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2021年立春期小麦苗情及早春田间管理技术

2022-12-13 14:45孟硕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蒙城县叶龄苗情

孟硕

(蒙城县农业农村局三义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蒙城 233500)

为及时准确掌握小麦生长情况,科学指导麦田管理,扎实推进小麦高质高效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按照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要求,蒙城县于2021年2月3—4日对小麦苗情进行监测与调查,根据苗情监测结果制定出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现将监测结果及田间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监测点苗情

板桥大苑监测点,小麦品种为烟农19,10月6日播种,主茎叶龄7.6叶,单株分蘖5.1个,次生根8.8条,茎蘖数1 861.5万个/hm2。

辛集关帝监测点,小麦品种为烟农19,10月12日播种,主茎叶龄7.2叶,单株分蘖5.1个,次生根7.2条,茎蘖数1 974万个/hm2。

许疃土桥监测点,小麦品种为烟农999,10月8日播种,主茎叶龄7.4叶,单株分蘖4.2个,次生根9.5条,茎蘖数1 425万个/hm2。

乐土葛桥监测点,小麦品种为中麦578,10月13日播种,主茎叶龄7叶,单株分蘖4.3个,次生根10.4条,茎蘖数1 329万个/hm2。

坛城张集监测点,小麦品种为新麦26,10月9日播种,主茎叶龄7.3叶,单株分蘖4.6个,次生根为7.5条,茎蘖数1 405.5万个/hm2。

示范场监测点,小麦品种为徐麦35,10月8日播种,主茎叶龄7叶,单株分蘖数4.6个,次生根为9.6条,茎蘖数1 248万个/hm2。

漆园香山监测点,小麦品种为涡麦9号,10月13日播种,主茎叶龄6.9叶,单株分蘖3.7个,次生根5.7条,茎蘖数1 653万个/hm2。

辛集唐庙监测点,小麦品种为中育1211,10月12日播种,主茎叶龄7叶,单株分蘖3.8个,次生根7.3条,茎蘖数1 474.5万个/hm2。

8个监测点的平均主茎叶龄为7.2叶,较上期增加0.61叶,较2020年同期减少0.19叶;平均单株分蘖为4.43个,较上期增加0.27个,较2020年同期减少0.21个;平均次生根为8.25条,较上期增加1.04条,较2020年同期减少0.36条;平均茎蘖数为1 546.31万个/hm2,较上期增加147.6万个/hm2,较2020年同期增加123.45万个/hm2。

2 全县小麦苗情

蒙城县小麦整体长势较好,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病虫害发生极轻,小麦主茎叶龄为6.3~7.5叶,次生根6.0~9.5条,茎蘖数为1 050万~1 800万个/hm2。其中,旺苗面积6 333.33 hm2(主要是群体偏大引起的假旺苗),较上期减少866.67 hm2,占总面积的4.91%,较2020年同期增加4.39%;一类苗8.93万hm2,较上期增加266.67 hm2,占比69.32%,较2020年同期减少0.91%;二类苗面积2.68万hm2,较上期增加533.33 hm2,占比20.8%,较2020年同期减少0.94%;三类苗面积6 400 hm2,较上期增加266.67 hm2,占比4.97%,较2020年减少2.54%,全县一、二类苗面积占90.12%,较上期增加0.62%,较2020年同期减少1.83%,总体苗情与2020年相近,与常年持平。

3 存在的问题

小麦进入越冬期以来,遭受2次低温寒潮天气影响,大部分田块出现叶尖受冻发黄或干枯现象。群体偏大或出现叶片披散的田块或地段,小麦叶片受冻较重。个别整地播种质量差且未进行浇水补墒的田块,小麦整体长势较弱,叶尖受冻相对较重。冬前整体气温偏低,冬前化除面积较少,个别田块杂草发生偏重,部分田块仍有麦蜘蛛危害。

