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养老的伦理向度

2022-11-30 17:04
关键词:伦理子女养老

赵 岩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日益进步以及人口生育率的降低,我国人口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目前我国面临着老龄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且问题复杂等挑战。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智能化养老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难题的关键举措。智能化养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新型养老模式,有其出现并广泛应用的必然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伦理困境。其优势在于人工智能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显著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家庭和社会养老负担,提高智慧城市的治理效率;其伦理困境在于人工智能养老不仅解构了传统意义的“家”及家庭成员的关系,也侵犯了老年人的个人隐私、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等,导致老年人被“物化”,产生恐惧和孤独的负面心理,甚至导致孝养关系疏离以及淡化子女赡养责任等。智能化养老模式产生的伦理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站在哲学层面全面反思人工智能养老的设计和生产理念,智能化养老模式是涉及计算机科学、人口学、法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其技术的设计、研发和应用必须以伦理为基础,以价值为导向,最终则是在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中提出综合的解决方案。智能化养老的伦理问题研究对于养老问题的解决、治理以及智能化养老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智能化养老的兴起和发展

随着中国人均寿命的逐年增高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相当严峻,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巨大,青壮年扎根于大城市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的数量相当庞大。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呈现出“4+2+1”模式,目前我国老龄人口中,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子女由于工作和家庭压力陪伴与照顾父母的时间和精力大幅缩减,致使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生活无人照料,且孤独感倍增。我国“倒金字塔”形式的家庭结构决定了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未来走向是以社会化养老为主。我国传统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这些养老模式均有弊端和局限性,在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中由政府或企业统一设置的养老标准及养老基础设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且养老成本较高、老年人接纳程度较低,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居家养老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服务的人力资源不足、资源利用率低、服务信息阻塞等。另外,2019年发布的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老人已经达到四千多万,约占老年人人口总数的18.3%,(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2-28)[2021-09-01].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这些老人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且目前社会上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严重,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这些都会影响无自理能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及存储和运算能力的提高,人工智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国家纷纷将人工智能提升为国家战略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划,欧盟推出了“SPARC”机器人创新计划,美国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日本政府规划了人工智能产业化路线以实现超智能社会,人工智能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于2017年也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剧烈冲击下,各行各业无不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养老护理领域亦是如此,智能穿戴设备、传感器、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等产品有效地变革和升级了养老护理服务。智慧养老综合体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将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流程,以实现互联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从而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智能化养老模式的完善和普及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工信部联电子〔2017〕25号)更是极大地推进了智能化养老产业的发展步伐。我国政府对智能化养老的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和北京怀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中提出,将智能化科技作为老年人服务系统的基础技术,并建立全国首家“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产业升级,为智能化养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呈现上涨的趋势,未来老年人的消费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老年人群的消费需求上涨是人工智能养老的重要动力。同时,政府在智能化养老服务产业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也为智能化养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人工智能是将人类智慧赋予机器并帮助人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它模拟人类的显性智慧,并以更高的工作速度、工作精度、工作耐力协助人类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2)钟义信.人工智能:“热闹”背后的“门道”[J].科技导报,2016,34(7): 14-19.人工智能应用的实现首先要收集大量优质的应用场景数据集,然后通过算法模型处理数据集,最终使人工智能通过运算做出具有类人智能的判断、决策和行为。(3)梁迎丽,刘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8(3): 24-30.伴随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包括数据挖掘、语音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均已进入实践领域,并呈现出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特征。(4)李仁涵.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及其社会属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4): 19-22.养老服务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智能化养老则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应用于养老服务中而形成的一个新领域,通过智能产品收集大量老年人相关数据,并通过高运算能力合理地处理和挖掘数据,用以满足养老需求。

