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遂昌毛竹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22-12-06 07:01谢爱香石兴华毕雅莹范伟青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竹炭遂昌县竹材

谢爱香 石兴华 钟 颖 毕雅莹 范伟青

(浙江省遂昌县妙高林业工作中心站 浙江遂昌 323300)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具有分布广、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毛竹产业现已成为竹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竹农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3]。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10 年前毛竹主产区农民的竹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40%,遂昌也曾荣获“中国竹炭之乡”“中国竹炭产业基地”“ ‘遂昌竹炭’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区域品牌。但目前遂昌竹产业面临市场、成本、生态等多重压力,及竹材、春笋市场价格低等问题,竹农收入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为此,本文试图深入分析遂昌县竹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提出相对应的经营管理对策,以期让山区林农从竹业中获取更多收益,实现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1 遂昌县竹资源概况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距省会杭州市296 km,县域总面积2 539 km2。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在竹资源分布上,属亚太竹区、中国江南混合竹区,是以毛竹为主的散生竹种自然分布中心区之一。现有竹林面积21 634 hm2,竹林面积位居浙江省第11位,是浙江省重点竹产区之一。现有毛竹6 000万株,竹笋年产量为7.6 万~8.0 万t (毛竹大小年不平衡)。

2 毛竹产业发展现状

2.1 竹林培育缺乏利益驱动

据统计,从2009 年到2019 年的10 年间,竹材收购价(以每50 kg 计,下同) 从40 元/50 kg下降到25 元/50 kg,竹材价格较10 年前下降了37.5%;相应采伐和运输成本则从11 元/50 kg 增加到17 元/50 kg,升幅达54.5%;毛利润从29 元/50 kg 下降到8 元/50 kg,10 年间降幅达75.9%。目前,就近林道的竹子采伐利润不足20 元/100 kg,而距林道500 m 以上的竹子采伐已无利润。“低价格+高成本”挫伤了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毛竹林失管现象日益突显,全县11 个重点乡镇毛竹林失管面积达32%。竹林长期失管将面临生态退化、景观丧失和森林消防风险陡增等严峻形势。

2.2 竹材加工业因环保压力而萎缩

竹加工业是遂昌县的传统产业。20 世纪90年代,竹材加工呈多样化发展,以竹炭为主导,竹胶板、竹地板等开始成为竹材加工的主要产品,顶峰时期的2010 年,全县竹加工企业达103 家,其中竹炭55 家、竹制板6 家、初加工38 家、竹笋3 家、竹纤维1 家。在2011 年之后,随着国内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强,竹加工产业出现整体滑坡,到2020 年全县竹加工企业大幅锐减至21家,其中竹炭6 家、竹制板2 家、竹材初加工11家、竹笋加工1 家、竹叶保健品1 家(利民药业竹叶提取物),加工企业的萎缩,使竹材价格疲软走低,竹农“卖竹难”成为竹产区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2.3 文化旅游有待挖掘提升

遂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国家生态示范区,山川秀美,林海氤氲,云雾缥缈,素有“浙南林海,钱瓯之源,遍地金银,云雾山茶”的美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享有“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城”等称号。全县有南尖岩景区、神龙谷景区2 个包含竹子的4A 级景区,中国竹炭博物馆3A 级景区,以及三仁坑口亲农谷旅游公司,依托毛竹现代园区为主体的集鲜笋采挖、鲜竹酒品尝等体验旅游。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竹资源、竹文化,开展竹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竹文化旅游仍处于小规模,竹文化开发有限,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

3 毛竹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薄弱,经营成本升高

经过10 多年的政策扶持,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从总体上来看,竹山基础设施还很薄弱,路网密度不足50 m/hm2,竹林灌溉面积实际不到10 hm2。受劳动力成本升高的影响,采伐和运输成本也水涨船高,而笋、材农产品销售价格却一直低迷,造成竹农收入明显下降,竹林失管面积显著增加,竹农对毛竹林经营积极性普遍降低。因此,路网密度不足、路况较差、抗旱能力弱等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竹林培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3.2 服务组织缺乏,经营能力下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采伐、施肥、挖笋等竹林经营作业为主的重体力适龄人员,随着老龄化而逐步减少。目前,在林地流转和产业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社会化服务组织又严重缺乏之际,缺乏劳动力的农户,竹林经营能力下降将成为一种趋势。

