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制造类专业情感培育机制研究

2022-11-26 06:38雷宇航高尚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培育制造业转型

雷宇航,高尚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一伟大计划,指出制造业才是我们国家经济的主体,从当今世界强国的崛起之路来看,各强国无一不拥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力量,如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只有拥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业,才能够拥有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崛起。中国想要在当今世界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从近代洋务运动引进中国第一批工业开始,到1949年前,国家工业水平几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温饱尚成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带领下,三大改造的完成给中国工业注入新鲜血液。改革开放后,我国制造业开始迅速发展,发展了完整的种类体系,支撑起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大而不精的层次,核心技术把控不够,与世界顶尖水平差距明显,中国智造任重道远。

一、背景

(一)当前面临的现状以及形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经过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然从当年的温饱尚且不足的国家,翻身成世界上真正的制造大国。但是纵观全局来说,我们国家的“大”仅仅还停留在规模大、基数大的层面,还没有达到强的水平,处于制造阶段,距离智造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程需要我们完成。

(二)转型给带来的机会和困阻

转型势在必行,随着全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这既是巨大的风险口,也同样是我们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我们需要的是智能化,用机械智能替代纯人力工作,可以使我们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也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转而投用在技术研发上。不仅如此,在提升我们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可以开拓更加宽阔的市场。

我们要抓住本次转型的核心要点,首先就需要充分了解我们自己不足、缺失的地方。如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尚且不足,就拿芯片这一方面来说,在设计方面,中国的设计团队处于世界一流的顶尖水准,但是代理加工方面,中国还是十分依赖外国的技术,每年都需要缴纳海量的专利费用,一旦别人进行科技封锁,我国将无计可施。我们要把命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制定行业的规则,引领科技的未来走向,站在世界的最前沿。打破科技的封锁,首先我们得完善我们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规范,实现自主研发与产业化,推动智能在制造方面的应用,建立全新的生产模式以及配套的新型商业模式,形成全方面的产业链。

中国制造业的庞大规模注定我们本次转型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紧抓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全面提高发展质量与核心竞争力。

(三)转型对高校以及教师的新要求

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不仅仅在工业方面,更需要我们从源头入手。当前教育前景之下,每年大学生人数都在增加,接受高等教育人群所占的比重在全中国的人群越来越高,我们需要从高等教育的源头同步转型,对高等学府老师的教育要求也需要同步作出调整,为全体制造业的转型贡献新鲜血液、动力。

对于教师,要求更加严格。作为一名高等学府的教师,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同等重要,除此之外,作为一名高校老师,要拥有创新的能力,只有自己拥有一定创新思维,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对专业的认可,以及对专业的热爱。大学像个微型社会,是学生迈入社会的过渡。当今我国大多高校偏向理论教学,实操教学薄弱。在实训实习方面管理也比较松散,学校本身落实不到位。高校应和当地企业合作办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对于全面教学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种种现象显示着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管理力度不够充分,需进一步提高。

中国高等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各种产业进行接力传递,通过教育培养思维、动手能力、专业素养等。高等学府在“中国制造2025”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的高等学府为中国提供很大比重的技术研究,为中国技术革新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虽然中国完成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但中国高素质人才的缺口还是巨大的。

(四)高等教育理念与实际的契合度

“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战略指向。新的要求,则要用新的态度去面对,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向发展新方向靠拢。

根据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方针。教育理念也要适时做出转变,教育目的,课程的选定,教学方式的更新,整体师资队伍等牵一发而动全身,全体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发挥好每一项作用。教育目的一定要把握清晰,这是我们的培育方向,定下目的才能制订之后的工作。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需要提到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两个方面是转型的着重点也是着力点。师资力量也是一个学校实力的体现,庞大师资力量更能为转型提供充足的能量。面临当前情形,转型势在必行!

二、对于专业情感的培育以及学风的讨论与建设——以SQ学院2017级大学生为例

(一)调查分析的指向与目的

当代大学生的学风会从各个方面展现对本专业的情感认可度。通过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当前情形下高等教育认同的背景下,从学习的各个方面展现对高校人才培育的方向是否有所偏移。借由通过调查大学生的整体背景来了解其对本专业的兴趣以及对教学成果的整体评价。

本次调查从对专业的兴趣、个人动力、未来职业规划、掌握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还有包括任教老师的教育水平、能力等全方面进行了解。以期更加真实地反映当前大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认可度、规划、情感。

