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至此,万川毕汇

2022-11-29 09:35陶灵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22年9期
关键词:烤鱼万州重庆

◎ 文 | 陶灵 编辑 | 王芳丽

万州南滨路 摄影/梁光毕

“众水会万”——众多江流汇聚于万州,取自杜甫诗句“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万川毕汇”——清同治《万县志》载:“大江至此,万川毕汇。”

民国《万县志》又曰:“万川咸汇于吾县,此万县所由名也。”

万州原为四川省万县市人民政府驻地,万县市辖3 区8 县。1997 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万县市建制撤销,所辖由重庆市直管。其中原3 区合并为重庆市万州区。作为曾经的下川东中心城市和现在的重庆第二大都市,汉代以前,万州未置县,仅为朐忍县(今重庆市云阳县)属地,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才从朐忍划出一块地盘设羊渠县。而此时,在1700 多年后划归其管辖的巫山、奉节、云阳、忠县,已早于万县300至500 多年设立。直到南宋时期,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范成大还在《吴船录》里这样描写万州:“邑里最为萧条,又不及恭(重庆)、涪(陵)。”

陆路之“聚”

建安二十一年(216)设置的羊渠县,城邑并不在现在的万州城区,而是在距此约30 公里的长江南岸长滩镇,几经迁移,有时甚至建到了今湖北省利川市南坪镇,名南浦县。在置县330 多年后的西魏废帝二年(553),才徙治长江北岸现址。此地因泉穴多,内有嘉鱼,居民又主要以捕鱼为生,便改名鱼泉县,归信州(今奉节)管辖。后多次改名,复名万川县、南浦县、万州;明洪武六年(1373),降州为县,归属夔州府(今奉节)。

万州徙治江畔后,地理区位优势开始显现。《中国三峡文化》中叙述:“唐宋时若取峡路西上入川到万州,一般都舍舟上陆取成渝北道到成都,仅需20 天左右,若取水路继续而上到成都则需100 天左右……”

明清时,万州陆路交通得到更大发展,可谓四通八达。从万州到重庆道路有两条,由忠县、丰都、涪陵、长寿至重庆,或经梁平、垫江至长寿到重庆。而去省城成都,则从梁平经大竹、渠县、南充、遂宁,走川中驿道。1898 年,英国女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从上海一路坐船到万州后,改乘轿子,就是从这条陆路去的成都。1906 年,日本教师中野孤山到成都补习学堂任教,也是从万州经陆路到达成都的。

陆路从万州经梁平、开江至达县、巴中、宣汉一带后,又可远去万源及陕西安康;再从万州过长江,陆路还可到南边的湖北利川、恩施,恩施又有连通湖南龙山等地的道路。这些由万州至西、北、南的道路之间,互相连通,形成一张陆路交通网。

自古出川道路险阻,这张交通网邻近万州的众多城镇,因民间贸易需求,就近依托长江出入,大量物资汇集万州,使之成为川东、鄂西毗邻城乡的物资聚集之地。这便是万州的“聚”,为陆上的“众水会万”。

《万县商业志》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辟万县为通商口岸,英、美、日、德、法等国商人接踵而来,开设洋行,最多时达二三十家,经营内地出产的桐油及山货等土特产品,经水运出川,最终运至海外。而早在清同治年间,已有东西洋货、苏广玉器和京货商铺十余家,进入万县,每年销售苏广洋货值银十余万两。到光绪末年,万县商界八大帮,有六大帮从事商品进口业务。其中棉花帮每年从湖北进口“广花”一万余包,棉纱七八千包,除本境消纳一半外,其余陆运转销梁平、开江、达州、大竹和利川等地,或水运至忠县、丰都、涪陵等地销售。

难怪英国女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在游记《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里写道:“万县是我见到的四川省中第一个繁荣的城市。二十年来,它的人口和贸易翻了倍,良好的地面上是完整的街道,漂亮的店铺,气派的寓所,兴旺的实业,高尚的慈善团体,沿江岸停靠的帆船足有两英里远,显示出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这里再也不是700 多年前“邑里最为萧条”的万州了。

