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罗列营卫、水谷精气、血、神四者,并展示其间的关系,即血来自于神,类似营卫来自于水谷精气,营卫向血的转变,实为水谷精气向神的转变。由此提出血来自于神,血中有神。

《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2]155即中焦受纳运化饮食水谷,吸取其中精微物质,即所谓“汁”,包含营气和津液,奉心神而化赤,这就是血。进而可知,中焦所化精微物质向血的转变,必须在心神的作用下,历经阴阳之气变化方属完成。另有文献亦明确指出血来自于神,并阐释其过程,如《侣山堂类辩》云:“血乃中焦之汁,流溢出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3],即中焦化生水谷精微,由脾转输至心,在心神的作用下化为赤色而成血。与此同时,相较于血的前身—营卫,功能层面上,血的生理功能通用,如:血可濡养、化神。营卫的生理功能具体,如:营气可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卫气可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物质层面上,如《素问·调经论》所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4]《灵枢·营卫生会》所论:“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2]120可知血属机体通用物质,相对而言,营卫属具体物质。由此认为,血具有通用之性。人体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1]84,亦具有通用之性,可见血具有神之特性,所以认为血中有神,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所云:“血气者,人之神。”[4]119

1.2 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阴阳不测谓之神。”[4]252即把阴阳变化无穷,难以探测,叫做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4]19即阴阳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分析和归纳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的总纲,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也是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根本,自然界中的无穷奥妙都是从阴阳对立统一之中变化而来的。综上所述,可认为神是阴阳的变化,具有通用之性。

《中医基础理论》中神的定义:“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3]对比可知,神是阴阳的变化,具有通用之性,契合现有神的定义,且是现有神定义的升华和提炼。

2 血神关系

2.1 血涵神

血具有濡养、化神的生理功能,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4]47即眼睛得到血的濡养才能看见东西,脚得到血的濡养才能走路,手掌得到血的濡养才能握住东西,手指得到血的濡养才能灵巧使用。可知,眼睛、脚、手掌、手指受血的濡养方能发挥各自的功能。《灵枢·营卫生会》载:“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2]119即年轻力壮的人气血盛满,肌肉滑利,气道就通畅,营气和卫气就能很正常的运行,因此白天能精力充沛,夜里睡眠也安稳。《灵枢·平人绝谷》言:“血脉和利,精神乃居。”[2]158即血脉调和通畅,精神才能旺盛。可知,精神得血养,方能产生精神活动。上述过程均属于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变,本质为阴阳的变化,归属于神,结合血中有神的观点,我们认为神是血的核心功能,即血涵神。

病理状态下,血不足,可见机体功能低下。如《灵枢·营卫生会》载:“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2]119即老年人气血衰弱,肌肉枯槁,其气道就艰涩不通,五脏之气不能相互沟通和协调,营气衰少,卫气内扰,营卫失调,不能以正常规律运行,因此表现为白天精力不充沛,夜里难以入睡。《灵枢·决气》云:“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2]156即血虚的,面色苍白而不润泽,脉管空虚下陷。临床上,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急性发作,患者出现相应的心、脑功能缺失,经治疗血供恢复,常可伴随心脑功能的恢复。上述过程均属于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变,病理状态下,物质不足导致功能低下,其本质为阴阳变化的缺乏,由于神是阴阳的变化,所以相当于神的缺乏,可见物质、神、功能同步变化,结合血中有神的观点,进一步佐证了神是血的核心功能,即血涵神。

2.2 血育神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津液相成,神乃自生。”[4]42即气血津液充足,精神自生。此经文直接言明了血生神。《素问·玉版论要篇》云:“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4]59即人体中的阴阳气血,随着四时的变化而有次序地更迭、运行而不停滞,反映到面色和脉象上,就是“有神”;如果阴阳气血不能正常运行而停滞或逆转,反映到面色和脉象上就是“无神”。由此可知,阴阳气血正常运行则神生而有神,阴阳气血异常停滞则神灭而无神,因此认为血生神。

《素问·调经论篇》云:“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4]228即对神不足的病变,应该诊察虚络在什么地方,先用按摩的方法导引气血,使局部的气血较为充盈,然后再用针刺的方法来调和气血,但不要使其出血,也不能使气外泄,只要使其经脉的气血运行通畅,则病人的神气协调正常。经文论述了病理状态下,通过调节气血,使神恢复正常,间接说明了血养神。

