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地区黄瓜秋延后高产栽培技术

2022-12-13 14:45方宇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池州病斑乳油

方宇鹏

(1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2池州市园林科技应用研究所,安徽池州 247000)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秋延后大棚种植已成为黄瓜种植的主要方式之一。池州地区秋延后黄瓜收获期可延迟到11月底,如遇冬季天气好,可采收至元旦前后,极大地丰富了本地区秋冬季节瓜菜市场的品类供应,加上其种植效益较好,深受种植者欢迎。黄瓜是典型的冷敏性植物,秋延后黄瓜栽植易受气候影响,生育期气温逐渐降低、光照逐渐减弱,种植难度增加。为提高池州地区秋延后黄瓜的产量,增加黄瓜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池州地区黄瓜秋延后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秋延后黄瓜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应选择抗病能力强、耐寒性好的黄瓜品种,如新优36[1]。

2 播前准备

黄瓜播种前,应先做好整地施肥工作,可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约52.5 t/hm2。

3 播种育苗

将种子在50℃温水中浸15 min,自然冷却后,再浸种2~3 h,捞起沥干,用湿毛巾包裹,放在28℃恒温设备中催芽,当有75%以上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前1 d,营养钵浇透水;播种时,将种子平放于钵中间的小孔内,芽朝下,1钵播1粒;播后覆1 cm厚拌多菌灵的细土(防猝倒病),用水轻浇1遍。由于育苗时温度较高,应在穴盘上方覆盖遮阳网,并加强通风。根据植株长势,适时、适量浇水。

4 定植

秋季生长期短,可适当密植[2]。育苗期温度较高,易引起幼苗徒长。因此,应该趁早定植,通常在1叶1心时选阴天或16:00后定植。为确保黄瓜定植后及早缓苗成活,应先浇水后整地做畦,定植后随机施足点根肥水,连续3~4 d在傍晚浇水。

5 田间管理

5.1 温湿度管理

苗期遇高温、强光照天气,易影响黄瓜生长发育。因此,大棚外需要覆盖遮阳网,每天早晨、傍晚和阴雨天气打开,高温天气的中午遮盖。黄瓜始花期夜间自然温度降低,要及时扣棚,根据气温变化合理通风,调节棚内温度,以保证黄瓜正常生长。进入结瓜期后,去除遮阳网。当棚内温度下降至5℃时,黄瓜则不再生长,应及时拉秧处理。

5.2 肥水管理

定植后如遇高温及多雨天气,须防止小苗徒长。在管理过程中,应控制浇水,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确保植株壮而不旺。在水分管理过程中,要求土壤维持见干见湿状态。当植株长至25 cm左右时,结合浇水追施1次复合肥,并做好搭架或吊绳工作。进入10月后,气温逐渐降低,黄瓜进入盛瓜期,此时应确保肥水供应充足,每7~10 d追肥1次,每次施用复合肥约225 kg/hm2。

5.3 植株调整

植株调整是秋延后黄瓜优质高产种植的关键技术之一。当黄瓜生长至抽蔓时,应及时绑蔓和上架,并剪除下部侧枝,摘除卷须及雄花,后期可利用侧枝结果[3]。当植株高度达到棚顶时,采取打顶方式,控制顶端优势,促进侧枝萌发。当黄瓜生长至中后期时,及时剪除底部的老叶和病叶,以确保田间通风透光。当主蔓瓜减少、侧枝出现雌花后,可选留2片叶摘心,培育回头瓜,增加总产量。此外,还应及时摘除畸形瓜,确保黄瓜品质。

5.4 及时盖棚

10月中旬,白天气温虽高,但夜间温度较低。黄瓜秋延后栽植时,应在寒露前后夜间及时盖棚,防止植株受寒害。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6.1.1 白粉病。叶片正面散生有白色粉状物,后逐渐扩散,呈白色圆形粉斑。严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白粉,影响黄瓜生长。防治过程中,应加强肥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在发病初期,可使用25%粉锈宁1 500倍液喷施叶片进行防治。

6.1.2 霜霉病。幼苗发病初期,子叶上出现褪绿斑,逐渐呈现不规则斑,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子叶变黄、干枯。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出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现多角形,黄绿色逐渐转为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整片叶干枯,并由叶缘逐渐向上卷缩,叶背面病斑上出现大量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防治过程中,应注意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培育无病壮苗,增施基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药剂防治时,选用75%百菌清500倍液、25%甲霜灵800倍液交替轮换施用。当病害蔓延、药剂防治效果不明显时,可采用高温闷棚法。中午密闭大棚2 h,使植株上部温度达到45℃左右,可杀死棚内的霜霉菌,每隔7 d进行1次,2~3次后可基本控制病情。

6.1.3 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严重病害之一,应引起重视[4]。叶片受害初期表现为水渍状浅绿色,后逐渐变成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发病后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当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会产生白色黏液。黄瓜茎秆及瓜果上的病斑初期呈现水渍状,近圆形,后期呈淡灰色,病斑中部多产生裂纹,潮湿时产生菌脓,后期果实腐烂,有臭味。防治过程中,先做好种子处理,催芽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5]。可选用50℃温水浸20 min,或用50%代森铵500倍液浸种1 h,或用甲醛150倍液浸种1.5 h,后洗干净催芽,利用无菌育苗基质育苗。同时,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栽植时采用高畦栽培,铺设地膜,及时通风,控制田间湿度。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选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0%松脂酸铜乳油1 000倍液等进行喷防,5~7 d喷 1次,连喷 2~3次。

6.2 虫害防治

6.2.1 潜叶蝇。幼虫孵化后潜食黄瓜叶肉,造成曲折蜿蜒的食痕,苗期3~7叶受害多,严重时潜痕密布,致叶片发黄、干枯、脱落。防治时,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750~1 500 mL/hm2、40%七星宝乳油600~800倍液、5%抑太保2 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等交替喷防,高峰期5~7 d喷施1次,连喷2~3次,采收前7 d停止用药。

6.2.2 瓜蚜。受瓜蚜危害后,黄瓜叶片卷缩,瓜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结瓜期缩短,产量降低。防治时,严格从育苗时期用好防虫网,培育无虫壮苗;可利用瓜蚜的趋黄性,在棚内设黄板诱蚜;危害严重时,可用0.65%茴蒿素100 mL加水30~40 kg后喷洒,或20%速乐乳油1 000倍液、40%菊马乳油2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防,隔10~15 d喷1次。

6.2.3 黄守瓜。黄守瓜成虫、幼虫均可为害黄瓜。其中:成虫喜食黄瓜叶和花瓣,叶片被食后造成圆形缺刻,影响光合作用,如瓜苗被害,则带来毁灭性灾害;幼虫在地下专食黄瓜根部,使植株萎蔫。防治时,可于成虫期利用其趋黄习性进行诱杀;成虫在清晨活动力差,可人工捕捉;幼苗移栽前后,喷施90%敌百虫1 000倍液2~3次;幼虫危害时,使用90%敌百虫1 500倍液或烟草水30倍液点灌瓜根。

7 适时采收

新优36黄瓜品种坐果能力强,生长势旺盛,采收要及时。为取得高产量,每隔1~2 d采收1次。其中,根瓜要适时早采收,第一条瓜采收以后短期贮藏后再上市。秋延后黄瓜生长发育后期温度低、光照减弱,产量降低,但随着露地黄瓜的断市,秋延后黄瓜价格逐渐升高,因而采收黄瓜也可逐渐拖延,充分发挥秋延后黄瓜种植优势,以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池州病斑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杜牧池州诗歌研究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池州印象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池州抗日战争史稿》出版
轻松治愈花斑癣