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育对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启示

2022-12-01 11:57彭佳欣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体育锻炼家庭

彭佳欣

(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2)

人民身体健康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体育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体育强国的建设更要从学校和家庭进行着手,学校的教育是影响儿童青少年最直接的方式,教育的完善,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家庭往往会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关注的是学校教育。习主席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2020年初全国面对居家隔离的困境,最主要的防御还是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一般认为,日常的活动锻炼和定期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增强自身的免疫系统。在此次影响下,学校教育事业在网络线上课程中不断地发展,家长承担起了老师的监督工作,这也让家长意识到了家庭与学校联合教育的重要性。而自身的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将空间转移到了方便进行锻炼的家庭体育中,家庭体育的锻炼范围较小,影响因素较少,是在居家隔离期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最好选择的方式。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学校体育是家庭体育的基础,困境给学校体育造成教学不便的同时,促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产生更加密切的关系。家庭与学校是两个合作的共同体,处于同一列位。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对锻炼学生的体质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进行互补,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能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围绕家庭体育的价值和锻炼方式的角度出发,探索家庭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启示。

1、文献综述

1.1、家庭体育概念界定

我国学者对家庭体育有着不同的解释,袁益民学者指出,所谓家庭体育,主要是指由家庭部分或全部成员参与的,旨在增进家庭成员健康、活跃家庭气氛、娱乐身心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张永保,田雨普学者指出:“家庭体育是一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王富百惠等人认为:家庭体育是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来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的体育需求。张茜,田静等人认为:“家庭体育是家庭成员作为活动主体,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通过接受体育精神文化教育,从而满足人们生存层次、享受层次和发展层次需求的教育文化活动”。通过以上几位不同学者的观点来看,可以发现以往的学者对家庭体育的概念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研究将家庭体育定义为家庭体育是以家庭成员为参与主体,通过身体练习或体育游戏来满足自身兴趣爱好、提高身心健康以及促进家庭和睦为主要目的父母与孩子间组织进行的体育活动。

1.2、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功能结合的研究现状与评述

体育的功能主要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目前的研究在“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功能结合”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概念,有的是关于“体育家庭作业”的研究,大多主要还是针对“学校、家庭和社区一体化”的研究。

周遵琴、李森和陈敬宽(2015)《家庭体育教育对中小学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一文中,从家庭体育的内涵特征和家庭体育教育的优势,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设性地提出了“踢进家庭体育教育,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体质”的途径和办法,不仅要增强家长的认知,还要做到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建设亲子平台、引导家长做体育锻炼的评估者,方能为下一代人才做好后备力量。学者郭琴在2016年对家庭体育做出的相关《家庭体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实践发展面临的困惑》研究,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从对家庭体育概念的再认识入手,指出了目前家庭体育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定量式的问卷调查主导着家庭体育研究,观察法的应用长期缺位),阐述了空巢家庭和新兴家庭生活方式给家庭体育实践发展带来的困惑。提出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社会变迁的属性;问卷调查不是万能的;家庭体育不宜作为全民健身的突破口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学者吴敏霞(2019)在其文章《浅析家校结合开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对小学生行为习惯表现的差异进行阐述,分析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家校合作模式下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养成对策。再来学者杨锡奇在2019年《初中阶段“家校联动”体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以广东实验中学为例》研究中认为,“家校联动(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此篇的结果表明:初中体育教学开展“家校联动”能有效促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建议初中体育教学开展“家校联动”的教学活动形式,以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结发现国内对家庭体育的相关研究比较多,而且达到了一定的共识,如:家庭体育的参与者身份必须是家庭成员,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场所,其参与的目的为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家庭生活和促进家庭和睦。学校与家庭体育之间的联系来源于老师布置的体育家庭作业,以及现在的网络课程。家庭与学校应更加重视体育在孩子的世界里所占作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改变轻武重文的思想理念。家校合作也存在地域差异等问题,阻碍着家校合作的发展,但是学者都积极的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研究制定出相应对策,促使我国的家校合作走向成熟,对家庭学校体育关系也越来越重视,从而能够更加方便更加优化的制定实施有关于培养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方案。

2、居家隔离情况下家庭体育的价值

在隔离的影响下,家庭体育开始得到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关注,其价值显得更加重要,家庭体育既要尊重体育教育的普遍价值,又要探索其它的层面的特殊价值。