民国时期出版,主要记录清末四川政经大事的《蜀海丛谈》一书,也对万州这样描绘:“县境在重庆、宜昌水道适中地。城滨长江,在北岸。凡由鄂溯流入蜀行销川北货物,多由此转运。由施南(恩施)、利川陆行入蜀者,亦必会于此。在川江未行轮前,由鄂入蜀之冠盖行旅,更悉由此登陆,循梁山(梁平)、大竹、顺庆(南充)入省……商业之盛,亦仅亚于重庆。”

①1898 年,万州江边的木帆船。 摄影/[英]伊莎贝拉

②1909 年,万州江边洗衣女。 摄影/[美]张伯林

③1909 年,万州江边人群。 摄影/[美]张伯林

④20 世纪40 年代江边小摊点卖羊肉格格儿。 摄影/[美]哈里森·福尔曼

舟车之会

自古,下川东及三峡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奉节。因其扼守三峡天险,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战国中期,巴国就在此处夔门设江关。秦灭巴后,又将奉节作为战船建造基地。之后,历代官府屯集水师及战舰,使奉节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军事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奉节为夔州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治所,管辖今天重庆大部分地区。这个时期,朝廷在奉节设置税关,名夔关,对过境船只收取厘金。清嘉庆年间,夔关税收已占到全川总税收的77%以上。清代后期,每天聚集在港口等待验货收税的船只达10000 多艘,奉节港因此成为下川东及三峡地区最大的贸易港口。

但随着重庆开埠,设立海关,夔关税收减弱,奉节港逐渐衰落。1910 年后,川江轮船运输兴起,奉节港更是冷落下来。而此时的万州,因地理位置处于宜昌至重庆的中间,港区又属深水沱和砂卵石河床,是天然锚区和优良的泊船港湾,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特别是1917 年3 月,万州又设立重庆海关万县(旧名)分关,1925 年7 月,正式成为外贸口岸,商业贸易进一步繁荣起来,万州港很快跻身长江十大港口之列,成为川江上仅次于重庆的第二大港。

1920 年后,万州桐油商铺已由先前的十多家发展到150 家,代客买卖的“过载铺”、山货行有27 家,最多时达四五十家;猪鬃、肠衣加工出口公司也由1 家增加到5 家;毗邻的梁平、大竹、达县在万州开设的川货出口行发展到36 家。这些商号的货物,在万县海关报关后,运销出川及出口海外。万州海关开关后的第一年,即1918年,税收为9.8 万海关两,1922 年为18.63 万海关两,1931 年时已达35.73 万海关两。

此时,宜昌与重庆间常年往来的轮船约45艘,1922 年,抵达和驶离万州港轮船共计1716艘次,总计吨位48.85 万吨,1931 年增加到2078艘次、77.92 万吨。

川东及毗邻鄂陕地区大量出产桐油,来万州销售桐油的商号、帮会,西及西南方向有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丰都、石柱,北有开江、大竹、宣汉、万源、达县,南有湖北利川、来凤、恩施及湖南龙山等20 多个县,一路水陆并运。1922 年以后,又扩大到陕西安康等县,桐油由“挑二”运至万源后,经达县或开县来万;湖北境内的竹溪、房县、兴山等县的桐油,也挑至巫山、奉节,不惜由木船溯江迂回运至万州出售、外运。甚至黔东北的桐油,由乌江运至涪陵后再转万州销售。1922 年,桐油报关出口量23 万多担,6 年后达到32.4 万多担。

① 1911 年,万州码头停靠的木船。 摄影/ [德]弗瑞兹·魏司

“舟车之会”,致使万州成为集结沿江上下、南北30 个县,水陆运程近千里的商品集散地,是全国第一桐油市场和四川第二大商埠。

1935 年6 月,万州置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区,辖万县市及万县、开县、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1 市8 县,真正成为了下川东中心城市。1946 年1 月4 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路过万州时,在《出川日记》中写道:“万县市廛之盛,人口之众,信可称川东大邑。”

