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依赖患者复饮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2022-11-26 19:58黄秋柳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戒酒正念饮酒

黄秋柳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死于饮酒的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3%[1]。酒精依赖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心理和身体健康的成瘾性疾病,表现为对酒精过度渴望以及不可控制性摄入,目前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文献报道[3],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率极高,约1/2患者治疗后1年内复饮。酒精依赖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复饮,如何降低复饮率是精神疾病医护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制定最佳治疗护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 酒精依赖复饮的影响因素

1.1 人口学因素

1.1.1 婚姻状况 在酒精依赖患者婚姻关系中,配偶是制止患者求酒行为、帮助患者树立戒断信念和适应身体不适的主要照顾者和社会支持资源,良好的婚姻关系是患者恢复社会功能、降低复饮率的重要保证[4]。肖远奇等[5]报道,婚姻状况是影响戒酒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不良婚姻状况的酒精依赖患者戒酒依从性差。此外,刘增训[6]发现,家庭成员交流少、矛盾多,成员间缺乏理解支持、父母过分放纵或保护、父母意见冲突等不良的家庭环境易形成酒精依赖。

1.1.2 家族饮酒史 酒精依赖的形成有显著遗传性。陈静等[7]研究表明,家族饮酒史阳性家庭成员酒精滥用相对危险性是家族饮酒史阴性家族的3.5倍,家族饮酒史阳性与复饮密切相关。

1.1.3 年龄 朱冉等[8]研究发现,年龄与酒精依赖复饮有关,年龄大是酒精依赖的保护因素,年龄大者受并发症等因素影响,面对酒杯、酒瓶等酒精相关线索时不易冲动,心理渴求程度下降,因而复饮率低。

1.1.4 文化程度 韩守雷等[9]调查发现,文化程度是酒精依赖程度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低,对酒精危害认知越不足,酒精依赖性越重;文化程度越高,酒精对神经、肝脏等相关危害性知识储备量越足,酒精依赖性越轻。

1.2 个体因素

1.2.1 人格特征 国内外研究报道[10-12],酒精依赖患者人格特征大多偏离正常,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调查发现,男性酒精依赖复饮患者在说谎(L)、诈病(F)、疑病(Hs)、抑郁(D)、偏执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及轻躁狂(Ma)等8个因子得分上明显高于未复饮者,酒精依赖与父母等上代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或边缘性人格障碍密切相关。孔维萍等[13]调查发现,酒精依赖患者有敏感多疑、紧张、易怒等情绪特征,有攻击性、易冲动、自控力差等行为特征,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神经质(N)、外向-内向(E)及虚假与掩饰(L)得分越高者人格偏离越明显,自律性和情绪稳定性越差,复饮概率越高。樊运莉等[14]研究发现,冲动型人格障碍中冲动水平与酒精依赖复饮呈正相关,即冲动性水平越高,复饮的可能性越大。

1.2.2 情绪因素 国内外学者均认为酒精依赖患者伴有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为正常人的4倍,与酒精依赖复饮呈正相关,负性情绪被认为是酒精依赖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严重影响患者戒酒的依从性[15-16]。赵志强等[17]研究发现,轻中度抑郁发作后的慢性酒精依赖患者,出现生活应激事件后,可能更容易出现复饮的情况;重度抑郁发作的慢性酒精依赖患者心理症状严重致其对外界无欲无求、漠不关心,不会出现对饮酒的渴求,因而不易出现复饮的情况。

1.2.3 睡眠 饮酒后血液中酒精浓度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个体体验到强大的愉悦和兴奋感,随着血液中酒精浓度下降而出现镇静作用,因而多数酒精依赖患者认为入睡前饮酒可以帮助入眠。文春等[18]调查报道,睡眠潜伏期时间及睡眠效率与酒精依赖者复饮有关,睡眠潜伏期越长、睡眠效率越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越高的慢性酒精依赖患者,复饮可能性越高。

1.3 环境因素

1.3.1 酒精暗示 酒精依赖患者接收到酒的暗示后会出现心率增快等生理反应,更渴望饮酒。国外一项试验性研究证实,分别给予酒精依赖患者与酒精有关的暗示和无关的暗示,患者接收与酒有关的暗示后反应更为强烈,对酒的渴求程度更高[19]。

1.3.2 社会支持 酒精依赖患者酒后行为失控频率高,社会功能和社会关系受损,缺乏与人的情感沟通和家庭内外及社会的支持,个体孤独感强、社会支持水平较低[20]。文春等[18]认为社会支持水平越差、孤独感越强的患者,复饮可能性越高。

2 预防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的护理干预措施

2.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酒精依赖患者提高酒精危害、酒精戒断治疗及复饮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认知,促使其戒酒并预防复饮,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慕丽娜[21]对酒精依赖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患者需要酒精依赖相关知识健康教育,55.47%的患者需要了解并发症相关知识,45.26%的患者需要知晓用药常识,52.55%的患者希望获得酒精依赖对身体危害的知识宣教,62.04%的患者需要心理支持方面知识宣教,40.15%的患者需要合理饮食知识宣教,36.50%的患者需要适量运动方面的知识宣教。健康教育在疾病治疗和护理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和辅助作用,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理念和行为。健康教育有多种方法和形式,然而单独的健康教育并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饮率,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需与其他干预措施相结合。随着我国移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终端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采用互联网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刘道英[22]借助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对酒精依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治疗态度和自制力,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复饮。

