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新洞天

2022-11-26 04:00曾赵清
养生月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钟乳石石笋石柱

曾赵清

美丽的杭州,山明水秀,洞幽石奇,景点密布,古迹长新。如今,在离市区西南约19 公里的地方——西湖区周浦公社灵山大队,又发现了一座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大溶洞。因洞坐落在泮家山上,故称“泮家洞”;又因大小洞穴众多,所以又叫“孔里空”。

从市区湖滨站,沿西湖南线,经虎跑、六和塔、九溪十八涧和云栖等著名景点,到了龙、凤、狮、象等群山汇聚的凌家桥,再向前行3公里,便是湖埠景区,即石龙岗山顶的泮家洞所在。

泮家洞的洞口凝成奇特美丽的钟乳石,最长的有1 米许,色调灰中透绿,黄中带紫,好似堂前挂灯结彩,恭迎贵宾。该洞的形态特点,为竖井式的分层洞厅,从洞口到洞底相对高差大约为101 米,全长约300 米,共分四层洞厅。

人们从洞口扶着三角铁条做成的梯子,徐徐而下18 米,便是第一层洞厅。它长10 多米,面积30 余平方米,在电光照耀下,洞顶钟乳石琳琅满目,有似灯笼,有似花卉,有似瓜果。环壁四周,由于水流冲刷溶蚀,有如斑斑泪痕、窝穴、流纹、碟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左洞壁4米高处,有一根高约3 米、径约0.8 米的表面光滑的四方石柱,系水流溶蚀冲刷而成。可见,竖井式的第一层洞厅是当时水流入洞的通道。在厅的左侧有一个通天洞和“一线天”,在阳光照耀下,光束如同利剑划破“夜空”,可谓绝妙之景。

往下沿洞地面10 度左右的斜坡面缓缓而行约20 米,即为第二层洞厅,称“高层洞厅”。洞厅地面平坦,在厅的中央有一根奇形怪状的石柱,高6 至7 米,直径1 至2 米,似枯木逢春,迎风展枝。在厅的左壁上部,有一条长10 余米、厚约1 米的五颜六色的钙壳层,灯光下,色彩斑斓,宛如一条彩龙,正在蠕蠕游动。还有狮、蟾、笋、螺等千姿百态的石钟乳,以及双层石柱和石质帷带,有的悬挂在洞顶,有的竖立于“平原”,奇观荟萃一堂。厅的右方,有一个长约33米、宽约10米的支洞,洞口有一根石柱,高约3.7米,围2 米余,却似一个忠诚的卫士把守着洞府厅堂。支洞内,流水石发育,洞底的边缘,布有扇形的水石。厅内两根石柱,上粗下细,系石柱形成后,经流水冲刷溶蚀,下部的碳酸钙再次溶蚀之故,十分醒目。有了这两根擎天石柱,似乎整个大厅全被这擎天的石柱支撑着。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曾有数百名群众到此避难。

在第二层洞厅的左壁即洞厅东南,有一个仅容1 至2 人通行的小支洞,由小洞道匍匐而入,左盘右旋向下38 米,转过五个弯,几经迂回曲折之后,豁然开朗,别具一番风趣。这就是被称为“过道洞厅”的第三层洞厅,领其妙趣,大有“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境。此厅宽2 至7 米不等,面积有100多平方米,厅前,有一只像伸颈爬行的海龟,背上驮着一座瑰宏壮丽的宝塔和一个三足鼎立的香炉,以及一排排奇峰突起、林木丛丛的石钟乳。昂首洞顶,无数钟乳石玲珑倒挂,如朵朵莲花含苞待放。在左前方的洞壁上,蹲着一只双目炯炯有神、张口嬉嬉似笑的小石狮,与人对视,欲言又止,栩栩如生。在高约40 米的悬崖上,登临俯视,洞壑幽深,变幻多姿,尤其在一片灯光照耀的金色世界里,石笋、钟乳石、石帷幕、流水石……时隐时现,令人心旷神怡。幸临者,无不为之叫绝。