人之聪慧

1959 年9 月1 日前,重庆至宜昌、武汉、上海的下水江轮不能夜航,正好一个白天抵达万州,于是夜泊万州港,第二天早上又出发,傍晚到宜昌。这样走完川江全程,都是在白天。

后来航道经过整治,安装了灯标,川江上下水的轮船才能够全面夜航了,但由于夜憩万州港已成习惯,每晚汇集万州的客、货江轮不下一二十艘。货轮不用说,船员一定会上岸找点酒喝,舒展一下憋屈的筋骨,他们叫“扯地气”。而客轮上的旅客,天南海北的都有,对陌生的万州怀着好奇感,反正也闲着无事,都上岸驻足、观望、溜达一下。

岸边有一条马路名胜利路,精明的万州人很有生意头脑,在马路边摆上各种地方土特产品:小竹篓包装的万州红桔、土陶罐儿装起的忠州豆腐乳、可折叠的手编水竹席、精致的藤编靠椅、天然纹路的三峡石……热情地兜售给上岸闲逛的旅客。街上还有小吃摊,卖卤鸡蛋、卤鸭脚、卤翅膀……每个摊位点亮两百瓦的白炽灯,弄得满街灯火通明,吆喝声、讨价声此起彼伏,整条街喧嚣嘈杂,热闹非凡。后来又有了万州小面、锅贴饺、蒸格格儿、老火锅这些大摊点,摆满长长的胜利路。20 世纪80 年代,万州形成很大规模的“码头夜市”,颇为壮观。工商部门加以引导,响亮地打出了“万州夜市”的招牌。

② 1911 年,万州钟鼓楼。 摄影/ [德]弗瑞兹·魏司

③ 1909 年,万州境内的古道,可去成都。 摄影/[美]张伯林

1989 年,万州港夜市的三峡石工艺品摊。 摄影/邓成坤

1994 年春运,万州港码头大梯子。 摄影/邓成坤

20 世纪90 年代的三峡游热潮更是把“万州夜市”推向辉煌,《人民日报》也曾作过报道,享誉整个川江及长江中下游。当年《四川青年报》开设有“四川名街”栏目,派记者前来采访,我陪同逛夜市,至今这位记者念念不忘“万州夜市”的闹热。

2000 年前后,快速发展的陆上客运迅速取代了缓慢、平稳,甚至可以说是悠闲的川江客运,那种“百舸”夜泊万州“千帆竞”的场景已不再。曾经辉煌的“万州夜市”逐渐消失。

实体的“万州夜市”消失了,但衍变为城市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夜市经济”,成为万州新的文化象征。万州“夜市经济”具象表现有很多方面,娱乐、休闲、美食……其中唯有“宵夜”最著名:干锅系列、汤锅系列、烧烤系列、面食系列……“宵夜”,是万州“城市夜生活”中最被看重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个“节目”,亲朋相聚,招待客人,特别是欢迎远到的贵宾,必选。这已成为万州人远近闻名的一项社交活动,更是万州人的一种生活时尚。

作为县级城市,扬中市智慧城市建设不能盲目跟风,必须从自身实际特点出发,以实际发展需求为导向,进行智慧城市某一领域的重点建设,打造出“智慧扬中”的特色。作为全国闻名的“工程电气岛”和“新能源产业岛”,扬中电力电气产业基地是江苏省首批特色产业基地。近年来扬中正努力实现由电力电气产业基地向智能电气产业基地的跨越,智慧电气小镇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接下来扬中应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智慧电气特色小镇,以智慧产业推进扬中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宵夜”中最为经典的要数“万州杂酱面”和“万州烤鱼”,几乎成为了万州的代名词。

