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11-27 01:15□赵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艺体政治思想

□赵 苗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深入到了各个学校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于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在继承以往思想政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鉴于此,对于艺体类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艺体类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个性特点,基于艺体类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与途径,秉承因材施教、艺德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使得艺体类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改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一、艺体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虽然,在学校中艺体类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小,但这个群体的整体特征非常明显,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不同于理工生、文科生,艺体类大学生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以及扎实的基础,非常追求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感性、充满朝气,但普遍文化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规则意识、集体意识比较弱,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比较前卫。随着近些年来艺体类考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学校也愈加注重艺体类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高。

(一)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艺体类大学生所学的课程比较广泛、丰富,和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多,感性又追求个性,看待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观点与审美,与一般的大学生不同,他们有着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但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针对艺体类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以致于艺体类大学生比较反感思想政治教育,这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挑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符合艺术类大学生心理需求与人格特点。艺术专业、体育专业,与理工、文科类专业不同,教学中的体验与感知更多样、更丰富,对于理论的传授教学、学生的文化基础也比较薄弱,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刻、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不足,这也就意味着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途径,对艺体类大学生并不起作用,很难引起其兴趣。因此,针对艺体类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学校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面向艺体类大学生的特殊个性与思想意识特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以及安排教学活动,以契合艺体类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人格特点。

(三)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由于艺体类教学内容多与体验、感悟有关,对于他们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要减少理论知识,注重以实践体会与亲身经历为主,让艺体类大学生加深对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观、思政理论的认识,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无论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都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体类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艺双馨”为目标,消除不良文化对其的负面影响,更为重视艺体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德育教育制度。

二、艺体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目前,艺体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大专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太大的区别。无论是思想政治课程,还是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都高度统一化,并没有彰显出专业特色与群体特点。多数时候,艺体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同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未重视艺体类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别,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明显,未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教育作用,还使得艺体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反感、抵触等情绪。通过对艺体类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多数艺体类大学生都觉得思想政治教育无聊,反反复复总是一套旧内容,空洞又乏味,基本上听不进去教师讲的大道理、哲学,大多数学生都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目前艺体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一)艺体类大学生理想信念非常淡薄。虽然,有些艺体类大学生为了今后顺利就业,会积极争取入党,但入党动机不纯、过于现实、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又受专业性质的影响,会经常外出参与演出或是参与实践活动,比其他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所学的内容不是艺术就是体育,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少。所以,多数艺体类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并不高,看待问题过于主观化或是利己化,政治敏感性不强,忽略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于信息的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风气、思潮的影响,以致于理想信念淡薄。

(二)艺体类大学生缺乏整体观念。大多数艺体类大学生,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尝试独立生活,尤其是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采风、写生、技能训练等,都非常辛苦,早早地锻炼出较强的独立意识与实践能力。基本上艺体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表现欲望都非常强,而艺术专业、体育专业授课方式与学习方法,自由度较大,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造成艺体类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作风比较随意、松弛,缺乏全局或是大局意识,会为了保护自我而孤立、对峙,这就使得其很难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说教内容,极为抗拒。

(三)艺体类大学生道德意识不强。艺体类大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但性格特征比较感性、缺乏理性,情绪变化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在现如今各国文化相互交融、思想相互碰撞的情况下,艺体类大学生会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虽然对祖国未来发展、社会建设有较强的抱负,但问题思考缺乏深度、理想与信念淡薄、对时事缺乏关注,有个别学生认为纪律、道德与法律会束缚人、阻碍人的自由发展,存在道德意识薄弱、随意性强等问题。

三、解决艺体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长期以来,学校对艺体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生别无二致,未能重视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导致艺体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高。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方针出台,学校应根据艺体类大学生的特殊性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内容以及渠道,以提高艺体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艺体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结合其个性特点、专业学习实际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以艺体类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其生活、学习各个方面之中。

(一)丰富艺体类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由于艺体类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反应更为强烈,情绪更容易受环境的干扰与影响,学校应多多开展传递正能量的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如诚信道德活动、爱国主义创作活动、理想信念实践活动等。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艺体类大学生参与富有特色的艺术、学术沙龙,在校园文化月中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思想等,如以党史为范本,组织艺体类学生以音乐、美术、体育等形式,诠释自身对党史的认识——制作党史动漫画、歌唱红色革命、开展实践体育活动,让艺体类大学生在亲身经历与社会实践中,加深对党的思想、精神、文化的认识,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

(二)基于艺体类学生群体特点,针对性安排课程、教学活动。为提高艺体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应基于艺术专业、体育专业以及学生特点的要求,深入调查艺体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就业前景以及学习特点等,立足于艺体类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团体实践、课外活动,制定契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督促艺体类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授课结合起来,在大思政格局下,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无缝对接,践行立德树人观念,适当地针对艺体类学生开展个别教育;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调整思想政治课程比例及培养方案,结合实践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消除艺体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反感。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随着艺体类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思想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学校应结合艺体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打造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用音像资料讲事实、用思维导图梳理概念、用漫画展现哲学道理,加深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识,使得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分析现实问题,扩展问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与思想觉悟。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体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让艺体类大学生了解党教育方针、树立正确价值观、文化观、人生观,成为德艺双馨、全面发展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对我国社会文体艺术健康发展也有着积极影响。为避免艺体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学校要针对艺体类大学生本身的特殊性,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专业课教师“艺德结合”展开引导教育,从而不断地提高艺体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猜你喜欢
艺体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素描作品选登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