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也会长“水垢”

2022-11-29 10:24李天梦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健康博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魏先生水垢脑血管

□文/李天梦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65岁的魏先生平时挺注意身体健康的,除了血压高点,从来不吃垃圾食品,也不熬夜,还会约上老朋友去运动一下。近几个月,他经常出现头晕、头痛,并有一侧肢体麻木的现象,当时并未引起重视,也没前往医院诊治。但近几天时常出现头晕头痛并且看到东西有旋转的感觉,有时候持续约1分钟。休息一天没有好转,魏先生开始紧张起来,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

于是魏先生电话询问在杭州工作的亲朋好友,经过介绍,来到脑血管介入专家门诊,经过医生仔细检查以及完善头部磁共振、B超和CTA(CT血管造影)等一系列的检查,最终诊断为“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99%。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狭窄程度也超过了75%。两根血管都影响了脑部的供血。

当时医生给魏先生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供应大脑的血管就像水管一样,时间久了,水管壁上会长出厚厚的水垢。血管壁上的“水垢”就是通常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阻碍血流的通过,造成血管的狭窄。当“水垢”出现在大脑血管上时就造成了脑血管狭窄。

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运动量减少、情绪紧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血管老化,钙质及脂质沉积在血管内壁上,形成“水垢”样的硬化斑块,使动脉壁质地坚硬,失去弹性。同时由于病变发展,部分斑块逐步突入血管腔内造成管腔狭窄。

治疗脑血管狭窄的原则是重建正常的血流通道。对于这种颅外段的脑血管要么需要全麻开刀进行内膜剥脱,要么采取微创的局麻下的介入手术治疗。

经过讨论,医生最终帮助魏先生制订了合适的手术方案:局麻下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医生在导管室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分别进行了右椎动脉狭窄腔内支架植入术和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腔内支架植入。整个过程安全又快速,股动脉穿刺的地方仅有一个米粒大小的伤口。

术后一天,魏先生就下地溜达了,术后两天,就康复出院了。魏先生说,真没想到,这么复杂的毛病,能够这么快速就解决了。

如何预防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因此预防脑血管狭窄主要是推行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或推迟动脉血管硬化、老化。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尽量少吃油腻食物;积极活动锻炼身体,不吸烟;患有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血脂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如何治疗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分为颅内段和颅外段,脑血管狭窄的治疗方式有三种:药物治疗、脑血管开刀手术和脑血管腔内治疗术。根据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基本方法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但仅适用于颅内外狭窄程度不超过50%的无症状患者,对于超过75%狭窄的患者一般建议进一步治疗。

脑血管开刀手术。基本方法是内膜切除,解除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恢复大脑血供,消除脑梗塞栓子来源。主要应用于颅外脑血管尤其颈动脉狭窄。该手术开展有50多年了,目前已经比较成熟。该手术需要阻断手术侧颈动脉,以往该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和死亡率为5.6%左右,现在应用转流管在手术中维持颈动脉血供的同时切除内膜斑块,有效降低了围手术期中风和死亡率。该手术的缺点是需要全身麻醉,颈部切口及创伤大,恢复慢,优点是完全切除增生内膜和硬化斑块,再发生狭窄的机会较小,不需要终身服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

脑血管腔内治疗术。即在狭窄的脑血管里应用球囊扩张再安置支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起效快、恢复快、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可应用于颅内外脑血管,通常在局部麻醉,在大腿根部穿刺,将一根直径在2毫米左右的导管放置入股动脉,将导管输送到脑血管狭窄部位,选准位置后球囊扩张再安置支架就完成了对脑血管硬化狭窄部位的扩张成型,改善恢复大脑血流的供应。其缺点是支架释放过程中可能会诱发不稳定斑块的微小栓子脱落引起“中风”脑梗塞,以及血管痉挛、血管内膜破损以及术后再狭窄的可能。对于颅外血管可以使用带有脑保护滤网的支架系统,能够很好地预防抓捕有可能脱落的微小栓子,有效避免了“中风”脑梗塞的发生。

何时需要治疗

当出现以下情况需进行手术或腔内治疗:

●脑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5%。

●脑血管狭窄程度小于75%,但头晕、眼发黑等脑缺血症状典型,或者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脱落。

●规律内科药物治疗仍效果不佳,有中风发作史,或脑梗塞后仍有小中风发作。

手术或腔内治疗后应注意什么

脑血管支架治疗术的近期效果鼓舞人心,病人的接受程度也很高。比如颅外段脑血管,国际上很多对比颈动脉的内膜切除术和支架成型术试验的结果表明,颈动脉支架成型术较内膜切除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接受内膜切除术的患者,术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36个月左右,无需终身抗凝、抗血小板。金属支架是异物,在体内与血液接触时有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可能,因此术后需正规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通常用药为阿司匹林100毫克,1次/日,建议口服终身,波立维(氯吡格雷)75毫克,1次/日,口服3~6个月。近期对于颅内段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的国际研究也得到了安全性不劣于内科药物治疗的结论,为颅内脑血管狭窄的治疗也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

以上两种手术术后均需在术后3、6、9、12个月时复查脑血管超声或CTA,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术后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戒烟、清淡低盐低脂饮食;积极活动锻炼身体;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

猜你喜欢
魏先生水垢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两个80后“怪”男人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有水垢的水能喝吗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科学去水垢
梁辰鱼三访魏良辅
去除水垢一点通
魏荣元对艺术有执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