3 血神与五脏

3.1 血神与心

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3]99。心藏神,指心统帅人体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机能[3]100。

心主血脉是基于古代解剖学的认识、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及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借助直接观察法总结而得。因为血涵神,神是血的核心功能,因此认为心所主血脉中必涵神,契合形神一体观,又因血育神,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心通过主血脉可调控神,故言心藏神。由此可见,心藏神是继心主血脉确立后推理而得的。心主血脉藏神的提出,正是血神关系的极好诠释。

临床见心神失养,常考虑心血不足所致,予归脾汤养血安神,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疗效佳。此诊疗过程,基于对血涵神、血育神的认识,故见心神失养,考虑心血不足,治疗以养血为主,认为血得养,一则为神提供物质基础,二则血核心功能得以改善,可使心神得养。

3.2 血神与脾

“意”是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意识、回忆,或未成定见的思维,藏于脾,为脾脏神[5]。《素问·宣明五气》云:“脾藏意。”[4]109即脾脏主管并蕴藏意神。生理状态下,根据《灵枢·本神》中“脾藏营,营舍意”[2]56,即脾贮藏营气,意神就寄附在营气之中,可知脾主运化,作为血化生之源,以其所化之血充养意神,以保其健。这正是血育神的具体体现。

病理状态下,如:阿尔茨海默病,以智能障碍为主要变化,最能体现脾不藏意的病理改变。临床多以健脾益智法作为组方原则,如健脾益智方,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为君,甘温入脾,大补脾气,辅以何首乌补益肾精,石菖蒲化浊开窍,远志安神兼以化浊,水蛭活血化瘀。亦如健忘之血瘀痹阻证,症见遇事善忘,心悸胸闷,伴言语迟缓,神思欠敏,表现呆钝,面唇暗红,舌质紫暗,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考虑营血瘀滞、意神失养,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以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赤芍、川芎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引血下行;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以生血。上述诊疗过程,基于对血涵神、血育神的认识,故阿尔茨海默病见意神失养,考虑血不足,治疗主要通过健脾养血而使意神得养,健忘之血瘀痹阻证同见意神失养,结合舌脉象,考虑血瘀滞,由于瘀血不具濡养之性,且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二者叠加,共致意神失养,故治疗上,一方面,活血祛瘀以助生新,另一方面,补脾生血,双管齐下,使意神得养。

3.3 血神与肝

肝体阴而用阳,指肝因藏血属阴而其功能属阳,所以肝血可影响肝的功能。魂属阳神[6],藏于肝,为肝脏神,如《素问·宣明五气》云:“肝藏魂。”[4]109

生理状态下,根据《灵枢·本神》所言“肝藏血,血舍魂”[2]56,即肝贮藏血液,魂神就寄附在肝血之中,可知入眠时血回归于肝,魂随之入肝,血足则寐佳。病理状态下,肝血失常,扰乱肝魂,故见多梦。临床多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宁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二者共为臣药;川芎辛散,调肝血疏肝气,与大量酸枣仁相伍,辛散与酸收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此诊疗过程,基于对血涵神、血育神的认识,见多梦,知肝魂异常,考虑为肝血失常所致,故治疗以调养肝血为主。

综上可知,心主血脉藏神、脾藏营营舍意、肝体阴而用阳均是血神关系在生命体中的具体呈现。血、神,及二者关系的临床运用思路是将血视为脏,神视为象,以神为依据做出诊断,以血为靶点展开治疗。

4 小结

“血者,神气也”[2],语出《灵枢·营卫生会》,其中涵盖血、神,及二者关系。笔者据此扩展了对血的认知,提出血来自于神,血中有神的观点。升华、提炼了神的定义,认为神是阴阳的变化,具有通用之性。基于对血的认知和神的解义,从生理、病理角度切入,阐明血神关系,即血涵神,神是血的核心功能,血育神,即血是神的物质基础。以临床运用为导向,阐释心主血脉藏神、脾藏营营舍意、肝体阴而用阳均是血神关系在生命体中的具体呈现,并提出血、神及二者关系的临床运用思路,可将血视为脏,神视为象,以神为依据做出诊断,以血为靶点展开治疗。

猜你喜欢
营卫素问血脉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风起轩辕——联通五千年民族血脉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皮肤表皮角蛋白18的影响
血脉里的眷恋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玲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