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12-04 01:02矫翠翠王丹丹庄绪娟
中成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水解氧化应激缺血性

纪 震, 矫翠翠, 王丹丹, 庄绪娟

[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青岛 266109;2.青岛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山东 青岛 266000;3.惜福镇街道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106]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以后循环为主的颈动脉短暂性缺血性疾病,随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演变为脑梗死,威胁生命安全[1-3],其机制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诱因[4]。目前,临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以抗炎、调节微循环为主,虽能抑制疾病进程,但整体改善效果不理想。

中医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归属于“眩晕”范畴,认为元气亏虚、痰瘀互结、扰乱清窍为主要病机,以活血祛瘀、化痰清窍为治则[5-6]。苦碟子注射液为中成药制剂,功效活血止痛、清热化瘀[7],但关于它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的报道较少,故本研究首次对此进行考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收治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的123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1∶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每组41例,3组一般资料见表1,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编号2017H00324)。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1.1 西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8],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1.2.1.2 中医(痰瘀阻窍证)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和《中医内科学》[10],主证眩晕,头重昏蒙;次证头痛,胸闷恶心,肢麻或沉重,唇甲紫暗,皮肤如蚁行状,站立不稳或向一侧倾倒;舌暗,瘀点,瘀斑,舌下迂曲,胖大有齿痕或苔腻;脉涩或滑或滑涩相兼,符合主证1项加次症2项、舌脉各1项,即可确诊。

1.2.1.3 其他 患者了解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对脑蛋白水解物、苦碟子注射液等药物有过敏史;(2)因贫血、颈椎病、癫痫、眼源性等疾病所致眩晕;(3)有酗酒或药物滥用史;(4)合并严重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全身感染性疾病;(5)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6)合并心绞痛、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7)合并精神行为异常。

1.3 治疗手段 3组均给予营养神经、调脂、降压等基础治疗。

1.3.1 对照组A 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356,生产批号20190522,2 mL)10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L,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

1.3.2 对照组B 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50,生产批号20100926,每支装10、20、40 mL)30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L,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

1.3.3 观察组 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用法用量同“1.3.1”和“1.3.2”项,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

1.4 疗效评价 (1)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疗效指数≥95%;(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70%≤疗效指数<95%;(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控制,30%≤疗效指数<70%;(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指标检测 (1)中医证候评分、综合症状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主证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计为0分(无)、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次症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计为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舌脉根据有无分别计为0分(无)、1分(有);综合症状中眩晕程度、眩晕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均计为0~6分,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伴随症状(头面/肢体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视觉障碍、行走不稳/跌倒)及体征(肢体瘫痪、感觉异常、共济失调、构音障碍、Horner综合征)均计为1分;(2)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LBY-N6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检测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3)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晨起空腹取5 mL静脉血,1 000×g离心15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取血清,在-80 ℃下保存,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相关试剂盒购自北京博润莱特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相关试剂盒购自武汉新启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4)听觉诱发电位变化,采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美国Medtronic公司)检测潜伏期(PL)-Ⅰ、PL-Ⅱ、PL-Ⅲ。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见表2。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例(%),n=41]

2.2 中医证候评分、综合症状评分 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评分、综合症状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3组中医证候评分、综合症状评分比较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后,3组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氧化应激反应指标 治疗后,3组SOD、GSH-Px活性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5。

2.5 听觉诱发电位 治疗后,3组PL-Ⅰ、PL-Ⅱ、PL-Ⅲ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6。

表5 3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表6 3组听觉诱发电位比较

3 讨论

西医认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主要原则在于减轻脑部供血不足[11-12],虽然脑蛋白水解物在防止血小板聚集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调节微循环,减轻缺血缺氧症状[13-14],但单用时症状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机在于中老年人多伴有肾气逐渐衰退现象,易出现肝阳上亢、肾阴不足、气血虚弱等情况,加之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致使痰湿亦盛,痰瘀互结,脑窍受阻,进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脑府失养,发为眩晕[15-16],治则在于疏通血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得到有效调节,总有效率为90.24%,其机制可能为苦碟子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是腺嘌呤核苷(腺苷)和总黄酮,有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脑蛋白水解物含有水溶性氨基酸和小分子生物活性肽,可经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调节血液流变学,两者联用不仅能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产生良好抗纤溶及抗凝活性作用,还能减弱血管壁通透性,缓解血液黏度,进而促进脑细胞蛋白质合成,调节氧代谢,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度,增加脑血流量,调节微循环,缓解脑缺血不足,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氧化应激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病机制之一,脑缺损发生时自由基水平升高,清除酶活性下降,链锁反应可引起缺血组织损伤,从而诱发不可逆脑缺血[17-18]。MDA为脂质过氧化产物,可间接反映氧自由基水平,与蛋白质、核酸结合后可调控线粒体活性,引起神经细胞损伤。SOD、GSH-Px为抗氧化酶,其高水平时可提高神经元抗氧化损伤能力。苦碟子注射液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对大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表现为增强SOD活性,减少MDA形成[19]。脑蛋白水解物富含多种氨基酸、活性多肽、核酸等营养物质,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可提高细胞膜稳定性,调控脑血管细胞膜离子通道,张立攀等[20]认为,它可有效抑制钙离子内流,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本研究发现,联合用药有助于调节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氧化应激,可能与促进血管扩张、增强微血管运氧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缓解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作时,供血区域突触效应显著下降,神经元代谢紊乱,进而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间差及波潜伏期造成直接影响[21],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中Ⅰ~Ⅲ波发生源与后循环系统供血区域相吻合,故通过检测潜PL-Ⅰ、PL-Ⅱ、PL-Ⅲ可为评估脑干听觉通路功能状态提供信息支持。本研究发现,联合用药更能有效调控听觉诱发电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调节缺血区微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综上所述,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通过控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血液流变学,可缓解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听觉诱发电位。但本研究未探讨联合用药在抑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复发中的应用价值,今后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作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水解氧化应激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水解沉淀-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碳氮化钛粉末
微小核糖核酸-125b-5p抑制Caspase 2蛋白酶活性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水解常数及其常见考查方式
盐类的水解考点探究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