3.3 规模企业缺少,资源供大于求

遂昌竹加工企业在鼎盛时期达100 多家,到2020 年全县竹材加工企业仅存20 家,从整体上来看,加工企业布局散、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年产值超5 000 万元的企业仅有佳禾1 家,成品加工企业仅9 家,缺乏多个骨干龙头企业支撑,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使得资源利用不充分,不足以有效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规模化精细加工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已成为遂昌县竹产业发展的短板和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急需通过集聚、提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3.4 环保问题未解,企业发展困难

遂昌县现有4 家初加工企业,年产废水2 560 t,平均每天每家产废水2.6 t。2016 年三仁乡加工小区企业合资投入300 万元,因达不到排放标准而废弃,只能由企业将竹材拉到外县处理,每个企业平均每年需要支付14 万元初加工费。此外,原有由竹粗加工剩余物作为原料烧制竹炭的炭窑有50 余门,均因环保问题被全部关停。上述加工业存在的环保问题未能有效破解,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此外,大部分粗加工企业经历拆迁重建、整改等一系列过程,土地、厂房及设备等投资较大,销售成本较高(货款拖欠严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也造成企业拖欠竹农毛竹款现象。

3.5 综合利用不够,产业链不完整

由于产业链的不完整,初加工废料循环利用价值低。毛竹采伐剩余物竹枝、竹叶绝大部分未充分利用,竹农清理成本增加;竹粗加工剩余物的根、梢不能转化为竹炭原料。一方面竹炭加工企业要从外地进口原料,另一方面粗加工企业剩余物不能转化现金回流,无疑使多个企业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拥有与中欧地理标志互认的“遂昌竹炭”,在国外每年拥有10 万t 的竹炭产品市场潜力的情况下,周边省、市的竹炭企业在掘起(竹炭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于2019 年11 月在江西资溪举办),而“遂昌竹炭”却萎缩严重。

3.6 竹旅产品不足,文旅融合滞后

面对优质的“竹海”资源,对笋竹文化的挖掘缺乏重视,竹产业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竹旅业态的探索相对不足。虽然笋竹农旅结合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但目前处于初级阶段,采摘、挖笋等娱教结合项目少,设施落后。

4 振兴毛竹产业的对策

4.1 多方扶持,节支增效

4.1.1 强化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

充分整合交通、林业、农办等项目资金,每年安排专项基金用于竹林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高部分受益面积广、承载压力大的竹林道路等级。首先,以竹林道建设为抓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减少采伐运输成本,增加竹农收入,激发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其次,根据农户的意愿,因地制宜建立水池、喷灌等设施,确保在干旱季节有足够的水分供给冬笋、鞭笋生长,保障基地竹笋品质和效益。第三,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所需的生产机械,如采伐、运输轨道等机械,实现除草、施肥、采伐、笋竹运输的机械化。

4.1.2 组建服务组织。破解劳力不足

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经营能力下降趋势,建议组建竹林专业管理队伍,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成立专门的毛竹专业采伐、运输队伍,同时引导竹林规模化经营,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分散的竹林资源向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实现林地资源最佳配置和科学经营。

4.1.3 应用科研成果。开展高效经营

根据经营目的,毛竹林分为笋用林、笋竹两用林和材用林3 种经营模式,对于笋用林和笋竹两用林,采用林地覆盖技术[4-5],培育市场需求大、价格高的冬笋和早春笋及采用鞭笋丰产技术[6]培育鞭笋,提高单位面积竹林的经济效益以及采用施专用肥+有机肥的技术[7-8],培育绿色、高效、健康、安全的食用笋;以材用林为主的竹林,充分利用郁闭度在60%~80%的林下空间[9]和竹笋生产季节差,因地制宜地选择林下套种作物,如多花黄精、三叶青、竹荪等中药材[10-12],提高林农的收入。