智能化养老在实践领域中涉及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陪伴、紧急救助、医疗护理四类。生活照料主要包括为老年人喂饭、洗衣、打扫卫生等,例如德国研发的Care-O-bot机器人能够为老人提供清洁服务、安全性管理、衣物分类整理、加热食物等;精神陪伴主要包括聊天、唱歌、交友、与子女联系等,例如索尼公司推出的仿人形娱乐机器人QRIO能够完成奔跑、跳跃、传球、抓球等一系列动作;(5)宋章军.服务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集成技术,2012,1(3): 1-9.紧急救助包括可穿戴设备的开启与关闭、自动报警、远程监控等,例如英特尔与经纶世纪医疗网络及其子公司经纶天使机器人共同研发的小天使机器人就可以通过佩戴在老人身上的传感器的信号与之相连,及时接收老人跌倒或发生意外的信号,并在10秒内做出判断并发出信号;医疗护理包括身体指标检测、健康知识咨询等,例如日本研发的WAPRU-4机器人用于胸部肿瘤的诊断。目前市面上主要的人工智能养老产品包括智能开关、智能家居、智能电器、智能穿戴式设备、陪伴机器人、老人智能心理专家系统、智能疾病监测、人际交互产品等,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养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产品还有待进一步升级。

目前我国智慧养老综合体主要有两种类型: 智慧型养老服务综合实体和虚拟养老院。(6)代利凤.智慧养老综合体服务: 缘起、风险与政策应对[J].广西社会科学,2019(10): 66-70.智慧型养老服务综合实体主要是将智能养老技术或AI数字产品引入居家、社区或机构养老中,实现数字技术与养老服务资源和服务供给的实体相融合,建立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联动机制以实现精准、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例如,杭州市江干区笕桥街道打造的“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养老综合体模式就是智慧型养老服务的先行代表。虚拟养老院以信息服务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依托,链接和整合养老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在虚拟空间中实现养老服务技术、资源以及流程的融合。例如,兰州市城关区的虚拟养老院以及宁波市江北区的智慧养老综合体均是虚拟养老院的代表。人工智能养老已经成为我国智慧健康养老的重要形式。

智能化养老服务和相关产品的应用是我国社会化养老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养老解决了当前我国养老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不足,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养老服务的精准化水平、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和精神需求、降低养老成本和提高养老质量等。首先,智能化养老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人工智能设备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收集老人的身体健康及行动数据,上传这些数据并存储于数据库中,有助于建立老年人个人专属的微观数据库,从而使老年人有自己的“身份证”和“急救卡”,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够清晰掌握老年人所有相关数据,这不仅有助于老年人的精准医疗,也是提升智能化养老服务效率的基础。相比于传统养老服务中的统一标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个人差异化的数据记录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专属服务。其次,智能化养老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对老年人来说不仅要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智能化养老产品中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而设计和研发的情感陪护类智能产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实现人机表情交互和语音交互,人工智能产品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插入不同的小程序以满足老年人的差异化精神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从而缓解了老年人孤独的情感状态。例如,美国研发的机器人Huggable具有发送和接收拥抱的功能,澳大利亚的机器人“佐拉”可以为老年人跳舞、表演,还可以与老年人交流、对话。最后,智能化养老大幅度降低养老成本,提高养老质量。智能化养老产品的应用可以缓解我国老年人护理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老年人护理专业人士的部分工作,如为老年人喂饭、洗澡、翻身、康复、换药等工作机器人均可以完成。例如,欧洲研发的机器人Era可以为老年人穿衣、清洁、做饭等;日本研发了能自动喂食机器人Secom“我的勺子”;美国研发的机器人EI-E通过口头命令和激光指示可以执行开门、拾取物体等多个任务。有专家预测未来智能化养老产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半以上的所需劳动力,这将大幅降低养老成本。(7)Tamburrini G. On the Ethical Framing of Research Programs in Robotics[J]. AI&Society, 2016(31): 463-471.另外,智能化养老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失能、半失能老人及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为老人提供“生活便捷键”,例如老人无需起身,仅通过语音引导便可实现播放音乐、开关电视、购物、手机充值等操作,小米公司的“小爱同学”、阿里的“天猫精灵”都是这一类智能产品的典型。人工智能的可穿戴设备还能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空巢老人发生意外而无人发现,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

