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研究

2022-11-26 06:38范林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课程

范林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更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所以,高校怎样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的教育质量和育人效果,不断完善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和塑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近几年,我国的高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业实力,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就业者到主动创业者的转变。但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部分高校还只是将其作为一种“通识教育”课程开展,采取类似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这既难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还可能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现偏差。双创教育作为一种以传授创业知识、培育创新人才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教育形式,应该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所渗透。开展双创教育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社会输出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但是,从现阶段高校开展的双创教育来看,有些高校以讲解就业政策及形势、传授创新创业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有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化,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一些形式主义的创新创业活动,这就违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1]。

(二)任课教师相关知识和能力不足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时间较短,由于创新创业管理专业出身的教师极少,主要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或负责就业工作的行政教辅人员进行授课,大部分任课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存在着“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缺乏与企业对接,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一些高校教师和领导对于双创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只停留在讲授理论课和完成创新创业类比赛的报名参赛任务上,导致双创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三)课程内容与专业教育脱节

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普遍与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存在脱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通常是以讲授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技能、解读创业政策、讲授创办新企业的流程、分析创新创业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鲜有将双创教育融入其他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之中,这就导致大学生缺乏结合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能力,难以适应现阶段社会背景下各类用人单位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四)教学方式不科学

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只有学生多次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活动,才能够理解所学的创新知识,真正掌握技能。目前很多高校的二级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设计出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业能力的训练没有足够的课时和实训环节,通常只是在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个别专业开设了一两门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一般由从事其他专业的教师、辅导员或负责就业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授课,由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理论性强,师生普遍缺乏创业经验和社会实践机会,使得学生难以真正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2]。

(五)缺乏必要的专项资金和激励机制

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园等,开展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上来看这类活动开展得较少,效果不太理想。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些高校提供的资金、场地、设备等基础条件不足,也缺乏能保证创新创业活动持续运行的激励机制,例如,没有对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进行工作量的考核认定,没有给予创新创业团队专项资金和场地支持,没有对指导项目获奖的教师给予合理的奖励等,这就难以保证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持续良性运行。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对策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双创教育的开展,不能仅仅是将其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也不能单纯以课堂讲授理论、解读政策文件、讲授案例、设计创新创业项目作为课程主要内容,需要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结合专业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来实现双创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高校对于双创教育体系的优化,需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内容开展,使得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效融合,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高校教师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对接,将教学科研成果、创意等结合专业知识转化到实践中,以此来有效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锻炼团队管理能力、创办运营企业的能力等。另外,对于高校双创教育体系的优化,需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需求,以此为依据,制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创业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

(二)革新人才培养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培育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目的在于培养和塑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开展多种创业项目活动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就业者到创业者的转变。但是部分高校尚没有将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业技能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在具体的人才培育过程中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老板教育”[3],这既难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还可能造成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出现偏差。同时,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和教师还需要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思想,为大学生提供多种渠道获取实训机会和创业启动资金,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及方法,以用人单位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立足自身的教育资源来构建符合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三)加大对双创教师的培养力度

首先,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从高校双创教育实施的角度来看,需要高校转变双创教育的理念及方法,大力培养本校的师资力量。应提供专项经费,为主要教学人员开展双创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其次,高校还需要对本校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聘请校外创业专业指导教师或者成功的创业人士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效结合,打造出一支双师型教师团队[4]。再次,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学主管部门应重视培养创新创业教师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多种进修、学习、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和考察。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在政府、企业等单位挂职、兼职等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以此来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双创教育的实施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构建新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属于一个综合性的教学体系,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企业家精神等,要围绕着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来设计课程和实践环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更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将创新创业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安排在从大学一年级到研究生的各个阶段,循序渐进,使得学生能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创新技巧,掌握创新能力,专创融合,以此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就业和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新型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主要是向大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及企业家精神。近些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除了开设相关课程以外,组织师生普遍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全国性比赛,这使得我国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双创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但是,从双创教育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希望通过参加比赛获奖,很少有利用创新成果进行自主创业的企业家精神。开展新型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真正地将创业当作一种就业方向,真正具备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5]。而创新创业的专业教育则是指对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内容,以此来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相互渗透及融合,全面提升双创教育的全过程覆盖和有效性。

另外,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则需要将实践作为双创教育的重要环节,并科学合理地设置双创教育实践课程或选修课。在双创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专业学科背景组织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参与相关课题项目活动和比赛活动,开展虚拟或者现实创业,利用创新创业教学软件、创客空间、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资源,锻炼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改进创新创业教学方式

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创新创业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创教育的深入开展。所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架构的过程中,更需要增强双创教育的开放性、互动性、可持续性,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在组织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双创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组织多种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开辟全新的创业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参与创业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首先,采用创业项目导向法。对于高校双创教育的优化需要通过宣传的方式使得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目的,以此来激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申报大创项目,开展项目的调研、考察、论证、实施等活动,这样既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够充分地调动每个队员的积极性,体现其专业知识技能的实际价值。

其次,采用角色扮演法。在双创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建立一批模拟企业,或者采取模拟沙盘软件进行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企业中各项职能进行划分,扮演各个部门负责人的角色,这样既可以使得团队队员能够各司其职,还能够激活大学生的潜能。

(一)建立创新创业学院

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按照“分层次培养、体系化推进、融合式建设、全方位教育”的原则,坚持“以政策为引导、以文化为载体、以专业为突破、以基地为平台、以竞赛为手段,以课程、师资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思路,汇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紧密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科研实践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分类型、科学化、系统化地实施创新创业的全过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其创业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提供资金保障和建立激励机制

为更好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调动教师指导的积极性,高校应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提升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激励机制,优化评价制度体系。确保有稳定的资金支持,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条件,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作为教学和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从根本上调动起教师教学、指导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广大学者对此进行不断探索。对于高校双创教育的优化则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并立足本校教育资源及双创教育开展的现状,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革新,大力培养师资力量,增加资金投入和完善激励机制,构建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课程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