(二)SQ学院2017级学生真实情感了解数据

通过积极调查访问,我们发现,有极少学生对于自己未来人生是缺乏规划的,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感到比较迷茫,表达出从九年义务教育的管理到大学的自学为主的脱节,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是十分清晰的,他们清楚自己,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热爱着这个专业,对于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充分了解,并且掌握娴熟,一直在跟随老师做研究,丰富自己的见识和积累宝贵的经验。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学习本专业是他们的一个过渡,毕业后并不打算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对自己的规划也比较清晰。

更多的学生,约占全体的60%,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太大的热爱,跟随老师,走一步看一步,只有较短期的规划。对于学习的热爱度以及专业的认可度不足。总体来说学风建设还需要提高,对学生专业情感的培育有待提高。整体评价较为不足,这也说明各高校对于大学的教育还没有触及核心,未将同学学习情感充分挖掘出来。

(三)学风建设与专业情感相结合

通过上述调查在学生对学习氛围、老师授课水平的评价、专业了解程度、对自己人生规划等方面了解了大学生真实面貌以及情感。在平时对待专业学习的心态进行更深层次的采访。对于老师的授课水准,学生都保持比较满意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我们从课余时间、学习动力等方面对限制大学生专业情感培育的因素进行探究。学习动力不足是主要问题,大学生对专业情感不能产生兴趣,这严重阻碍了对学风以及专业情感培育的发展。

对此笔者提出对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增加学习的乐趣性,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做好学风政治工作。提升对专业的情感融入度,对专业的认同度,提高大学生自己本身的思想境界,使其能够积极融入专业学习,将人生规划细致,展现出自己对专业的自信以及对专业的热爱。

三、转型升级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升级——SQ学院为例

跟随教育体系的转型,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实施“1+3”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完成通识课程教育、学科基础课程,从第二年开始实施专业分流,重新自主选择专业。完善“3+1”人才培养模式及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补充,允许部分学习优秀,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在第四年学习时到实训企业直接参与企业项目进行实践训练。

在专业建设层面,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科研究,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内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化改革,明确表明学校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完善专业技能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加强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力度。重组教学体系,重新分配老师任教科目,并且开展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发挥名师带头引领的作用,对老师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重新考察,选派老师赴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提高老师教学以及科研水准。加强学校同企业之间的联系,选派老师前往企业挂职历练,开拓老师的视野以及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有实际的体验,更能抓住教学重点,同时也能培育学生对专业养成良好的学习素质和情感能力。

学校狠抓教学管理、学风建设,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推进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转型发展;加强校地合作,构建教科研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贡献一份力量。

四、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力度

制造业作为国家实体经济发展主体,地位至关重要。“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祝树金老师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技能人才仅仅占到百分之五的比例,这一数据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的差距显著。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国家工业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缺口不容忽视,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加重力度。

制造业通常学习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面临制造业转型,应用类技术型高校更是首当其冲,首先即是情感问题。学生对制造业产生情感,才能充分热爱这一行业,才能为中国制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情感培育机制的建立

为什么需要建立情感培育机制,据心理学分析,人们在面对外界事物时,往往下意识会采用非理性的做法去处理问题,然而这一系列的过程和人脑情感系统实践活动有很大的关联。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利用人脑的情感系统进行辅助调整,让大脑更为理性,用专业的态度处理问题。在工程教育改革、认证,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背景下,专业教师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实践者,是课程体系的领悟者,是教育理念的贯彻者,也应是学生专业情感培育的主导者。制造类专业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育主体等方面较之以往都应进行转型。尤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视角交融对学生的专业认知、认可、认同等具体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对标”出制造类专业情感培育的着力方向。

通过实施情感育人机制建立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保障。所学的专业知识将会随着情感的建立,逐渐积累,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逐渐习惯用专业的思维去处理事务,去面对工作。使得专业能力在情感的辅助之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六、制造类应用高校情感培育机制势在必行

“中国制造2025”迫在眉睫,中国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情感培育机制必须提上日程,将制造业转型同情感培育机制结合,将会是我们对“中国制造2025”的最好应对之法。

情感培育机制同样适用于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大学是中国高新技术人才最重要的摇篮,要从根源进行改进升级。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容不得一丝懈怠。抓住本次全球制造业转型,将会使我们制造业完成弯道超车可能仅用十年的时间就达到西方国家几十年所达到的水平。

当今世界的竞争俨然发展成人才竞争,人才才是强而有力的战略资源。情感培育机制的建立可以使我国人才得到更加全方位的培养,制造业同样如此。

猜你喜欢
培育制造业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四优四化”,河南农业转型进行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