二、 智能化养老的价值难题和伦理困境

智能化养老模式的兴起有效缓解了我国养老资源短缺的现状,优化了养老服务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劳动力需求和精神需求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很容易实现技术操作者的工具理性,但单纯重视技术革新而没有给予老年人充分的人文关怀,将致使智能化养老服务面临一定的伦理难题,应用于养老服务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对老年人产生负面的影响。由此,人工智能技术缺乏人文情怀和未关注老年人的特殊性使得智能化养老模式也面临着多重伦理困境。

(一) 智能化养老冲击传统的伦理关系,挑战老年人主体的道德地位

智能化养老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正在导致大量的伦理难题,人工智能技术将人的身体视为可计算的身体,将人的生命视为信息生命,人机交互的机械化往往使老年人产生被物化之感。智能养老机器人被用于护理或监测老年人,承担一些基本的家庭劳动或护理工作,相比于传统的真人护理,这些机器人在为老年人服务的过程中均按照事先编程好的操作程序,如喂饭、翻身、唱歌等既定程序操作。人工智能产品并不具备人类特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也无法与老年人有情感层面的交流和反馈,往往会使老年人有失去控制之感,并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甚至产生被人工智能机器人“物化”的感觉。

另外,云计算作为人工智能产品的主要架构,需要搜集老年人大量的隐私数据,大数据的运用很可能会带来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为了提供全方位、无盲区、长周期的老龄护理,实现人工智能产品的监测和控制等功能,需要采集、传输和分析大量用户数据,其中包含了很多个人隐私数据,一旦数据泄露则严重侵犯老年人的个人隐私。智能护理机器人实时监测老年人身体健康数据,帮助老年人洗澡、穿衣,自由进出老年人房间等。老年人的一切隐私数据都可以被机器人永久记录,甚至上传至大数据库中,很多数据被重复、过度采集,且目前对于数据缺乏有效分析和科学整合,这些数据一旦泄露到不法分子手中,可能对老人实施精准诈骗和精准营销。加之老年人对个人信息和数据管理认识不足,且防范意识较弱,更是极大地增加了信息泄漏的风险。因此,作为人类的基本权益和基本价值的个人隐私权在信息时代和智能化时代更容易遭到破坏。

在为老年人的服务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人工智能产品与老年人意志不一致的现象,智能机器人的自主性体现在它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则或规制来进行自我管理,这与人的自主性往往产生冲突。例如,老年人的自主意愿中并不希望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在家中跌倒,有些老人认为自己可以克服一些生活中的困难,真正需要帮助时再选择通知别人,然而人工智能监测系统一旦发现老人跌倒便会立即通知亲人或医护人员,这种操作剥夺了老年人的自由意志。阿斯特尔(Astell)认为机器人可能会机械地控制使用者,并使其失去自主性。(8)Astell A. Technology and Personhood in Dementia Care[J]. Quality in Ageing and Older Adults, 2006(7): 15-25.根据珀西瓦尔(Percival)和汉森(Hanson)的调查,老年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自主选择权力不应被剥夺或限制,他们对于自主意愿有着较高的维护意识。(9)Percival J, Hanson J. Big Brother or Brave New World? Teleca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Older People’s Independence and Social Inclusion[J]. Critical Social Policy, 2006, 26(4): 888-909.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水平的不断升级,其能够完成的决策和任务越来越多,意味着护理对象的自主意愿与智能机器人强行操作之间的矛盾也将扩大。

