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现状及趋势探析

2022-11-26 19:58张先庚张文邓小利任振薿付能荣孟保华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法教师队伍院校

张先庚, 张文, 邓小利, 任振薿, 付能荣, 孟保华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教育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及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须高度重视,持续改革发展[2]。而目前我国教育综合改革仍处于深水区、攻坚期,还面临着较为严峻繁重的任务。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为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1 “三教”改革概述

教育综合改革是我党在十八大、十九大先后提出的重大战略问题。其中“三教”改革是指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三者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教师为教育改革的主体,是三者中的关键;教材为课程建设及教材内容改革的载体,不可或缺;教法则为教育改革的路径,也是教师与教材改革的实现手段[3]。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大高校相继开展了“三教”改革,也取得了众多的成效与经验。

2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现状

2.1 教师队伍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政策制定与研究的重点,也是制约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质量提高的瓶颈。目前针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德培养、教师管理综合改革、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2.1.1 师德培养 师德培养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思政、考核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如许萍等[4]提出建立师德考评机制,进行分层评价考核。在医学类高职院校,则将“师德”与“医德”相结合,开展基于医德教育的师德教育活动[5]。此外,还将师德建设与人才评价机制结合,将师德建设融入教师职后教育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6]。

2.1.2 教师管理综合改革 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主要涉及教师资格与任用、教师培养与发展、教师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如巴佳慧[7]提出了校企“双导师”联动模式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何静等[8]提出采用分类分层管理方法,即将教师管理机制与建设机制结合、教师个体发展与教师团队建设结合、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结合,由此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激励与管理机制。

2.1.3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当前,“双师型”教师建设被认为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必然选择。如黄瀚玉等[9]提出,采取“引进来”,扩大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走出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传帮带”、“练本领”等形式,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崔发周[10]提出以现代学徒制为基本培养制度的校企双元培养模式,来建立互相协作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与企业教师队伍,实现院校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与企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楼世洲等[11]提出采用深化院校管理体制与机制、建立多元化教师引进和专业发展机制、构建知识共享产教融合平台、构建分层分类教师评价体系等来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与“双师型”教师团队。此外,杨清华[12]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提出打造一支敬业型仁师、精业型匠师、创新型导师的“匠师型”教师队伍,以培养工匠型的高技能、高素质职业人才。

2.2 教材课程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支撑与依据,也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有研究者认为,教材的改革与创新落到根本是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作为统领[3]。如郭福春等[13]提出要优化课程体系,凸显职教类型与特色。具体方案:一是强调课程思政,将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标准相契合,推行“1+X”证书,实现一专多能;三是强调实践课程重要性,通过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职业教育集团等载体来增强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李宇红等[14]结合专业特点,创建了“上班式课程”。以“上班文化、上班典型工作任务、上班核心技能”为上班三素质,建设卖场课堂环境、商贸文化课程、卖场管理课程、商贸技能竞赛、商贸资源库五维元素的商贸“上班式课程体系”,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去学习探究,实现教材课堂的“有用、有趣、有效”。

此外,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从2015年以来,关于高职院校教材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本课程教材”、“校企合作教材”、“立体化教材”、“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数字化教材”或“交互式教材”)等模式上。如王洪艳[15]进行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指出校本教材最能体现学校的实际情况与专业特点,但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提出:教材开发主体化,将企业专家或首席工人、技术能手等纳入到教材的编写和指导中,把企业实践经验融入到理论知识中;学习情景系统化,以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单元,传递有效的教学信息;教材形式立体化,在现代学徒制及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突破传统的纸质版教材,将音频、动画、视频、网络流媒体等融入,以满足学生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随时学习的需要。在褚颖[16]的研究中,开发了4大类10小类的课程资源库来打造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主要为:授课资源库(包含课程教学标准、教学PPT、视频等);演示案例库(应用AR、VR技术,视频动画等);实验实训案例库(实验案例指导书、实验案例操作视频等);习题试题库(包括在线测试试题库、练习题库)。学生均可通过在线课程学习网站随时随地获取课程资源自主学习,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2.3 教学方法改革

教法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与纽带,教法改革的成败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法改革主要围绕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解决教法传统单一、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并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如倪尔妍[17]提出推行“校内课堂”、“网上课堂”、“企业课堂”多维学习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此外,还建立了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监督与评价机制,及时评估教法成效。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上班式课程”改革中,通过“研学结合”课程并借助项目、活动、工具等载体,应用案例分析法、提问法、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沙盘演练等教与学的方法,实现了教法创新与多元化[14]。李吉霞[18]则探索应用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虚拟课堂等载体来丰富教学形式,实现教法改革。

3 存在不足及建议

3.1 教师队伍改革

现有的师资队伍改革方案,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对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但部分改革流于形式,未落到实处,缺乏系统性、稳定性,让教师忙于应付,无所适从。大量采用建机制、创项目来带动教师发展,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却易造成教师的“项目依赖症”,缺乏积极性与创新性。此外,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规模等局限性,改革力度和深度还不够,师资短缺、教师教学任务重、学生关注度不够、“双师型”教师少、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较突出。但强教必先强师,故在教师纳入、培训发展、考核评价、待遇保障等方面须继续深化改革。要加强校企、校际间合作,采用师徒制、订单班、名师互访、经验交流等形式,广纳人才,资源共享。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入企实践、激励考核等方面促进教师发展,强师提质,激发活力,打造一批“能教学授课、能生产实践、能职业培训”的“三师型”教师。

3.2 教材课程改革

教材、课程、教法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以教材为纲要,促进课程建设,以教法为手段,推动课堂革命[19]。在众多院校的探索研究中,大部分是以某个专业或某一类专业进行探索研究,改革覆盖面较小,其结果的外推程度较小,对促进整个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还不太大。此外,教材课程改革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知识更新慢、配套资源不足、科学的评价标准缺乏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需求与趋势,突出“职业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特点,深化教材课程改革;结合信息化技术,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教材创新化、多元化;并建立教材审批制度,确保教材质量。

3.3 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方法正逐渐多元化,从现有改革来看,仍存在重理论、少实践、课程内容落后、教学过程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此外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等特点,开展线上教学,可能存在缺乏监督和指导、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完备的课程设计等问题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当下现有改革经验下,需继续深化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课证共生共长”[20]、信息化与教学融合、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4 小结

“三教”改革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突破口,是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三大问题[21]。高职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教学改革。现有改革模式的成效值得肯定与推广,但仍存在不足,改革还存在较大空间。因此,在当下教育改革关键期,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和国家政策,促进“三教”改革的系统化、机制化、长效化,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和深入性。

猜你喜欢
教法教师队伍院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