2.1、培养家庭和谐相处的氛围促进运动兴趣的形成

体育具有丰富的内涵,适量的运动能够让人体分泌多巴胺,产生兴奋的情绪。家庭成员之间可以适当的进行相关的体育游戏,不但能增强家庭成员的体质健康,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体育价值观,而且能让家庭成员在生活中增加默契,培养情感,相互鼓励,一同克服困难,从而形成一种优秀的体育精神。家庭体育这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是以身传情的;既能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信任与理解,构建幸福的桥梁;又能增强家庭的包容性与幸福感,家庭成员间产生的矛盾能够最大限度的化解,对于维护家庭和谐共处,促进青少年运动兴趣的形成和培养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大意义。

2.2、培养家庭成员“社会化”贯彻家庭教育的养成

家庭是一个社会化场所,是人类教育实施的起点,所谓的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群体和社会文化发展各自的社会性,并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事实上,人的一生都在进行不同的角色承担,在父母面前是孩子,在老师面前是学生等等,都是人所经历的不同程度的社会化。学者王思斌曾指出,人的社会化依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延伸开来,人从出生到青年阶段一直都在进行“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和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形成主导价值观和培养社会角色”等社会化内容。在家庭中进行体育锻炼既培养了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又增进了家庭关系的和睦,促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道路。

2.3、贯穿社区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

家庭贯穿社区和学校,家庭体育连接着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发展,互为基础,共同担负塑造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终身体育习惯的使命。体育锻炼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健康中国战略的成功实现指日可待。

3、新冠疫情下家庭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一直是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如今,部分家长片面强调子女的文化智育以及艺术特长教育,认为体育知识用来学习之后愉悦身心的附带品,没有必要花费时间、金钱、精力来进行家庭体育。父母的观念停留在注重孩子的理论课上,但现如今开始体育纳入高考的政策正式的实施,新冠疫情的影响,父母的思想观念有了相应的转变,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需要的是支持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而不是一味地学习理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不太成熟比较依赖家长,所以孩子能否有效进行体育锻炼是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鼓励的,家庭体育的开展,让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对体育的认识更加深入。

3.1、巩固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在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对于体育课堂中的各种练习环节,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锻炼形式由被动练习转变为想锻炼,热爱锻炼,体育课中的练习过程要多样化和趣味性,要注重补偿练习。家庭体育的出现,能最大化的体现出家长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支持。在家庭中,如果能让学生的家长从儿时就培养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那么他们的身体素质也随之提高,对体育教学方面也提供了便利,学校体育的负担也会随之减轻。

3.2、加大家校联合培养青少年体质健康

在新中国发展70年的时代里,一方面,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闲暇时间的增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另一方面,由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人们在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同时,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影响校园氛围。学校体育应抓住在此疫情下家庭体育发展的情况,联合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

3.3、加大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

在家庭体育中,家长能够培养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发展,从而促进终身体育观念而的树立。体育教师也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家长与教师协同培养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体育教师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性技术动作情况下,对相关的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下学生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情愿意与父母一起分享,既促进了家庭和谐氛围,又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从而培养出孩子终身体育的观念。通过培养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兴趣,来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学生合理地进行体育能够更高效地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

3.4、加大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家庭体育改善了孩子的生活方式,培养了孩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增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和目标主要是老师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体魄强健,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的是适宜的运动负荷。学生基本的运动能力得到改善,来源于家庭体育的帮助,体育教师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善体育课程活动,进行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品德,努力使学生的意志在体育锻炼中变得更加坚强,来打破学生普遍存在的“娇弱”现象,其中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勇敢、坚持不懈、果断等方面,如敢于挑战跳高;体操单双杠等动作;坚持跑完1500m;坚持打完一场篮球赛;不因成功骄傲不因失败气馁等。在新冠疫情期间,体育锻炼不仅能消除不良情绪,也能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应该提高监测水平,保证学生安全健康的情况下,进行更加全面的体育技能学习。

4、不足

本文只从理论研究角度,着力于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两方面因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社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源,而且即使是在家庭与学校内部,影响孩子的因素也有很多。因此对于培养孩子的体质健康的各种因素,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实证考察是十分必要的。

5、结语

这次全国面临的困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给了人们一次深刻的教训,全社会人民都在各个领域为对抗困境做出了贡献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体育有助于巩固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助于学校体育充分发展学生体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助于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受家庭体育发展启示,学校体育的开展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该要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增强体质发展,就要科学合理的根据学生身体发展情况制定相关的体育锻炼。家庭与学校教育遵守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育能够培养公平正义、意志坚定、顽强拼搏、团结友爱等精神。最终都应该以发展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为出发点,关注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从学生的参与运动抓起,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体育锻炼家庭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身体传送带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幸福的家庭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