4 天气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0年12月下旬以来,蒙城县先后遭遇2次低温寒潮天气,-10℃以下最低气温天气持续4 d以上,最低气温降至-11.7℃,创近年历史之最。蒙城县小麦品种选用对路(以半冬性或弱冬性品种为主),小麦播期适宜(主播期为10月中下旬)、播种质量高(大型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加播后镇压)、播后补墒面积大(对整地播种质量差、播种偏晚和出苗不齐的田块进行浇水补墒,占比53.9%,做到了应浇尽浇),冬前整体气温偏低有效抑制了小麦的旺长。在以上诸多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低温寒潮天气来临之前,小麦整体长势健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增强了抗低温冻害的能力。加之11月中旬以来的多次降雨(雪)天气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适宜的土壤水分大大降低了低温寒潮天气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立春期全县的整体苗情来看,出现叶尖冻害现象的田块占播种面积的63%左右,仅为小麦植株部分主茎叶片的叶尖受冻发黄或干枯,对小麦生长没有影响或影响极轻,属于一级冻害;极个别田块部分叶片发黄或干枯部分占叶片的1/2,达到二级冻害标准,占比不足0.1%;全县未出现主茎和分蘖死亡现象的田块。

5 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渐入返青期时,针对其苗情和存在的问题,要强化田间管理,进行分类指导,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确保小麦正常生长。

5.1 适时化除

选择高效对路除草剂,在日平均气温回升到8℃以上的晴朗、无大风天气时及时喷药防除,宜早不宜迟,在小麦拔节前结束。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或5%唑啉草酯乳油900~1 200 mL/hm2或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750~900 mL/hm2防治野燕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多花黑麦草;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45~60 g/hm2或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41.0~187.5 g/hm2防治雀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用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00~525 mL/hm2防治节节麦、菵草、棒头草;用25%环吡氟草酮·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 400~3 750 mL/hm2防治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1 050 mL/h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225~300 g/hm2、25%灭草松水剂 3 000 mL/hm2防除猪殃殃、播娘蒿、荠菜,用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240~360 g/h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1 050 mL/hm2、25%灭草松水剂3 000 mL/hm2等防除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于杂草二至五叶期,可以选用18%氯吡·炔草酯悬浮剂600~750 g/hm2,或13%氟唑·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450~600 g/hm2,或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750~1 200 g/hm2,或60%氟唑·唑草酮水分散粒剂60~75 g/hm2茎叶喷雾。

5.2 科学追肥

对苗小、苗弱、苗黄的麦田,要及早趁雨雪撒施或趁墒用追肥器追施返青肥,一般施尿素75 kg/hm2左右,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对于所有麦田,要根据苗情于3月中旬至4月初普施拔节肥,一般可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确保小麦中后期稳健生长;对已施返青肥田块,于3月中下旬,施尿素90~120kg/hm2;未施返青肥的田块,于3月中旬前后,施尿素120~150 kg/hm2;优质强筋小麦田块应重施拔节肥,可于3月中下旬施尿素150 kg/hm2左右。遇到干旱时,应结合浇水进行追肥[1]。

5.3 预防倒伏

小麦返青至起身期是预防倒伏的最后关键时期。根据整地、播种、苗情长势等情况,及时采取深中耕、镇压、化控等措施,保障麦苗稳健生长,为预防后期倒伏打好基础。

对于群体偏大且有倒伏风险的田块,于小麦返青起身期选用10%多效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0.8%烯效唑·甲哌鎓微乳剂525 mL/hm2等调节剂化控防倒[2]。

5.4 防控病虫害

立春期小麦病虫即将进入多发期,要以纹枯病、红蜘蛛为防治重点,同时兼治蚜虫等其他病虫害,切实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当纹枯病平均病株率达到10%以上时,及早选用有效成分12.5%井冈·蜡芽菌水剂390 g/hm2,或40%戊唑醇·咪酰胺水乳剂600 mL/hm2,或苯甲·丙环唑135 g/hm2,或烯唑醇112.5 g/hm2,或20%三唑酮粉剂750 g/hm2喷雾防治。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 d左右再防1次。用40%戊唑醇·咪酰胺水乳剂或20%三唑酮乳油喷雾,可兼治根腐病、茎基腐病和全蚀病等根部病害。对麦蜘蛛达标田块及时选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 500倍液,或用2.5%联苯菊酯90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防治蚜虫用25%吡虫啉150~225 g/hm2,或24%抗蚜·吡虫啉300 g/hm2,或50%吡蚜酮15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3]。

5.5 防范“倒春寒”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对缺墒麦田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或叶面喷施防冻液,减轻低温危害程度,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或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或新美洲星、富万钾、黄腐酸肥等营养型叶面肥,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4]。

猜你喜欢
蒙城县叶龄苗情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2020年富岛侧深施肥试验总结
影响北方春玉米苗情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基施沼肥对小麦冬前苗情及产量影响试验
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的主要做法及建议
蒙城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效果及启示
2014年蒙城县花生品种展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