(二) 智能化养老挑战人的本质,致使老年人产生负面心理

社会交往活动对于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使老年人获取信息,还能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然而人工智能产品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越来越依赖机器,甚至对机器产生一定的情感,进而致使人类与机器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自由意志是人类特有的生命活动性质,一旦人类对机器产生情感依赖,将其视为同类,则必然会带来相应的伦理问题,例如伴侣机器人如果大规模地应用到人类生活中,则可能致使人类婚姻及两性关系产生新的伦理问题。另外,人工智能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真实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的情感表达。人类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而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很难达到使人工智能具有与人类相同的感性,虽然一些人工智能产品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与老年人交流互动,但智能化的技术和设备与家人相比无疑是冷冰冰的,它们不可能具有家人给予老人的人文温度,因此人机之间不能产生像人类之间一样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沟通,机器人更无法做到替代家人对老年人产生情感慰藉,这就使老年人在人工智能养老产品的护理下容易产生恐惧和孤独的负面心理。如日本机器人专家提出的“恐怖谷理论”,即人对机器人产生的正面情感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会突然降低甚至一变而为产生恐惧之感。另外,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的减退,本就属于心理问题高发人群,目前我国因心理健康问题而致病的老年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工智能产品的引入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 智能化养老致使孝养关系疏离,甚至淡化子女赡养责任

儒家将“孝”置于伦理道德的至高地位,“百善孝为先”是儒家所倡导的基本行为规范,《说文解字》中指出:“孝,善事父母者。”(10)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北京: 中华书局,2013: 239.其中“事父母”即为对父母的赡养、送终和父母离世后的祭祀,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子女养老正是孝顺父母的重要表现,养父母即孝父母,孝与养密切关联,不可分离。而在智能化养老模式中,传统的子女照顾被人机交互所取代,甚至把子女对父母应尽的孝养责任也全部转移到机器人身上,致使子女对父母的孝与养在身体上和时空上的疏离以及子女赡养责任的淡化。虽然机器人一般由子女购买来陪伴和护理老人,购买的初衷是孝心,然而机器人所做出的照顾和护理老人的工作则并非出于孝心,而是程序上的设计,因此老人很难从机器人的陪伴中感受到子女的关怀、孝顺和敬意的情感。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儿女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更容易使儿女疏于对老人的关心和陪伴,从而存在减弱子女对父母赡养责任的风险。

三、 智能化养老实现价值原则的有效路径

智能化养老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数字劳动力在养老治理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其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其造成的伦理困境也是不容忽视的,老年人与智能化的关系正体现为人文精神与机器效率的关系。(11)彭兰.智媒趋势下内容生产中的人机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1): 31-40.如何实现智能化养老良性健康的发展,或者说如何以负责任创新的理念规范智能养老产品的设计和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社会伦理风险,这需要技术专家、管理人员、伦理学家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从伦理和治理等多角度有效地摆脱当前智能化养老的伦理困境。我们可以从认知、设计和管理三个层面出发,实现智能化养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认知层面

智能化养老产品在为子女赡养父母上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会导致子女过分依赖智能养老产品而忽视孝敬父母的赡养责任。为了防止子女将人工智能产品视为自己赡养老人的替代品,智能化养老产品的设计者、研发者和应用者都应当正确认识护理机器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子女应当将智能护理机器人视为自己赡养父母的帮助者或协作者,智能化设备只能够发挥其补足和帮助的作用,而非子女赡养父母的替代者。子女应当将真正的爱与关怀、陪伴与情感、孝顺与尊敬赋予老人,对老人的情感慰藉、心理关怀最好由子女本人亲自完成,老人对子女的需求是人工智能产品无法取代的。作为子女要正确认识智能产品用于养老服务的功能和宗旨。子女以及人工智能养老相关工作者都应当始终坚持这样的共识: 人工智能机器人不是子女的替代者,而是子女赡养父母的帮助者和补充者。只有秉承这样的认识才可以既发挥人工智能产品在养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又同时降低智能产品带给老年人的伦理风险。

