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2022-11-28 05:28谢尾娘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校本作业初中历史双减

摘 要:校本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同样如此,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更注重在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而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校本作业设计与优化的重视十分有必要。文章以“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为切入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校本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梯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历史;校本作业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33-0049-03

引  言

作业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作业评估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的调整。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并明确指出教师应把握作业育人功能,创新作业类型和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校本作业教研的重视。所谓校本作业,就是以本学校、本年级、本班级情况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相对于传统作业设计而言,校本作业更加灵活、有针对性,有利于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在此背景下,加强初中历史校本作业设计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校本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明确原则

校本作业是以学校及班级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所设计的作业类型,相对于传统作业设计而言,校本作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强,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学校情况、年级情况,尤其是本班级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并围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从而提升校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性和针对性,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积极完成作业[1]。

(二)多样化原则

传统的历史作业设计形式通常较单一,以要求学生熟记历史知识点、大量做历史习题为主。但是,反复背诵和“题海战术”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心理负担,还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面对作业时应付了事,甚至敷衍抄袭。所以,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具体情况以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历史作业设计,提升历史作业的趣味性、丰富性、开放性,以改变传统历史作业设计的不足,促使学生保持对历史作业的长久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状态完成作业[2]。

(三)“少而精”原则

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科目较多,学习压力较大,若作业设计量过大,则不可避免地会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后时间,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所以,在设计初中历史校本作业时,教师应遵从“少而精”的原则,在符合学生作业量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巩固、复习效果,充分发挥校本作业的价值。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校本作业的设计方法

(一)调整校本作业内容,实现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对于校本作业,教师应围绕《课程标准》、考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必须以减负提质为目标,紧扣《课程标准》与考纲,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例如,课标实验稿2001年版中的“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这一内容,在课标2011年版中调整为“知道炎帝、黃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删除了“尧、舜、禹传说”这部分内容。所以,在进行校本作业的设计时,教师就不能只依靠教学经验布置作业,而是要紧紧结合教材内容,删减关于尧、舜、禹传说的作业,达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目的。

(二)调整校本作业梯度,实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题海战术”是传统历史作业设计中十分常见的问题,也是增加学生身心负担、影响学生完成历史作业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改变“题海战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学习状况、接受能力、历史基础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让设计的校本作业更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合理[3]。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以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为出发点进行作业设计,但是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认知能力通常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所能完成的作业量、作业难度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教师必须充分落实分层理念,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历史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等情况,并根据分析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基础组、提升组、拔高组等不同层级,然后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递进式作业设计,保证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获得进步和提升;同时让各层级学生游刃有余地完成作业,获得良好的作业体验,增强对学习历史的信心,提高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在客观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以分层方式进行校本作业设计,将作业划分为A、B、C三个层级。其中C层作业较基础,主要是面向基础组学生,以书面作业为主,题型则以选择题、主观题为主,内容涉及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秦朝灭亡和楚汉之争的基本发展过程等史实。这一层次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历史基础知识,为其历史学习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B层作业可在C层作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但应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避免有过强的综合性,以免因作业难度过高而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B层作业通常是面向提升组学生的,该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但是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就可以将“材料分析类”习题作为作业的主要形式,如可以针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相关,让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了解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及历史解释能力。A层作业则多是面向拔高组学生来设计,该类作业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探究性,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比较、归纳能力,让学生在综合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秦朝灭亡前后,楚汉之争性质变化的情况等,以培养学生提炼历史规律的解题能力。当然,对于学生的分层分组应是在“暗地里”进行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无须将分层情况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避免学生自我设限,那样反而会影响其能力的提升。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将三个层级的作业均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并尽可能尝试完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习题。在进行作业评估时,对于完成更高难度习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认可,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完成后续历史作业,形成良性循环。

(三)调整校本作业设计形式,实现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单一的作业形式往往会增加学生的疲劳感、乏味感,且大量做题、反复背诵还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仅不利于学生作业效率的提升,还容易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时要积极优化作业形式,使作业设计多样化,以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4]。

1.习题类作业——扎扎实实打基础

习题类作业是初中历史校本作业设计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种类型,也是历史校本作业中不可或缺的作业形式之一,其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历史知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所以,虽然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但知识是素养形成和建立的基础,想要实现向素养本位的转变,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基础知识教学与巩固的重视。故而,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时,习题类作业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习题类作业设计时,教师应注意凸显习题的思想性、知识性、启发性及情景性,在帮助学生巩固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其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大量做题。反复做题虽然能强化记忆,但死记硬背的效果往往不佳。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后,

针对“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请你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谈一谈,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教师可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从三国、隋朝、元朝、清朝等几个朝代入手分析。这样设计出来的作业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背诵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来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梳理问题,从而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将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生活类作业——轻轻松松学历史

历史知识并非只局限于历史教材中,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涉及历史知识。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也需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将历史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充分发挥历史的育人价值[5]。比如,在周末或者寒暑假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喜欢看电视”这个角度出发为学生布置作业,如可以让学生观看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如《觉醒年代》《长津湖》《长安十二时辰》,然后从中找出一些重要史实或者历史谬误,并谈一谈影片中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事迹或者历史片段;也可以在周末或者假期阅读一本和历史相关的书籍,如《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历史的温度》《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等,并在阅读过程中就书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历史校本作业设计,不仅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完成作业,回归快乐的学习状态。

3.实践类作业——明察秋毫鉴历史

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应加强对研学旅行的重視,以实现教材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融合。”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是历史发展的沉淀和浓缩。然而,受历史课程时间、教材设计等多方面限制,教材所涉及的历史内容通常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时如果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则不利于学生充分了解历史知识,也不利于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充分理解《意见》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学校、班级、学生的情况来合理地设计实践类历史作业[6]。

比如,在完成了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博物馆或烈士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为学生渗透抗日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在完成参观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写一些自己的参观感受。这样通过教师讲解、实际参观及写感受等方式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和现实的碰撞,增强学生的历史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结  语

总而言之,校本作业作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考虑学校情况、学生情况,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围绕“双减”政策要求,合理进行校本作业设计与优化,充分发挥校本作业的价值,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冯涛.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与管理分析[J].少年写作,2021(17):60-61.

谢森河.厦门市初中历史校本作业的研发和运用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李明珠.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历史校本作业设计[J].文理导航,2020(04):66,69.

陈捷.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校本作业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0(51):137-138.

郭海珊.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4):18-19.

陆丹婧.基于空中课堂的初中历史线下预习作业设计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34):52-53.

作者简介:谢尾娘(1976.12-),女,福建顺昌人,就职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中级职称,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初中历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试分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