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灵动写作

2022-12-11 12:50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黄园园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应写作能力生活化

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 黄园园

写作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让作文生活化,以强化作文教学的效果。本文探讨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教师要善于发现、开发和整理生活中的素材,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课堂和非课堂教育的有效扩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写作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但生活阅历不足,如果教师运用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必须先看学生是否有兴趣,并说服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以便在不损害学生好奇心的前提下提升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并与其他学生分享,交换素材,共同成长。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是希望学生能根据生活经历进行口头交流,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要促进作文教学向生活化发展,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虽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但也有一定优势,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教师要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以便他们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将看到和感受到的内容积累成写作素材。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口语化,拓宽探索的渠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观察美好的事物,促进其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二、在写作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

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写作素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家长要利用生活元素,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以便写作时有效运用。虽然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需要家长配合,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家庭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分析身边的事物,积累成写作素材,以便写作时运用。由于每个家庭的生活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运用生活教学法时,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所有学生都能受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父母的生活,然后运用写作技巧,抒发真情实感,不仅要表达真实想法,还要让语言更有感染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还要提升学生对生活材料的鉴别能力,也可以根据家庭情况合理安排作文内容。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任务,让学生观察家人平时做了哪些事,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的社会体验活动,以促进作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参加学校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生活经验,增加素材积累,还可以拓宽视野。为了突出生活化教学的价值,教师应安排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进而提升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春游或参观博物馆,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应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其能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通过有效的交流活动,学生能深入学习当地的文化和历史,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把传统文化写进作文中。教师应经常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参观后与学生交流,看他们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以及更喜欢哪种方式的活动,然后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献爱心活动,到养老院表演节目、与老人聊天;可以到图书馆做志愿者,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情感,最终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四、灵活运用生活素材

无论是在家庭中积累写作素材,还是在社会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最终都应灵活应用于写作中。写作素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家长应配合教师的工作,带学生到外面转转,指导他们认真观察,多多积累。除了在课外积累,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写作要求,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灵活运用到写作中。例如,在以符号和景观为描写对象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表达个人感受,然后结合身边的事物,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写作,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教材为基础的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打牢学生的写作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五、鼓励学生说真话

教师经常布置各种各样的写作任务,学生之所以写作是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因为是有感而发,这导致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情感。有时,学生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不知道写什么,为了完成任务只能东拼西凑,这让作文不真实,给人以无病呻吟的感觉,也不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当降低对作文成绩的重视,转而重视质量,而非数量。

六、让学生深入体验生活

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探讨作文内容,思考应该如何构思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以“友谊”为话题写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识这个话题的重要性,并理解“友谊”不是单一的、肤浅的内容,而是感情的见证。学生构思时会想到生活中的好朋友,明确这些朋友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以便深入了解友谊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思路将被激活,其潜能也会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确保写作过程更加顺畅。

七、积累生活素材

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中,对家庭生活比较了解,只是由于不善于观察,忽视了这些现成的写作素材,家长要认真思考,精心准备,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升辨别材料的能力。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如父母的行为、习惯和照顾自己的方式,并在作文中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些都是真实的,会更具感染力。例如,以“我的宠物”为话题写作,如果家里没有宠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前了解动物,看看自己最喜欢哪种动物,进而了解其外形和特点,这样就为写好这个文题打好了基础。

八、丰富课堂内容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活泼的性格特点,运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生活化教学法,激发其写作兴趣,这对提高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教材中的内容有限,但生活每天都在变化,素材也很丰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的事物和事件,让学生将写作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认真观察和思考,进而将这些内容融入作文中。

九、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灌输是常用的方法。教师只知道讲解知识,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且评价体系滞后。学生如果基础知识薄弱,表达能力不强,写作就会变得困难。运用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写作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创新的形式,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使学习效果得到显著增强。

十、丰富学生的情感

生活中的素材丰富多彩,学生要融入并体验生活,以便产生丰富的情感,拥有更多写作思路。写作素材无处不在,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做家务,或者清理街道上的垃圾,当家里或者道路更加干净时,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责任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这些素材都可以运用到作文中,促进作文主题的升华。

十一、寻找作文与生活的结合点

教师应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指导学生将写作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文内容更加贴近现实,并抒发真情实感。这可以让学生理清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写作知识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在作文中表达自我。

十二、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要注重学生感情的抒发,因为情感是语言表达的内在支撑,要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根据相应的场景获得直观的感受,进而产生写作灵感,为作文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三、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与写作密不可分,所以写作教学需要回归生活。教师在讲解写作知识时,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以拓宽写作视野,观察身边的人或事,掌握生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在提高写作素养的基础上,也能提高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反复研究生活素材,理解生活的意义,不仅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还能促进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心态。

十四、做好观察工作

生活中有很多新奇的事物,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外界事物不太熟悉,很多东西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可以让他们在好奇心的加持下认真观察。与强制灌输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相比,这种方法更灵活,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可以“一件有趣的事”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写作。写作前,让学生思考回忆脑海中有哪些有趣的内容,并寻找相关材料。这样,写作空间就变大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单纯以教材为基础的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要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同时乐于观察生活,并积极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写作中。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写作要以生活中的素材作为基础,作文生活化也是教师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写作能力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