(二) 设计层面

伦理价值作为重要的价值之一,体现在人工智能的设计环节中。(12)于雪,李伦.人工智能的设计伦理探析[J].科学与社会,2020,10(2): 75-88.人工智能产品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和语言处理等技术更加精确地判断人的行为。首先,在智能化养老产品的客户端识别并挖掘出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指标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进而作出初步决策来判断老年人是否产生身体异常,并尽量减少需要传输的敏感数据。其次,老年人的日常护理服务应尽量避免使用敏感的隐私数据,尝试用非视频设备来判断老年人是否跌倒。再次,在国家监管层面上,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老年人隐私数据的采集、传输、挖掘和存储的全过程加以规范,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

另外,智能化养老产品的设计要融入人文价值理念。智能化养老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同样应当具备科学理性,严格恪守科研工作的伦理底线和基本规范,将符合人类伦理道德的价值理念嵌入智能化养老产品的程序中,尽力规避智能养老产品的应用伦理风险。例如,智能养老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要融入亲情关怀,应将人工智能产品视为老年人的帮助者和陪伴者,即便人工智能产品中融入了再多“关爱”和“情感”内容,也不能取代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因此在智能化养老产品的设计中可以融入更多“孝伦理”程序。人工智能要与子女的关怀并存,强调子女孝养父母的重要性,要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导向,让子女正确认识并使用人工智能养老产品,真正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智能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应当尽量满足老年人一些不可量化的主观感受,例如温暖感、同理心、舒适度等,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的开放、包容的优势来实现智能养老技术精度与人文温度之间的充分结合。

在智能机器人研发和设计中,还要始终坚持“以老为本”的服务理念,对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切实关注老年人的内心需求,力图从智能产品的外观设计到内在操作程序都做到充分尊重老年人的需要和喜好。在开发智能养老产品时要力求做到简单、便捷、易操作,在保证老年人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老年人在生活选择上的参与性、主动性和主体意愿的表达。另外,要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用户设计和生产个性化的外观和交互策略以满足不同需求的老年人。为了避免老年人长期面对机器人产生孤独和被遗弃之感,机器人的设计和研发中必须考虑如何能够让老年人感受到子女的孝心。例如,在使用程序中老年人可以自主设定时间段,到了时间节点就是老年人想见到子女和亲人的时间,若想重新启动智能设备则需要儿女或亲人的人脸识别或指纹验证,这个时间段可以是老年人和子女共同商议设定,这样就可以通过机器的程序设定来规定子女探视或陪伴老年人的时间,以实现对老人意愿的尊重。在智能产品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的设计中,要尽量设置简便易操作的按钮以便不同理解力的老年人能够熟练操作人工智能产品,要为老年人配备能够指导老年人操作的技术人员一对一的服务,协助和监管老年人正确使用人工智能产品,以体现对老年人的真切关怀。

(三) 管理层面

目前,我国针对智能化养老产品制定法律法规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当注重智能化养老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有效整合与衔接设计智能化养老的相关部门,尽早制定并完善我国智能化养老的相关伦理规范,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正确的伦理导向。我国可以参考国际社会上一些智能化养老相关的伦理设计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切实可行的伦理准则和规范,加强养老立法,推动智能化养老走上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业务监管上的作用,从制度上保障智能化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明晰智能化养老模式的建设、运行和评估等环节中的主体职责,并确定监管目标和监管方式。政府职能部门不仅要制定相应的行业准则,还要承担起事后评估和监督者的角色,切实保护老年人的信息安全。同时,基层政府更要充分认识到并重视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带来的严重问题,加大养老投入,为智能养老的平台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业务支持。基层政府还要加大人工智能养老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老年人多接触、多学习、多试用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打消老年人的顾虑,让老年人自觉自愿地接受智能产品的服务。

我们要充分重视智能化养老的行为科学与伦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保证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领域普及应用的同时,建立健全的伦理体系和监管策略,加强对老年人隐私数据的保护,提高社会对人工智能养老服务的认识。只有这样,智能化养老才能真正做到服务于社会。老龄化社会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将使我们获得伦理上的成长与历练。真正的关怀老人应做到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并举,使从老有所养转变为享受生命。

猜你喜欢
伦理子女养老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养老生活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