扶着铁梯,顺着陡壁而下,便是泮家洞的最底层,即第四层洞厅“底层洞厅”。它从西南向东北延伸,呈月牙形,长约160米,宽10 至15 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个洞厅的景物宏大壮观,自然优美;个体形象,鬼斧神工,既有深邃的意境,又有坦荡的地域,使人遐思神往。在洞厅两端,由石灰华凝聚而成的云盆,似龙盘蛇游,形成梯级的层层水池,西南端九层,东北处八层,水流自上而下,层层相溢,盆盆相依,潺潺不息,汇注在洞厅中央的一个大水池即“水厅”内,其水深0.3 至0.5 米,池水清澈。整个景观,奇异别致。厅的西南角,有一根石笋高4 米余,柱身奇生,顶端有四支触角伸向四方,每支长半米许,四面观看,形成种种不同奇景:左看像一位美丽的少妇,侧身倚柱而立;右看像一个巨大的龙头,神态勃发;正面视之,又像一匹脱缰的骏马,奔驰疆场。因此,人们称它“多景石”。这在浙江洞穴的石笋中是极为稀罕之物。漫长岁月的流水溶蚀和石笋时期的再沉积,造成了这“四像”又“四不像”的奇特形态。离此东北方向约20 米处,又有一根拔地崛起的巨大石笋,其高约25 米,直径5 至6 米,占地约20 平方米,像一支雕有盘龙飞凤的“擎天玉柱”巍然屹立于大厅的中央,宝塔形的尖顶直冲穹天,这是浙江洞穴中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支石笋。大厅东北,还有一根奇特的石笋,高约8 米,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石柱下,小云盆朵朵,似片片的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其间有一根半米高的小石笋,形似尖嘴的鳄鱼,腾水而出。后面,又有一个巨大石帷,高5米,宽约8米,金丝缕缕,赛过舞台帷帐,银丝缕缕,晶莹欲坠。当人们用小铁锤在它那褶褶皱棱上轻轻敲打时,还会发出音节分明的乐声,响彻洞厅,人称“水母古琴”。

第四层厅的洞壁上,流水石非常发育,且规模宏大;到处是岩溶石瀑、幕、帷幔等,有的如金丝玉带织成的顶天“罗帐”,有的如千丝万缕缀垂于洞府壁间。有的则如“九天飞瀑”倾盆直下。有的又如喷珠溅玉、奔腾流畅。厅内壁上,仅高12 至20 米、宽六七米的石瀑就有10 余个,景色极其壮观,瑰丽,特别是东北部右壁上的一片石瀑,由5 个石瀑连片展开,宽有20 余米,高为十三四米,瀑面上无数大小不一、重重叠叠的元宝形的流水石,在电光闪照下,闪闪发光;倒影在“水厅”中,更显得壮丽无比。有人说它是一座雄伟的“城堡”,有人喻它是“三十三重天”,还有人把它看成是夜晚的“上海外滩”,在浙江洞景中,蔚为壮观。此外,在厅的右壁上有一个高约4米的“城门”,门内石钟乳“宫阙庭开”,璀璨夺目。整个洞厅顶板呈拱形,高有20 至40 米,昂望厅顶,高若天穹,穹顶下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布满穹顶,琳琅满目,有的如佛殿宫顶的罗帐,有的似佛前高照的“万年灯”,特别使人感到新奇的是,西南端的穹顶上一个长1 米多的钟乳石,雪白明亮,醒人眼目,像一束锦绸彩缎挂在空中,随风飘动。可是这束绢丝上部金黄而下端雪白,在浙江洞穴的化学沉积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同时,在底层洞厅的左边高1 米左右的泥土染涂的洞壁上,发现似乎用手指划写的“大明六年”和“主财入此洞”等字样,经有关部门鉴定,可能是南北朝时期的宋国大明六年,即公元462 年书写的,距今已有1500 多年了。

另外,泮家洞附近洞穴丛生,有风水洞、仙桥洞、泉山洞、悬空洞、红泥洞、猿猴洞、仙人洞等,组成了灵山洞群,其中以风水洞、仙桥洞、泉山洞三洞最为著名。

白居易游风水洞的“慈严寺”时留下诗句:“未入云泉路,先闻接客钟。”苏轼游风水洞作诗二首,并传有他亲笔题字。仙桥洞位于大坞山间小盆地的出口处,洞口有一座跨八九米、高五六米的天然桥,它是浙江喀斯特地貌中一座著名的天生桥,洞内大石云集,洞的中央有一竖井直通蓝天,四周洞壁虬枝横生,石灰华倒挂,似龙似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有一只缺口白瓷的饭碗,端端正正地被石灰华冻结在石帷幕之下,就像人亲手摆上去一样。泉山洞长1 公里余,地下河流量大,洞口清风,冬暖夏凉,成为杭州西郊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

猜你喜欢
钟乳石石笋石柱
石笋脚下
石柱迷宫
保护溶洞
现象
蘑菇石柱
游沂源灵芝洞
巴勒贝克发现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游石笋山(外一首)
客鸟尾石笋奇观
欢迎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