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2-11-26 06:38张双双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过程

张双双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小学,山东威海 2642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都十分疼爱,不会让孩子做简单的家务,学生也没有社会实践的机会。与此同时,现在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对升学率过分重视,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不能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大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劳动意识,也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劳动成果。对于这样的教育现状,素质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

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

劳动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劳动学习、丰富劳动经验、具备劳动技能是每个小学生都享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通过享用劳动成果,帮助学生感受劳动的意义,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劳动、劳动者和劳动价值的深刻认知。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劳动是创造自身价值的基本保障,多样化的劳动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使学生在面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判断。与此同时,对劳动态度的转变、基础劳动技能的掌握,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自身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紧密相关。学生可以在劳动教育的过程实现手脑劳动和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素质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作用。劳动教育是学生获得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还综合着各个学科的优势,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多种学科基本知识,还要调动自身的劳动经验,扩展学生视野。教师要注重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在学中劳动,并针对劳动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设计思考。丰富学生的劳动情感获得,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在智力发展、德育学习和时间的重要阶段,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的劳动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学校,都无暇将精力放在除学习以外的地方。社会上对学生劳动教育普遍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教育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低,部分教师甚至将劳动作为一种违反纪律的处罚。小学时期的教育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劳动能够启发学生的智力,获得创造性的劳动体验,并且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快乐获得自信。当前存在着中重学习、轻劳动教育的情况,提醒着小学教师应该发现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探寻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实施家校合作

小学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素养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深化对劳动的认知,学生在这个阶段能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以及爱护劳动成果的品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习到必备的劳动技能。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家校合作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且在各种类型活动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另外,在校园美化活动等文体活动中积极参与、组织实施。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综合性技能。

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其勇于承担的精神品质,另外,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使其端正对劳动的态度,避免出现“重学习,轻劳动”的教育现象,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为孩子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劳动,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引导孩子养成劳动光荣的意识。与此同时,在家庭中要对每个成员进行明确的劳动分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能够保证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例如,教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讲解劳动教育的好处,并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家长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当学生对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或劳动内容感兴趣时,家长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如学生1对洗衣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妈妈洗衣服时,都让妈妈教自己如何使用洗衣机。家长借助实践劳动的机会,教学生1如何使用洗衣机,并鼓励学生1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为学生提供学会劳动的时间。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较差,大多数家长会认为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就是给自己帮倒忙,浪费时间。家长2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鼓励学生2学习劳动内容,耐心指导,接纳学生2从不会劳动到会劳动的渐进过程。

(二)融入各学科知识

劳动不仅创造了美,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小学教育中,要想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仅仅靠说教是不可能完成的,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就会大大降低劳动教育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该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劳动教育渗透各个学科教学中。

例如,语文写作、美术创作和音乐舞蹈等,需要学生发散思维。运用想象力创造的过程都可以说是劳动的过程,学校方面应该给予劳动教育应有的重视,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过分追求成绩好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劳动价值创造。例如在语文写作中,教师借助“五一劳动节”这个节日,组织学生写一篇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作文,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对劳动的直接感受,更没有体会过劳动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组织学生来到附近的人民公园,参与社会义务劳动活动。在劳动中,学生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打扫公园的卫生、擦拭公园的长椅、维护健身器材等,最后将公园打扫得干干净净,亲身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大大提高了作文质量。在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劳动,还可以使劳动过程更加美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基于学生的积极向上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和学习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三)做好教学准备

教师在劳动教育前应该做好教学准备。虽然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教师也必须做好备课,备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过程,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过程。进行合理备课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计划性地保障教学质量,使综合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应该要做好教学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具体实践内容,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也要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两个同步提升。

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实践能力有个大致了解,清楚小学生对劳动和综合实践的需求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能够有全面的掌握,然后做好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学生是教学准备的第一步,其次,教师需要对活动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活动内容中,教师要把握实践活动的重难点,了解劳动与综合实践中所展示教材的内容,为活动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教师还需要设立准确的活动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使小学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中能够一步步开展实施下去。例如,了解活动的顺序、能够描绘出整体活动框架等,确立正确的目标对小学综合活动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进行合作学习

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责任意识和劳动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普遍不成熟,也没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在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为了避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影响其他学科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帮助,继而获得更大的进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在劳动与实践中的热情,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提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保障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思维发散、自主探究问题,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在进行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是分组对学生的分组必须科学合理化,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劳动实践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教育;第二是设计合理的劳动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劳动任务和综合探究任务的设置,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基础。比如:劳动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开展劳动活动中应该做的教学准备有哪些?活动的具体步骤有哪些?等等,考虑到这些方面,以此来突出劳动主题,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第三是进行讨论学习,教师需要提出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并且保证课堂运行秩序,防止学生借着讨论做一些活动以外的事情。讨论完毕后,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并且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有效地指导生活活动。很多知识都来自生活且高于生活,是人类勤奋和智慧的结晶。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校园。其实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书本上学习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主要由教师讲解获得。而通过劳动实践探究获得的是直接经验,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到。因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多让学生动手动脑,感受生活。

因此,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在周边社区进行劳动实践,近距离感受劳动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小学生对未知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活动课程在大自然中展开,让学生能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继而保障活动的有效性。

(六)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在劳动的教育活动中,合理的评价总结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学生在劳动和综合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指出正确的改进的方向,帮助学生完善自己。但是目前的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忽略了活动的过程,使教学评价过于单一,而这种重视结果的单一评价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法都需要多元化,以此来保障学生的活动热情,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首先,评价内容多元化。教师应该要认识到,在小学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不应该局限于学生活动的结果,更要注重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关注到学生一点一滴的变化和进步,发现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优点。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涉及面广,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不会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维综合评价。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过去,对学生劳动和综合实践表现的评价主体是教师。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将严重降低学生对劳动和综合实践的热情。因此,对于如今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应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进行综合,以提高有效性。在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中,肯定和支持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活动的喜悦。而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产生改正和进步的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重视起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策略,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正确的教学评价,确保活动的开展效率。优化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过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