杂酱面由红油小面发展而来,类别和品种分为干杂酱、汤杂酱与牛肉杂酱、猪肉杂酱,又引申出红烧牛肉面、肥肠面,混杂着红烧牛肉、肥肠的叫鸳鸯面。万州罐头厂一下岗职工开面馆,做的红烧猪肉完全是“罐头味”,鲜而不腻,入口即化,干脆打出“罐头红烧肉面”的招牌。

1999 年的万州港。 摄影/邓成坤

陆续出现的还有老盐菜回锅肉面、泡豇豆肉沫面、洋芋肉丝面、鳝丝面、泡椒鱿鱼丝面等等,粗略统计不下三四十个品种。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面的菜品都是现炒,哪怕一份也如此。离开万州,比如到重庆主城,吃一份肉丝面或者鸡杂面,餐馆服务员煮好面后,一定是从早已炒好的一大盆肉丝或者鸡杂中,舀一小勺撒在面上。就连煎鸡蛋,也是事先煎好叠起一大摞,你要加煎蛋,便夹一个在你碗里。想想,现炒的好吃,还是存菜好吃?

万州每个夜宵面食店侧重的品种虽不同,但必有杂酱面。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以前,杂酱面是万州上班族的早餐,只有极少数餐馆中午可以吃到。如果晚上想吃一箸的话,除非自己做,但恐怕也难买到杂酱面的食材,即现擀的湿面。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和一位朋友散步到万州青羊宫背街,惊讶地发现,一家小餐馆正卖杂酱面,店内坐了不少食客。一打听,大部分是出租车的夜班司机在“打腰站”。20 世纪90年代,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出租车增长率是成正比的,如果再有夜班出租车的繁忙,更说明增长速度。聪明的万州人看准时机,把万州杂酱面迅速地发展起来,面馆开到满街都是,早中晚,直至深夜也能随意吃到,成为本土“快餐”。

万州人统称这些面为“万县面”“万州面”,注册各种商标,形成品牌效应,传到了北京、成都、广州、深圳等地。

万州望江梯道 摄影/傅建华

万州夜景 摄影/傅建华

万州杂酱面是本土的,而异常红火、美名远扬的“万州烤鱼”却源自秦巴山区的巫溪县。网上关于“万州烤鱼”的本土传说,甚至有文物资料佐证,只是旅游宣传需要,千万莫当真。但把一种“养在深闺”名不见经传的外来美食做大做强,更能说明万州人的聪慧。

峻秀的大宁河为川江北岸支流,盛夏时的夜晚,河畔的巫溪人喜欢在水边歇凉。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一些餐馆老板在河边支摊,用文火把鲜鱼烤熟,佐以泡椒合烹,市民一边歇凉,一边享受美味,好不悠哉乐哉。这只是巫溪人一种简单的消费形式,也许就像当年江边船工打平伙的“连锅闹”一样,没想到日后成为久负盛名的“重庆火锅”。

的确,万州人把巫溪人这一吃鱼的烹制方法发扬光大了。除主打的泡椒味外,又做成豆豉、鲊海椒、香辣、蒜泥和鱼香味,最后别出心裁地把煮熟的白水面条倒进去,与烤鱼的佐料干拌在一起,让食客饱餐一顿风味别具的主食。这种种烤鱼吃法,很快远播重庆、成都、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延伸至新疆、西藏、内蒙等边远地区,甚至还走出国门,到了新加坡。

起初,万州人为追求乡土味,打出“正宗巫溪烤鱼”“大宁河烤鱼”的招牌,等自己做大做强后,干脆自称“烤鱼之乡”,还办起“万州烤鱼学院”,大谈“烤鱼文化”,传授烤鱼技艺。这正是万州人的聪慧。

如今“万州杂酱面”和“万州烤鱼”都声名远扬,冲出了夔门——“瞿塘争一门”——这又是一种“散”。因为夔门外,天地宽!

猜你喜欢
烤鱼万州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我们万州人
重庆万州无公害蕹菜生产技术
烤鱼,不得不说的健康秘密
不要吃
后三峡万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重构
一条怀念大海的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