2.2 心理干预

酒精依赖患者极易处于酗酒-戒酒治疗-复饮-酗酒的恶性循环中,单纯药物治疗能减轻患者躯体依赖,但无法完全消除患者的心理渴求,导致复饮率居高不下[23]。心理干预在提前预防酒精依赖、酒精依赖戒断治疗及保持的全过程中,能有效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临床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有个体和团体心理干预两种。

2.2.1 个体心理干预 ①认知疗法:此法能有效减少或消除患者焦虑、抑郁及限制酒精依赖成瘾行为[24],具有限时、短程、个性化、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即通过帮助酒精依赖患者识别正确饮酒量,纠正对戒酒的不合理认知,使其正确认识过度饮酒的危害性,从而维持戒断状态。②动机强化干预:是一以改变阶段理论为基础、动机性访谈为主要方式的心理干预疗法。叶孝刚等[25]从入院时、住院时和出院后三阶段对酒精依赖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水平,降低了复饮率。

2.2.2 团队心理干预 团队心理干预更容易增强患者角色代入感,有助于患者间信息交流和相互激励,具有影响广泛、感染力强、省时省力、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等优点。互助式团队心理干预需要在专业心理团队指导下长期、持续进行干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建立医护戒酒互助会心理团队、患者自述酒精依赖相关知识、交流戒酒感悟、分享成功戒酒经验等方式实施。目前,各城市不断成立互助、自助戒酒组织或协会,如嗜(戒)酒者互助协会、家庭互助会、成年儿女互助会、匿名协会等,目的都是帮助酒精依赖患者从中获取成功戒酒的方法。张佐涛等[26]研究发现,酒精依赖患者参加嗜酒者互助协会可减轻酒精依赖的程度,改善不良家庭环境、不良应对方式和与酒相关的非理性信念。蔡壮等[27]对酒精依赖患者运用积极心理学疗法进行团队心理干预,通过了解自我、感恩的心、感悟生命、重温亲情和重建希望等一系列团队互动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患者对酒精的心理渴求,改变了对酒精的注意偏向,提高了患者的社会支持。

2.3 行为干预

2.3.1 正念减压法 正念减压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etion,MBSR)是以正念为基础的一种系统的冥想训练方法,强调通过正念冥想学习来减轻患者生理、心理及精神失常的痛苦,让患者持以可以接受而非批判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情绪、感受、疼痛及行为,并以此来改变患者想象模式和行为模式[28]。马瑞晨等[29]将正念减压法应用于酒精依赖患者为期8周的干预中,通过正念呼吸、正念步行、感知冥想、坐禅练习等系列训练内容,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复饮率。

2.3.2 反复线索暴露治疗 王君等[30]在联合生物反馈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治疗计划中酒精依赖的等级,逐级向患者展示与酒、饮酒相关线索的图片、视频及酒瓶、酒杯、酒等实物,对患者进行反复线索暴露治疗,使患者学会不断调整心理渴求,以帮助其戒酒。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复饮率,治疗1年后延长患者首次复饮间隔时间,并降低其日均饮酒量。

2.3.3 时机理论 时机理论是将疾病分为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实施期及适应期5个阶段,强调针对疾病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支持[31]。黄秋柳等[32]对酒精依赖患者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将干预方案对应疾病阶段分为诊断期、戒断期、出院准备期、调整期、适应期5个阶段,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有效改善了酒精依赖患者的戒断状态,降低复饮率。

2.3.4 音乐疗法 音乐能激活前额皮质、眶额皮质等,直接作用于机体脑内主管情绪的边缘系统。愉悦的音乐能升高脑内5-羟色胺水平,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听觉刺激易引起联觉,瞬间变化的音乐表象有助于改变人们固有的认知模式,制作和聆听音乐能使人体验到快乐[33]。音乐治疗能增强酒精依赖患者的治疗动机,系统脱敏联合聆听音乐治疗能减少患者的心理渴求感,预防复饮[34]。

3 小结

酒精依赖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即使戒断后仍会出现复饮的情况,预防复饮是酒精依赖患者治疗的关键。不良婚姻状况、家族饮酒史阳性、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偏离正常的人格特征、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睡眠差、酒精暗示、社会支持水平差等是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复饮的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预防复饮的发生。目前,国内关于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的研究文献较少,提示尚需对此方面进行更多更深的研究,制定出更多适宜的个性化干预方案,使酒精依赖者能真正治愈,减轻社会危害和患者家庭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戒酒正念饮酒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戒酒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意外戒酒
《陶渊明 饮酒》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与猫狗共饮酒
Good Ange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