4.2 政府搭桥,提升产业

4.2.1 培育龙头企业。实现规模经营

由遂昌县经商局牵头,县财政、环保、建设、自然资源规划等相关部门协助,作好规划并新建集中供热、环保处理的集初级加工、成品加工等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特色数字创新园,然后对外招商。根据大型竹制品精加工企业的区域战略布局,形成产业链充分融合、科技创新深度驱动、高站位标准引领、规模化效应明显的竹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培植年产值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并引领遂昌竹产业整体跨跃式发展。

4.2.2 制定扶持政策。促进炭业升级

遂昌是唯一拥有“中国竹炭之乡”“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 张金名片的县域,日式原窑生产的竹炭,因其具有大中小不同的孔径能吸收不同直径的物质,且红外线、负离子等功能齐全,在竹炭洗漱用具、寝具、家具等生活类产品方面深受日本、欧美国家的喜爱,每年国外竹炭产品的市场潜力达10 万t。虽然近年来遂昌县竹炭产业已不再辉煌,但仍有“神龙谷”“炭太郎”“老翁”等产值在1 000 万元以上竹炭加工外贸企业在积极开拓市场。为此,政府要在竹炭的药用、食用、环保、生活用品等方面,出台配套的“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政策,推进竹炭产业转型升级。

4.2.3 加强与院校的合作。破解环保难题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加强与环保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创新与发展同频共振,有效破解加工业存在的各项环保问题,以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为竹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人才动力。

4.2.4 强化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

首先,利用初加工废料,制成竹炭、烧烤炭等产品,以解决“中国竹炭之乡”——遂昌无原料生产基地的困境。其次,鼓励企业开展食用型、药用型以及环保型竹炭的开发,生产药用竹炭、竹笋纤维(饲料粗纤维)、竹叶(多糖)、竹青(竹茹)[13]等竹衍生物。

4.3 多措并举,竹旅融合

4.3.1 人造竹林景观。丰富旅游资源

依托优质的“竹海”资源,在竹林重点产区建立“竹林人家”旅游专业村,除了组织中小学师生劳动、科普、拓展等体验活动,组织游客家庭亲子采笋、烹饪、农产品加工等活动,实现“旅游+农事体验”等活动内容外,还可根据毛竹竹材有可塑性的特点,采用竹笋套模的方法塑造方型竹杆[14],既可作观赏用竹,在竹材成熟后又可作工艺用材,或者采用笋箨剥离法[15]促使竹材矮化,培养观赏竹,创造新的风景点,供游客观赏。

4.3.2 创建多种基地。增加游客流量

利用遂昌历代名人竹文化诗词、竹林培育和加工历史文化、竹编工艺等内容,建立竹文化展示中心,以打造宣传遂昌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发挥优质的“竹海”资源,引进并组建康养专家团队,以中医康养为亮点,开展饮食与中医疗养、休闲康复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康养活动,吸引更多周边省市老龄、亚健康型客人;以现有的省级毛竹现代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以省、市竹产业创新专家工作室为引领,开展竹林培育技术、竹林下经济培育等研究活动,带动周边省市参观考察的人流量。

5 小结

为了摆脱目前毛竹产业发展的困境,需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竹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立足当地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生产要素集聚,落实“主攻二产、发展三产、提升一产”的产业联动发展思路,建设管理和激励机制完善、设施装备优良、科技水平领先、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效益突出、富民成效明显的全产业链竹产业体系。

猜你喜欢
竹炭遂昌县竹材
SiO2气凝胶纳米颗粒浸渍改性对竹材性能的影响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The Seasons
热处理毛竹材吸湿与解吸特性
遂昌县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新荷初绽
让竹炭帮我们去除甲醛
江省遂昌县土猪产业化发展思考
浓浓竹韵演绎环保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